APP下载

初探文化情怀与紫砂壶审美效果的关系
——兼谈紫砂壶“慈兔吟安”的兔文化及艺术审美

2020-11-17赵洪福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情怀

赵洪福

(宜兴市丁蜀镇紫砂研究所,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工艺美术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艺术、人文、实用于一体,并与雕塑、书画、金石篆刻等姊妹艺术融会贯通,是陶艺领域不可复制的智慧结晶。2006 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位居传统手工艺技艺首位,同年10 月28 日,陶都宜兴市被国际陶瓷艺术学会授予“世界制壶中心”荣誉称号。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宜兴紫砂相辅相成,为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养分,并通过历代制壶艺人的提炼创新,以紫砂语言的形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意境。可以说紫砂壶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型与装饰形式,更将厚重的传统文化元素融于一体,是极具东方色彩和文化情怀的高雅艺术品。

自古以来,紫砂壶的人文情怀就颇为壶人和文人所重视,与紫砂壶审美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紫砂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创作、鉴赏以及衡量作品综合价值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人文情怀与紫砂壶审美效果的关系对于紫砂艺人而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本文将通过阐述紫砂壶审美效果、紫砂壶文化情怀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情怀在紫砂壶审美效果中的主要表现,来强调紫砂壶文化情怀的价值,并以笔者近期设计制作的原创新品“慈兔吟安”(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件作品的兔文化情怀与审美效果,具体叙述文化情怀在审美上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以期共勉。

图1 紫砂壶“慈兔吟安”

1 内外兼修的紫砂壶审美效果

“壶艺泰斗”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曾说过:“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好作品。”这其中所提及的“神”和“气”其实都与文化情怀相关,而“形”和“态”实际上也进一步烘托着神气内蕴,是作品内涵的外现表达,即紫砂壶的审美效果。

由此可见,紫砂壶审美效果具有内外兼修的特征。向外的表现在于壶的外形风格,向内的表现则着重于一把壶所呈现出的文化解读力和情感共鸣化,即作品能带给人既赏心,又悦目的审美效果。

壶的外形审美历来为世人所热衷。对于紫砂壶而言,造型就是以最直观的形式来承载壶的艺术特性,以最具象的方式来表达作品的神韵内涵。因此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经典器型层出不穷,形态丰富,变化莫测,带给世人难以言喻的艺术冲击感。2013 年,由宜兴市广播电视台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市广播电视台紫砂频道承办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评选活动”最终揭晓,石瓢壶、仿古壶、供春壶、掇球壶、提璧壶、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壶、报春壶及风卷葵榜上有名,荣登十佳。每一款经典器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获得大众的认可,它们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独特气质,流露出安定古雅的气息,给予人心灵上的共鸣,成为紫砂壶外在审美效果的典范之作。

紫砂壶的内在审美效果更讲究情感寓意,不仅要维持外形之艺术审美,对内的文化诉求也需通过作品传递出来。譬如顾景舟的《鹧鸪提梁壶》,这把壶以抽象的鹧鸪鸟构成主体外貌,清丽脱俗,然而更在壶底刻上了一篇思念重病妻子的文字,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更能激发共鸣,成为壶中绝唱,乃不折不扣的情怀佳作。又譬如他的《上新桥》,这把壶以桥立意、以桥为名、以桥成形,旨在表达时代就像一座桥,中国人终于跨过旧社会的桥来到了新社会,从贫穷落后跨越到繁荣富强,凝聚着属于那个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对紫砂壶文化情怀的另一种解读和表达。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情怀一直是与之伴随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化情怀推动了紫砂艺术的发扬光大,也巩固了它的地位。文化情怀在紫砂壶上得到完美融合,成为了紫砂艺术鲜明而独特的标志。笔者原创的“慈兔吟安”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充分追求形、神、气、态四要素的完整表达,作品传达了兔文化及其衍生文化的内涵,在形态上力求一目了然,以达到形神俱佳的审美效果。

2 紫砂壶文化情怀的发展历程

当我们纵观浩如银河的紫砂作品时,不难发现文化情怀自古至今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一则来自于紫砂壶本身对文化的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使之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二则来自于创作者及文人墨客对其文化情怀定位的突出重视,将之视为文房雅玩或精致生活的代表之一。

在对紫砂壶文化情怀进行研究分析时,我们十分有必要梳理其从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轨迹。总体而言,笔者将时间轴划分成四个阶段:明中期至清初、清初至清中后期、清末至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

紫砂壶文化情怀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发展趋势,至少从明代起就被紫砂壶人与文人所重视。这其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发生在明朝中后期至清初,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缩小了紫砂壶的容量,优化了其细节方面的视觉美感,使之更符合文人品位,更适应文房需求。

清代是紫砂壶发展的一个爆发期,尤其到了清中期,文人的参与,手艺人自身的文化觉醒等,使得紫砂壶无论在形式还是人文品位上均得到了巨大进步,“文人壶”迅速崛起,紫砂壶文化也正式从一个相对粗糙古朴的局面,逐渐变得高雅脱俗、理念鲜明、体系完善,并一步步走向文人紫砂的巅峰,成为紫砂史上无法忽略的重要时间节点。从清初到清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创作已经逐渐开始主动向文化靠拢,壶的文化情怀及品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清末至民国,紫砂壶出口蓬勃,这种来自东方的陶制茶器,承载着独特的东方艺术和文化特征,惊艳了西方社会,尽管表面看起来只是一种器皿的出口形式,但其深层却是属于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对外输出,并使得紫砂壶文化情怀的传播半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

紫砂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全面复苏,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紫砂壶文化理念被彻底灌输进了紫砂艺人生活与创作的方方面面之中,成为壶艺创作的前提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文化认同意识也从全面苏醒,逐渐进入到了学术研究阶段。进入21 世纪后,紫砂壶文化的多元属性愈加明显,其文化艺术成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峰,紫砂壶文化情怀的表达空间也打开了新的纪元。

综上,笔者认为紫砂壶的文化情怀并非天然具有,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尤其应关注这种“后天”文化气质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创作“慈兔吟安”亦是一次对紫砂文化的致敬和表达。

3 文化情怀在紫砂壶审美效果中的主要表现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紫砂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力,紫砂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汲取、提炼、组织,以壶艺的形式进一步呈现出来,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有目共睹,使传统文化在一把把壶上生根发芽,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精髓。祥瑞文化、福寿文化、生肖文化……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内容或民俗风貌都能在紫砂壶上融汇出彩。

当我们探讨紫砂壶的人文情怀时,更应从历代经典作品里展开更多更深的思考,除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素材作为底蕴的摇篮外,文化情怀在紫砂壶审美效果中的表现还有许多其他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更为丰满的紫砂壶文化情怀体系,使一把把壶不仅拥有外形之美,更兼具直达人心的情感力量。

就笔者对历代作品的研究发现,以及自身在近30 年创作过程中的实际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种文化情怀的表现内容。首先是最主要、含量最多的一种,即传统文化元素的转化,这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内容,比如祥瑞文化、福寿文化、生肖文化等,除此以外,文化情怀亦承载着文人精神的寄托,比如松竹梅文化、志向传达等,而诸如生活意趣、宗教信仰、时代风貌、地域剪影等元素,更是紫砂壶审美效果中关于文化情怀表现的独特风尚。

由此可见,文化情怀在紫砂壶审美效果中的主要表现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认知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它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等息息相关。创作紫砂壶应有全面求解、大胆创新的格局,进而赋予审美效果以更高的格局。“慈兔吟安”抓取了传统文化和生活意趣两大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造型装饰方面的实际创新构造,增强了审美效果。

4 “慈兔吟安”的兔文化情怀与审美效果

笔者在长期的紫砂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作品文化情怀的重要性,而文化情怀又与制壶人本身的思想情感、个性格局等密不可分,每一把紫砂壶,其实都被深深打上了制作者的风格烙印。但观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品,无不以工艺精湛、文风卓著而冠绝群芳,它所蕴含的人文内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制作一把紫砂壶其实是颇有学问的,如果一味地模仿经典,难免会东施效颦,只有在创作中恰到好处地注入“形、神、气、态”的标准,带着思考、怀着感情去创作,才能更好地赋予作品一定的艺术风貌。

“慈兔吟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兔文化为整把壶的情感核心,与此同时,作品“慈兔吟安”在确定了文化基调前提下,通过造型来展开创新构建,把真切的情怀寄予审美中,达到借物抒情的艺术效果。

中国兔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在中国,“兔”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与人们的美好希望密切相连,以兔文化为核心,彰显着中国人温和、善良的价值观。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兔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在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紫砂壶“慈兔吟安”的创作来说,同样也需要对兔文化有着更为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挖掘情怀,感同身受。

在古人眼中,兔可以通人神,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余年,所以它亦被称为“通天使者”,乃祥瑞、幸运的象征之物,民间更有“白兔为瑞”“黑兔曰祥”之说。兔子的生育繁殖能力十分强大,故而兔子被视为生殖之神,“兔子者”“吐子也”,表达了多子多福的寓意,而这也是古人朴素真实的心理诉求,故而以兔子为代表的生殖崇拜,构成了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兔文化中,兔子很少指单纯的动物属性,它更是一种象征符号,比如象征仁义道德、孝心,或机智能干的品性等,无不代表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另外,“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使得兔文化的内容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唯美的色彩,和中国人的崇月文化一起,经历代文学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后,成为高度抽象概括的文学艺术化的兔形象,历来就是诸如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中的热门题材。

由此可见,兔文化所包含的寓意十分丰富,在此基础上以紫砂艺术语言的形式来表现对兔文化情怀的理解和升华,则更加具有扎实的底气。在笔者看来,如何于细节处恰到好处地刻画兔的形象,同时又能够带给人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则是“慈兔吟安”的创作初衷。该壶命名“慈兔吟安”四字,一则表达对兔文化的理解,即兔子所流露的慈爱、安和之感,另则彰显出这把壶整体上所追求的温和安宁的审美艺术气息。

“慈兔吟安”的造型集圆器与花器特征于一体,兼具雕塑风格,气质鲜明,大方优雅。壶身以圆器为主体,素面朝天,线韵流畅,口盖合一,壶腹外鼓,张力十足,整个壶身就像一个饱满的扁圆体,单以线条优势架构立体之效,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壶底为圈足设计,提升了整把壶的中心和重心,看似无心之举,实则构造出一种抽象的气势,把兔子活泼、善于高跳的特点巧妙表现出来。

整个壶嘴设计成兔首形,双耳贴于壶身前侧,双目炯炯,脸颊的肌肉线条生动,嘴把恰好为壶的出水口,既美观,又实用,一举两得。兔首的造型设计综合了紫砂雕塑的制作手法,点、线、面、体互相呼应,整体构成要素追求比例和细节的精准性,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其主要风格则提炼总结于古代石像雕塑,如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之兔首铜像,尤其在一对兔耳的设计上,追求两者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壶把为典型的圈把,其从下往上弯折,富有动态感,下粗上细,好似一条兔尾巴,虽然现实中的兔尾巴很短,但在作品上则被夸张化,使得嘴把前呼后应,不仅满足了实用功能,更在审美上、情感上实现了前后的完整性和统一感。

笔者在创作“慈兔吟安”时,综合考虑了兔文化的诸多情怀元素,故而造型以圆润温和为主,兔首形态则以生动趣味为风格,能够给人一目了然的美好气息,使作品的审美效果与人们心中的兔文化情怀相对一致,既不失文化内涵,亦充满了生活意趣。与此同时,兔文化所衍生至十二生肖兔文化的概念,则也因此壶构成了笔者近年一直在打造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之一,从而使“慈兔吟安”在作品背景上更具联系性,文化情感性更强,共鸣感更深。

5 结语

今日的紫砂壶已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其早已不再停留于艺术形象表面,而是通过造型装饰语言的传达,成为了文化、情感、思想、甚至社会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关于紫砂壶的文化情怀,其包含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不仅在于它反映着广泛的社会生活、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等内容,更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是一种具象的、静止的、立体的文化载体,其深层蕴含的文化情怀,方是一把壶的灵魂所在,而这种内外兼修的审美效果,恰是紫砂壶真正触动人心的地方。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