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癌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1-17叶顺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因性循证疼痛

叶顺芳,何 兴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区,广东 惠州 516000)

癌因性疼痛是肿瘤发展至晚期阶段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易加重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引发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老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给老年患者的生存状况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临床上主张对老年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疼痛症状进行控制,以改善患者存活期间的生存质量,因此,需对老年肿瘤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循证”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更强的实证性,本研究为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后对患者癌因性疼痛的干预效果,针对我院肿瘤科住院部60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肿瘤科住院部60例老年肿瘤患者纳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0例每组。对照组:年龄67~87岁,平均(76.50±8.42)岁,男13例,女17例;观察组:年龄67~86岁,平均(76.31±8.57)岁,男15例,女15例。年龄、性别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肿瘤分期为IV期;(2)年龄≧67岁;(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随访3个月;(4)神志清醒。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中途失访,脱落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养病环境,根据患者癌痛情况酌情给予其镇痛药物,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拟定护理问题:将“如何减轻肿瘤患者癌因性疼痛”拟为循证问题。(2)寻找护理证据:根据循证问题将关键词总结为“肿瘤”“癌因性疼痛”“护理”,利用关键词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将相关护理措施整合,制定护理方案。(3)落实护理方案:①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等情况,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认真、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从中分析患者心理动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面对焦虑抑郁患者时选择喜乐方法,通过安抚患者,列举既往治疗成功的相同病情案例,以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咐患者家属多多给予患者陪伴、关心、鼓励。②音乐护理:根据患者喜好及音乐特点,为患者选择舒缓、动听的纯音乐,每天播放1次,每次持续30分钟,同时,指导患者轻轻闭眼,放松呼吸,引导其进行自我调节,使患者在音乐声中放松身心。③穴位按摩:根据肿瘤分布位置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胃肠肿瘤取穴内关、足三里,肝癌取穴肝俞、期门、全息、足三里,肺癌取穴肺俞、云门、孔最、全息等),采取补泻手法对穴位进行点、压、揉、按、推,按摩力度从轻逐渐加重,以患者稍感酸胀为宜,每天按摩2次,每次持续30分钟。④环境护理:将患者病房内光线调整至柔和状态,避免太阳直射;控制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以温度22~25℃、湿度50~60%为宜;控制病房内噪音,注意在护理操作中保持轻柔动作,尤其是夜间,减小说话音量,避免干扰到患者休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症状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

癌因性症状评分:包括癌因性疼痛、疲乏症状,疼痛症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疲乏症状采用简易疲乏量表评估,两种评分的分值为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疲乏程度成正比。

不良情绪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份量表分值均为0~100分,得分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呈正比。

生存质量评分[3]:评估工具为采用WHO制订的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量表分为4个维度,即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个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计数资料(n)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癌因性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的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评分在护理后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的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评分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癌因性症状评分比较(x±s,分)

2.2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在护理后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x±s,分)

2.3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在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均增高,而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变,由于恶性肿瘤早期阶段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恶性肿瘤早期阶段的检出率低,较多恶性肿瘤患者无法顺利检出,待其肿瘤确诊时,往往肿瘤已发展至晚期阶段。在恶性肿瘤晚期阶段,患者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放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但化疗、放疗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加上患者受到其自身病情影响,往往伴随有癌因性疼痛,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其身体耐受性差,癌因性疼痛程度往往更加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6]。

表3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x±s,分)

为减轻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有限生存期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临床上应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往,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欠缺针对性,尤其是对癌痛的干预措施不足,无法对老年患者身心方面的护理需求进行满足,对于老年肿瘤癌患者的癌因性疼痛和生存质量无法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而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实证性为特点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服务的实证性”,在护理方案制定时主张以实证为依据,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报道,借鉴前人护理经验,结合自身护理经验,将诸多护理措施整合成一份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其护理方案充分体现了实证性,更加贴合于临床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确保护理方案落实到位,对老年患者需求予以充分满足[7-8]。本研究观察组中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根据前人经验、自身护理经验及患者病情特点,为老年患者制定护理方案,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疼痛进行多方位干预,其中,心理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理动态,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可有效安抚老年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稳定其心理状态,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音乐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强调了音乐与人体脏腑、情绪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为老年肿瘤患者播放舒缓音乐,可使患者在音乐声中达到情绪调和、精神通畅的状态;穴位按摩可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增加脑内啡肽分泌,调节镇痛系统,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减轻其疼痛感受;环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环境舒适体验,使其身心得以放松。

本研究结果显示:(1)护理后,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评分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症状;(2)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生存质量提升,这主要因为循证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癌因性疼痛,从而减轻了躯体不适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干扰。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疼痛和疲乏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因性循证疼痛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