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源种类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17吕立铭
高 娟 吕立铭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 51602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明确提出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1]。护理大专生作为临床护理的主力军之一,其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因此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多是从不同学历层次或不同年级进行调查研究,很少进行不同生源种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整体情况比较及区别式培养策略研究。本研究对我院2018 级不同生源种类的全日制护理大专班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不同生源高职护生人文关怀特点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教育和氛围提供参考和补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 级全日制护理大专班学生中根据招生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由高中通过普通高考方式考入为高中组(10 个班);由中专通过“3+ 证书”方式考入为中专组(2 个班);由初中通过“五年一贯制” 方式考入为初中组(4 个班)。采用整群抽样法,从高中组、中专组、初中组按照班级编号对照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护生大专阶段所学课程相同;年龄19 ~22 岁;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调查时不在班级或请假等特殊原因不在。共纳入研究对象150名,其中高中组51 名,男2 名,女49 名,居住城镇25 名,独生子女4 名,单亲家庭3 名,担任班干部15 名,参加社团10 名,党员4 名,平均年龄(21.0±1.1)岁,第二学期平均成绩(76.20±6.36)分;中专组51名,男5 名,女46 名,居住城镇30 名,独生子女6名,单亲家庭5 名,担任班干部14 名,参加社团7名,党员5 名,平均年龄(21.0±1.1)岁,第二学期平均成绩(76.18±6.26)分;初中组48 名,男5 名,女43 名,其中居住城镇22 名,独生子女7 名,单亲家庭6 名,担任班干部16 名,参加社团9 名,党员4 名,平均年龄(21.0±1.2)岁,第二学期平均成绩(76.06±5.68)分。三组生源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在校期间大专阶段第三学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学生根据指导语独立完成,并由调查人员现场统一核对回收问卷,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15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回收之后由专人负责问卷的筛选,分别由两人将问卷的结果录入到EXCEL中,比较两人的录入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及时纠正错误。
1.2.2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关怀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根据文献分析及经过护理专家审阅并修改形成[2-3]。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①个人情况。主要内容有年龄、性别、学习成绩(大专第二学期平均成绩)、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政治面貌。②关怀氛围。主要内容有父亲关爱程度、母亲关爱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尊重理解、表扬鼓励、自由发展)、学校老师关爱及同学关爱程度。③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主要内容有人文关怀教育培训情况、护理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及照顾病患(如亲人、医院患者等)经历。(2)关怀能力评价量表。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由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护理学教授Nkongho[4]编制,马芳[5]于2006 年翻译为中文版,量表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理解维度0.79,勇气维度0.77,耐心维度0.72,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0。该量表包括理解维度(14 个条目)、耐心维度(10 个条目)、勇气维度(13 个条目),共3 个维度37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7 级评分,从“完全反对” 至“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7分,总分为37~259分,得分越高表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护生关怀能力评价量表之一。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 描述;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和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护生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三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理解维度、耐心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勇气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护生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s,分)
表1 三组护生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s,分)
注:不同生源种类高职护生关怀能力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两两比较:理解维度两两比较,高中组与中专组、高中组与初中组、中专组与初中组比较,P=0.797、0.043、0.023;勇气维度两两比较,高中组与中专组、高中组与初中组、中专组与初中组比较,P=0.704、0.913、0.791;耐心维度两两比较,高中组与中专组、高中组与初中组、中专组与初中组比较,P=0.048、0.372、0.005;总分两两比较,高中组与中专组、高中组与初中组、中专组与初中组比较,P=0.034、0.041、0.000
组别 n 理解维度 勇气维度 耐心维度 总分高中组 51 73.02±2.06 61.88±1.53 55.75±2.44 190.65±2.61中专组 51 73.12±2.04 62.00±1.61 56.78±2.62 191.90±3.13初中组 48 72.23±1.61 61.92±1.54 55.27±2.84 189.42±3.13 F 3.148 0.076 4.309 8.695 P 0.046 0.927 0.015 0.000
2.2 三组护生个人情况、关怀氛围、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比较
三组护生个人情况(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政治面貌)、关怀氛围(父亲关爱、母亲关爱、父母的教育方式、学校老师关爱、同学关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人文关怀教育培训情况、护理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及照顾患病者经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2.3 不同特征的高职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是否担任班干部及不同政治面貌、人文关怀教育培训情况、护理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父亲关爱程度、母亲关爱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学校老师关爱程度、同学关爱程度、照顾患病者经历的高职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参加社团的高职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表3 中影响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10 个不同特征因素(P <0.05)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教育培训情况、护理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父亲关爱、母亲关爱、同学关爱这5 项是影响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因素(P <0.05),见表4。
3 讨论
3.1 三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现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得知三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中专组总分高于高中组(P <0.05),中专组护生于中职三年级实习1 年后再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实习让护生直观地接触病患及其家属,还为护生提供让其体验关怀行为及关怀情感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6],临床实践后的护生其关怀能力有所提升[7],而高中组护生在相同时间段则是在校学习
高中知识,人文关怀培养较少及缺乏关怀教育的引导,人文关怀意识较薄弱的护生其关怀能力较低[8];高中组护生总分高于初中组(P <0.05),高中组护生思路比较开阔,学习适应能力、人文关怀感知能力及从关怀氛围和关怀学习中转化为关怀品质的能力较强,而初中组护生未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竞争性考试等,可能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学习适应能力等相对不足,虽然两组护生大专阶段所学课程相同、无临床实习的关怀实践经验,但同步学习的大专一年级人文关怀课程(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德育课程等)知识掌握上学习能力较强的护生其人文关怀内容掌握较好,人文关怀能力也会较强[2]。
3.2 三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 本研究结果可知三组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比较,在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人文关怀培训情况及照顾患病者经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中组护生高中三年的学习以在校学习高考知识为主,涉及人文关怀内容较少;同样初中组护生在入校后中职阶段学习内容均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很少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学习;而中专组护生的中职阶段学习了人文关怀课程、专业课的人文关怀内容及人文关怀实践(医院见习和实习),所以中专组的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远比高中组和初中组多,再结合研究结果提示的中专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初中组,从而说明人文关怀的教育引导和实践经验积累有利于逐步形成护理人文关怀能力[9]。
3.2.2 关怀氛围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学关爱较多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同学关爱较少的护生(P <0.01)。大学生基本都是寄宿制,每天学习和生活基本都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也就相当于营造了一个良好关爱氛围,生活在这样一个同龄群体的关怀氛围中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关爱较多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父母关爱较少的护生(P <0.01),家庭是学生长期生活的环境,父母细致的关怀照顾、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学生在家庭关爱氛围中深刻体会关爱带来自身愉快的心理体验,并满足了内在需求,提高了关怀感知,深化了关怀理念,对护生情绪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1],这些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学校和家庭环境都可以促进学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12]。
表2 三组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比较(n)
表3 不同特征的高职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s,分)
表3 不同特征的高职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s,分)
项目 类别 n 关怀能力总分 t P个人情况 家庭所在地 城镇 77 191.12±3.34 1.778 0.078农村 73 190.22±2.81 独生子女 是 17 190.35±1.84 0.459 0.647否133 190.72±3.24 单亲家庭 是 14 189.50±3.23 1.495 0.137否136 190.80±3.09 担任班干部 是 45 192.27±2.09 4.321 0.000否105 190.00±3.24 参加社团 是 26 189.88±3.09 1.438 0.153否124 190.85±3.11 政治面貌 党员 13 192.77±2.13 2.385 0.018非党员 137 190.62±3.18关怀氛围 父亲关爱 较多 62 191.79±2.51 3.83 0.000一般及较少 88 189.90±3.27 母亲关爱 较多 81 191.77±2.53 4.982 0.000一般及较少 69 189.41±3.26 学校老师关爱 较多 48 191.90±2.74 3.394 0.001一般及较少 102 190.11±3.13 同学关爱 较多 78 191.73±2.43 4.808 0.000一般及较少 72 189.44±3.56 父母的教育方式 较好 42 191.71±2.82 2.416 0.017一般及较差 108 190.33±3.26人文关怀教育与实践 人文关怀教育培训情况 较多 56 192.38±2.44 5.656 0.000较少及无 94 189.67±3.04 护理人文关怀内容熟悉情况 熟悉 44 192.68±2.57 5.559 0.000不熟悉 106 189.85±2.95 照顾患病者经历 较多 61 191.69±2.93 3.398 0.001较少及无 89 189.99±3.07
3.3 建议
3.3.1 根据生源种类不同,相同专业实行差别化人文关怀教育 同一专业多元化生源结构的学生入学时的学业水平以及获取知识、与人沟通、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显著不同,学校实行同专业同质化标准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不同生源学生的针对性培养[13]。针对人文关怀教育和实践较少的护生班级,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人文关怀课程学时数,加强其人文关怀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各样的“课程人文”教学[14],使得教学内容、速度和难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医院见习和实习经验的护生班级,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病种病例为人文导向,以关怀小组进行参与式情境模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护理人文的认识,达到专业知识与关怀护理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学习能力较强的护生班级,课前设置情景案例,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 个护理程序步骤进行情景模式练习,达到医学、社会、心理等多方位的护理学习,促进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学习能力较低的护生班级,可以将专业知识融入角色扮演或案例故事叙述法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关怀,置身于人文关怀教育的空间中,潜移默化下掌握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人文关怀素养。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源特点,制订多样化考核标准,采取艺术感受、阅读体会、陪伴心情、小组讨论发言和角色表演等多项表现综合评定[15],人文关怀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护生,可以选择小组讨论发言和角色表演等考核方式综合评定;人文关怀能力较弱的护生可以选择艺术感受和阅读体会等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护生通过逐年的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培养,实现人文关怀能力提高。
3.3.2 构建浓郁关爱氛围,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具有关怀的学校氛围是护生在校期间最为显著的人文关怀影响因素[16]。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开展人文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人文教育教学研究等,让教师真正的深化人文关怀的理念,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渗透关怀的态度和行为,充满关怀的课堂氛围及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无形中感受到关爱,让这种充满关怀的软性环境,提升护生的关怀体验。学校还可以鼓励护生积极参加社团、朋辈辅导、志愿者活动如探访孤儿院和义务服务养老院等,从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关怀的价值[17]。辅导员或学生宿舍舍长可以定期在班集体或宿舍开展学生自主筹备的多种形式人文关怀主题班会,关心、照顾同伴的同时习得一些关爱技巧如互惠、理解、信任等,体会把爱心献给别人是一种乐趣,从而构建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彼此提供有效的帮助、交流和分享所需的资源和信息、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面对面的互动中化解各种矛盾和分歧等,从合作中增进感情。
我国护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18],良好家庭教育和关怀氛围对关怀能力能够产生正面影响[19]。学生从入校开始,学校和辅导员与父母建立密切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公众号、官网、线上课程、讲座等开展家庭人文关怀教育,让家长根据个人时间自由安排学习,从而提升父母自身人文关怀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电话、家长微信群或QQ 群等增进与父母沟通,方便和及时解决家长在现实中遇到孩子教育的困惑和难题,协助构建家庭和谐氛围。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生源种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差异,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生源种类不同实行相同专业差别化人文关怀教育,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浓郁关爱氛围,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一,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抽样选取我院大专二年级护生作为调查对象,涉及的研究对象相对较窄,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第二,本研究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不够全面,纳入研究的影响因素只解释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变异的34.9%,说明尚有影响因素未被纳入问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