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的疑点策划法及其运用策略

2020-11-17刘立成

新闻前哨 2020年10期
关键词:疑点电视新闻策划

◎刘立成 邱 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电视新闻记者是否拥有良好的策划意识决定着电视新闻质量的高低,因此,电视新闻记者的策划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有一种被成为疑点策划的方法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记者在制作电视新闻过程中应关注疑点事件、追踪疑点线索、解剖疑点问题,满足群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运用疑点策划方法完成电视新闻的策划工作,为电视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一、疑点策划法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所谓疑点策划法,即关注疑点事件、追踪疑点线索、解剖疑点问题,满足群众好奇心和探究心的策划方法。许多电视新闻传播即运用疑点策划法。 如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就是先设计一系列的疑问,让观众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节目结构设计中逻辑思维也更为严格缜密。 通过对节目内容疑点的设置与策划,使观众视野有所提升、科学素养不断加强、节目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其中的疑点事件,即某一时间内,人们普遍好奇和关注的新闻事件、话题或者信息,也包括其产生的具体影响点、原因点等等。

疑点策划法为何被需求?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即事实本身的发展需要、媒体叙事的特性要求、受众使用与满足心理需求。

1.事实本身的发展需要。 许多新闻事件本身具有不可知性,观众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也不知晓正在发生的事件会有怎样的结果。因此,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新闻报道只是对这一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 这在一些追踪报道以及连续报道中,十分常见。 如《城市在线》在2001 年5 月24 日接到了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周坦村一村民打来的电话, 称在周坦村村后田埂上发现了疑似老虎的脚印,而当地曾在2001 年召开的杭州技术鉴定会上被确认有华南虎的活动痕迹,因此如果脚印被证实,那么报道所带来的新闻价值非同凡响。 《城市在线》专版以《这是“老虎”的脚印吗?》为题,原原本本地报道了记者现场观察的情况,以及目前所作的判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作品在策划时,设置了疑点----“这不是老虎的脚印,那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印呢” ?引导受众继续关注此事。后来又得出这一脚印很可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的脚印的结论。通过不断设置疑点的策划方法,紧紧地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读者对于事件的关切心情。

2.媒体叙事的特性要求。 相较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电视新闻节目很少设置悬念,但是对于一些调查性新闻节目、法制性新闻节目,节目中疑点的设计常常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电视媒介往往利用电视声画合一的特点,在叙事过程中坚持图像优先于画面的原则, 融合语言和文字的叙事方式,通过一个又一个节目中设计的疑问,自然而然地展开节目的逻辑线,巧妙地设计疑点,同步纪录新闻事件,把各种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能够迅速地将观众带入到跌宕起伏的新闻传播中,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在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调查》中,常常运用设置疑点的模式, 让传播者和受传者对于新闻调查的结果都处于未知状态的情况,让观众形成一种期待感,使该节目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视率。例如在这档电视栏目中的一期《大官村里选村官》,随着节目内容的展开推进,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老村长刘晓波能否在这次的民主选举中连任? 不断吸引观众看下去。

3.受众使用与满足心理需求。 在传播学领域中,学者们从受众心理方面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是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传媒接触行为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心绪转移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1]。其中,环境监测效用指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

对媒体而言,记者在新闻的前期策划工作中,从媒体的自身特性出发,根据新闻的题材、节目需求和观众心理等角度入手,设计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在内容的展开中巧妙地插入疑问,从而激发受众的兴趣。利用受众的好奇心和对于事件真相的期待感, 使新闻获得最佳的传播量。因此,新闻的疑点设计越强,与人们的关联性越高,受众也就越期待, 在探究事实真相结果的过程中参与度也就越高,解开疑惑获得科普性知识的过程也就越愉悦。

二、如何用好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

用好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 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运用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时,不能为疑点而疑点。如以下这则运用疑点策划法不当脱漏新闻的案例。2015 年4 月29 日,深圳卫视制作了一期电视节目《20 岁女孩一夜变成80 岁 揭秘整容心路》。这期节目的新闻标题是“20 岁女孩一夜变成80 岁 揭秘整容心路”。 新闻力图在标题上设置疑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给人们暗示:20 岁女孩因整容而一夜变成80 岁。 在当时关注整容话题的读者,无疑都不会错过这则新闻。 但事实上,在我们了解了这则事件的详细报道之后,则会明白标题只是一个故弄玄虚的噱头,事件的真相是女孩因为生孩子变老,寻求整容的帮助恢复青春容貌。 这篇新闻报道标题将整容暗示为罪魁祸首,用模棱两可的表述方式,损害了整容行业的利益。 此外,新闻报道中的女孩实为30 岁,标题内容有所偏差,使受众形成误判。

这则新闻在做新闻策划时, 考虑疑点策划的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记者并未把握好疑点策划的原则——尊重新闻事实。这篇新闻报道在标题设计上有所欠缺,在事实的阐述上也有所偏差,记者遗漏了几个必须确认的元素,并没有把握新闻的真实客观性,违背了电视新闻规律,故意夸大新闻事实,捏造事件细节,以制造新闻噱头,赢得受众关注,掩盖部分新闻事实,使受众产生误解。 该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严重的新闻失实,导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深圳卫视在业界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也大打折扣。

2.运用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时,应让疑点的顺势解开具有一定的逻辑线。如2018 年11 月17 日,《新闻调查》栏目推出《疯狂末了校园贷》。 在节目的开头,“2017年12 月31 日下午3 点左右,18 岁的大一学生小倪在这个33 层高的楼顶用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主播的这段话设置了疑点。 紧接着主持人出现,以小倪跳楼自杀为引,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中,并说明他已欠下30 多万元债务,提出疑问:小倪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多钱?他是怎么一步步陷入校园贷的? 到底是什么把这个18 岁的孩子逼上了绝路? 在三连问下,为观众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节目的叙事结构上,以小倪的自杀为引,引出小余这个人物,紧接着再引出放贷公司老板许宽,使受众一步步了解了不良校园贷的运行过程。 运用调查、评论、解释、分析、等方法,从事件发生的原因开始,再到悲剧的产生,悲剧如何预防和改善以及对被害者的采访等方面的立体化报道新闻事实,并对此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多侧面、多色彩、多层次、交错、立体式的集中报道。 同时节目组还采访了网贷的老板,询问了老板对此的看法,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冲突性。

在节目的后期剪辑上,通过使用大量数据图解、动画、声音等元素,清晰准确的展现事件的逻辑线。电视画面具有“再现性”、“现场性”、“概括性”等传播特性,使故事的讲述更具表现力,更具趣味性。 现场采访画面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和对此事件做的调查以及如何预防, 为受众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充分体现了新闻的高度纪实性。

通过电视新闻疑点策划法,使受众关注校园贷问题、思考为何会出现校园贷乱象、反思自身的消费观念。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警示、对校园贷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得受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有所提升。 此期《新闻调查》不仅产生了最佳的传播效果,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

3.运用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时,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时,应站在信息源、信息接受者和全社会的角度来回应疑点。面对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应疑点。一是从公众的角度回应,通过获取有效的新闻信息,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达到安抚人心的目的。 电视新闻传媒是广大公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信息不明、失真的情况下,公众心理上的危机会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而及时地公开信息,有助于化解公众心理上的危机, 有助于引导事态进入良性阶段。 ”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回应疑点,使社会舆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电视新闻将涉及民众利益的信息及时准确发布,激发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危机,有利于稳定民心、动员民众共渡难关,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三是从政府的角度来回应疑点,使政府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电视新闻,及时地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会使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4.运用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时,尤其是本土电视新闻时, 应找准电视新闻事件与本地受众的心理接近点来设计策划和满足受众疑点需求,缩小其心理距离,满足其新闻欲求。 如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2007 年年会“世界经济论坛成长峰会——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9 月6 日至8日在大连举办。 大连电视台做了精心策划,推出40 集系列报道《从达沃斯到大连》,同时推出《达沃斯与大连的“双D”情缘》、《沃斯论坛上的大连新领军人物》《亮相达沃斯的大连企业》等报道,拉近大连与达沃斯的关系。 《新领军者领略新领军城市风采》 还邀请本地17 家成长型企业高管展现自身的成长魅力,通过《年会头条》《年会直击》《热点透视》《首席播报》等小栏目,以独特的视角把论坛消息呈现在市民面前。

5.运用疑点策划法策划、制作电视新闻时,尤其是电视科技新闻时,应把握科普性,做到解疑释惑。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量也越来越大。 在海量庞杂的信息中,通过新闻策划使受众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解决疑惑,成为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早在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前提,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中应牢牢把握科普性原则,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科学氛围、增强全民的科学意识,提升人们的知识视野,解释受众的疑问。 所谓科普,指对科学技术的普及。 要把握科普性,首先在选题上要贴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其次要在科学解释中消除受众的陌生感和遥远感。 如 2001 年 7 月初,台风“榴莲”和“尤特”先后正面袭击了广西,给全区人民生活和工作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台风及其带来的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格外关注的热点。 从7 月5 日开始,广西电视台先后请来广西气象部门的专家10 余人次, 把对全区未来天气变化的预报信息现场直播,很好地满足了电视观众的期待心理,实现了观众知情功能。 电视直播,实现了现场同步性,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当事人被第一时间请进演播厅,或通过连线接通现场,即时回答观众所广泛关心的问题。

总之,充分运用疑点策划法,合理进行电视新闻的策划与制作,会使电视新闻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会满足受众的心理欲求,是实践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在当前新媒体和网络新闻传播兴盛之时,这种方法仍然有其可取之处,如何在网络新闻特别是网络视频新闻传播的策划中运用疑点策划法,需要进一步结合网络新闻传播实际予以新的改进。

猜你喜欢

疑点电视新闻策划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本期策划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