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2020-11-17赵晓翠

支部建设 2020年34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总书记

□ 赵晓翠

2020年4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仰、明确方向、坚守初心的根本路径和工作遵循。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收录了自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等十九个方面的专题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们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工作和思想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四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坚定初心,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我们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更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卷的思想和灵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理论来源是党的群众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深刻研究群众路线的内涵,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群众路线最早是在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来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法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群众观

要想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必须先弄清群众的概念,只有弄清群众的概念,正确的群众观才有落脚点。

从字面上看,群众至少包含三层含义:1、代表数量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五成群,人多为众。2、代表政治身份,区别于党、团员。3、代表社会身份,区别于领导。

从内涵上,群众也有三个维度:1、群众是大多数。理解这一点,就可以明白联系群众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大多数。搞一个小圈子,联系几个有钱人、大老板,这不是联系群众,更不是植根人民。2、群众是共同利益。在共产主义政党的语言中,群众既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又是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共同利益。党员领导必须理解这一点,群众是共同利益,并且能够把群众凝聚到共同利益这个出发点上来,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3、群众是进步方向。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每一次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一次历史的发展进步,都涌动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发自内心地敬畏群众、热爱群众,从而服务于群众。

通过对“群众”一词的剖析,我们可以明白,在当今中国这样的语境下,群众就是我们口中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民。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也就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服务。

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从而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呢?我们仅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也就是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行为对待广大人民群众。

(一)要有敬畏之心。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

“畏”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我们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信仰的是共产主义,理应敬畏我们历史前进的推动者——人民群众。

这种敬畏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诞生于安泽县的伟大先贤荀子就曾经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不至矣。”唐代明君李世民也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位相隔上千年的古人都能够意识到应该敬畏劳苦百姓、人民大众。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但是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又是如何做的呢?纵观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老虎、苍蝇”,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忘记了对人民的敬畏,将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自己的私有之物,将人民的信任置之脑后。郑州市城市规划局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逯军,面对新闻记者采访,竟然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将党和人民截然对立起来,毫无党性观念。事情虽已过去,但警醒永存:党和人民不可割裂,更不可对立。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地谈道:“我们的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拳拳爱民之心溢于言表,深深敬畏之情令人动容。

(二)要有宗旨之情

宗旨指的是主要的思想或意图。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成立这个党、发展这个党、振兴这个党主要的思想和意图。党员宗旨: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这是大家入党的时候都明确表态过的。

说到宗旨,许多革命老前辈堪为表率。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甘祖昌带着全家回到了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回到家乡的甘祖昌,29年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9公里的渠道、4座水电站、12座桥梁、3条公路。在临终前还拉着老伴的手说:“下次领了工资,再买些化肥,送给贫困户。”许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他的亲兄弟就曾经责问过他:“你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好不容易熬出来了,现在却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钱不花,到底图个啥?”甘祖昌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不是为了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特权阶层。”这句话的确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特别是甘老前辈这句话的后半句,“不是为了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特权阶层”,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前苏联的亡党亡国之痛。

1991年8月25日,建党93年,执政73载,拥有党员近两千万的苏联共产党宣布解散。苏联的亡党亡国原因很多,但党内涌现出人数众多的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忘记了政党宗旨的、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以至于在苏联解体后,有一个美国学者沉痛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党”。据俄罗斯学者估计,当时苏联特权阶层大约有50至7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这些特权阶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斯大林时代的钱袋制度催生了这一阶层,后来的赫鲁晓夫时代,一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种种特权最终促使这一阶层成熟。大量的特权阶层存在,催生了特权现象,特权现象就促使这个党一天天走上了亡党亡国之路。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一个国家;拥有200万党员时,保卫了一个国家;拥有2000万党员时,却亡掉了一个国家。更让人痛心的是,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失去自己的执政权之日,两千万党员集体沉默,3亿多人民集体沉默!

不管是甘老前辈语重心长的话,还是前苏联亡党亡国的事实,都像警钟一样在提醒我们:宗旨不能忘,人民记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讲道:“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要有沟通之能

我们曾做过一项关于党群关系的调查,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基层干部,你的最大苦楚是什么?其中的B选项“累得要命,却不被群众理解”占到了46.7%。而在另一个问题“你认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中,E选项(与群众的沟通能力)占到了56.3%。这两个问题都直指一个方向,那就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良好干群沟通的心态分五步走:一、群众不会有错。二、如果群众有错,一定是我不了解。三、如果不是因为我不了解,一定是因为我的错,才引起了群众的错。四、总之群众不会错。五、只要认为群众不会错,干群关系一定很不错。

仅有与群众交往的正确心态远远不够,还有一个发报原理也需要大家掌握,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在人际沟通中,有两种原理:发报原理和机关枪原理。发报原理注重的是倾听、理解、接受。机关枪原理注重的则是排斥、表达、敌对。在与群众沟通中,我们要多多选择发报原理,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和群众沟通,语言模式要注重倾听,先让群众说出自己的愤怒,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群众才会接受,干群关系才会好。

在实际工作中,不妨学点“老子”,看点“庄子”,读点“孙子”。我们提倡学《老子》不是为了让大家无为,看《庄子》不是为了让大家无欲,读《孙子》也不是为了让大家用谋略去对付人民群众,而是要告诉大家: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谦卑和真诚取得群众的爱戴、信任和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本领不是天生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道: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通过这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透过浅显易懂的道理,向我们揭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历练,以增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信心,最终一定能挑起把国家建设好、为人民多造福的重担。

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首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样伟大的人民,这样伟大的民族,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宏伟又朴素的目标,是全体共产党人伟大初心的时代映照。同时我们也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带领下,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一定会勠力同心,忘我奋斗,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