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S和STEM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科技专业为例

2020-11-17尹惠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9期
关键词:理念金融科学

尹惠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引言1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才培养需从过去的适应服务逐步向支撑引领转变。当前金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区块链、量化投资等众多金融相关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涉及金融学、数据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对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形成倒逼机制。金融科技人才是既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技术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也是兼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金融科技在突飞猛进,但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数量上出现供不应求、在结构上存在供需矛盾。本文在借鉴国内外STS和STEM教育理念基础上,以金融科技专业为例,探求适应未来竞争的高校创新型金融人才跨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

■STS与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

STS教育理念强调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融合,力图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在教育领域提倡科学教育与服务社会的契合,使科学与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STS教育理念源于欧洲,西方科技革命在带来经济增长之时,也引发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劳工压榨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反思科技发展进程中被忽视的社会责任、道德、伦理和价值等。胡塞尔提出,“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生活意义”。1972年3月,“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人们开始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 STS 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杨明全(2010)认为,STS 教育需打破知识中心和分科主义的课程开发传统,将科学和技术还原到既有的社会情境中,围绕一定的问题和主题组织课程。栾培新、李莉(2016)对STS教育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科学”提供了全面的创新创业的知识,“技术”则为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与使用提供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以全新的价值观念作引导,驱动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实施。

STEM教育理念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课程整合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融合,旨在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提出了“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集成”的纲领性建议,以增强国家竞争力,这被视为是提倡 STEM 教育的开端。STEM 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将社会问题转化成知识框架,从而学习相关知识、概念和技能。STEM 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把艺术(Art)加入课堂活动,形成STEAM模式,逐渐将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大为STEM+X,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整合能力。

无论是STS教育还是STEM教育,都与科学、技术和社会有关。正如学者Nashon所述,STS 教育是 STEM 教育的基础,STEM 教育是对 STS 教育的拓展。总之,基于STS和STEM的教育理念,是倡导多元知识融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STS与STEM教育的特征

(1)跨学科性。STS教育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学科的交叉型课程体系,从当前现实世界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入手,探寻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同样,STEM教育应该使用“整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整合在一起,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科之间关系的关注。STS和STEM教育理念均强调让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就是跨学科的。

(2)开放性。STS 教育强调科学不是一个“独立变量”,而是嵌在社会中的一个开放系统。STEM教育的开放性则要求学习环境要开放,为不同专业学生建立沟通与交流平台,为不同学科提供“协作”和“对话”机会,从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创新性。大学生知识面的宽窄及各类知识的综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强弱。而且,创新离不开想象,而培养想象力,则离不开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STS和STEM教育强调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传授科学技术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知识,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机融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情境性。STS与STEM教育均强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和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能力。情境性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不仅能获得结果性知识,还能通过探索与创新最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获得社会性成长。

■基于STS和STEM教育理念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多元化人才

金融场景化是信息技术和普惠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服务不再是提供单独的产品形式,而是将金融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因此,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面向市场需求,服务与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需要,改变分科式专业设置模式,开设柔性专业方向,培养多元化人才。

(二)强化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框架,获得整体上对人文、社会、科技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拓展其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透彻性和灵活性,不断探索新思维、新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学科融合,扩大选修课程比例

金融科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根据岗位需求拆解成关键岗位技能,在现有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入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在金融核心课程+数学应用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选修信用管理、投资银行业务、基金管理营运、国际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际金融科技业务相匹配。

(四)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把教学内容与实践所碰到的问题或挑战整合起来教学方法论。教师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围绕一个真实问题或现实场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技术搜集、数据分析等手段,设计和改进解决方案,教师则进行针对性的同步引导和答疑解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师生共同的创造力。

(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金融科技人才具有需求广泛、结构多样的特点,只有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才能充分了解金融科技行业现状,金融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基础,通过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建设标准、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等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理念金融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