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判性思维下早期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17史秀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硬膜创伤性评判

史秀华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对于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在确保治疗及时、有效的基础上,还要给予恰当的护理服务,从而保障临床工作的有序展开,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1-2]。为此,本文将70例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成两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70例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成两组,均为35例。在参照组中,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57.62±5.16)岁;女18例,男17例;治疗方法: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13例。在试验组中,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57.43±5.09)岁;女19例,男16例;治疗方法: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23例。针对年龄、性别等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按照临床治疗要求执行护理工作。试验组实施基于评判性思维的早期护理干预,即(1)加强评判性思维培训: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应先对护理人员进行评判性思维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评判性思维的认识,从而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护理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真实想法,评估患者情绪变化,结合患者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健康知识,认真解答患者疑问,从而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全面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头痛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尽量保持病房安静,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指标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给予针对性处理,需手术者及时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同时严格控制肺部感染,实施恰当的止痛与镇静治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等,目的是观察治疗效果及早发现脑疝防止贻误抢救时机。观察瞳孔主要是观察大小,形态,对光反应情况,对于意识的观察主要是采用相同程度的语言和痛刺激对病人的反应作动态的分析判断意识状态的变化,观察生命体征是为了避免患者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5)皮肤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必须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床单被褥整洁,定期更换,同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防范压疮。(6)饮食干预:在临床干预中,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给予恰当的饮食指导,如果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应经由胃管输注营养液;当患者可以自主进食后,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禁食刺激性食物。(7)护理评价: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风险,通过共同探讨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满意度、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版专业软件分析观察指数数据,用x2值检验计数资料,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参照组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

对于满意度而言,试验组数据为94.29%,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如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n(%)]

2.3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试验组住院时间为(3.6 1±1.0 2)d,明显比参照组的(4.61±1.05)d短,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5)。

3 讨 论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外伤后颅内出血,在颅骨内板和硬脑膜间聚集,进而形成血肿,通常处在患者额颞、后枕等部位,多数手术后患者均伴有颅骨缺损[3]。在临床中,不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以此确保治疗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对于常规护理来说,主要就是根据医生嘱咐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性与规范性不强,护理人员缺乏独立评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护理工作无法全面展开。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护理评估,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保证护理服务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4]。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应用基于评判性思维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给予针对性、规范性护理服务,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充分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以此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本文研究表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5]的报道十分接近,由此证实,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基于评判性思维的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确切,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硬膜创伤性评判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