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传统文化宣传更接地气
——以十堰日报社教育周刊实践探索为例

2020-11-19党立杰

新闻前哨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尊师孝亲十堰

◎党立杰 方 宏 王 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地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价值。

古人云:“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由此可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何其重要! 在奔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各级各类媒体该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 2014 年以来,十堰日报社教育周刊主动作为,扎根教育,承担起弘扬与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5 年来,十堰日报社教育周刊一方面在报纸开设《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专栏,另一方面举办十堰日报社孝亲尊师亲子公益春(夏)令活动,并以全媒体方式报道活动。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刊发、刊播相关稿件、视频百余篇(条),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做出了地方媒体的力量。

一、以问题为导向开设专栏,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弘扬与宣传呢? 那是在2012 年秋季,一起发生于本地的高中生失手用椅子打死母亲的案件在冲破人伦道德底线之时,也刺痛了采访报道此事件记者的心,追溯此悲剧产生的根源——问题家教导致问题孩子。

社会问题就是报道方向,并且要以解答问题为导向,而非简单报道问题。经深思熟虑后,当事记者立即向版面编辑建言献策,十堰日报社教育周刊《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专栏在2013 年3 月正式推出,通过邀请本地家庭教育权威人士为栏目撰写稿件, 或采访心理咨询师解答问题孩子的心理因素,一时间在本地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紧接着,为带动本地各学校认真落实中宣部及教育部相关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陆续开设了 《非遗文化进校园》《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进校园》专栏,在媒体的正确导向下,皮影戏、武当功夫、剪纸艺术、舞龙舞狮、划旱船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纷纷走进校园, 为十堰地方文化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以实践为方向开展活动,让传统文化更有人气

一段时间内,关于读经教育、违规女德班的报道,也让我们一时有些裹足不前。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如何不走偏、跑斜?只有去学习,成为一名传统文化学习者、实践者,才能带着慧眼与智慧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此,2014 年教育周刊1 名记者主动请缨, 愿意在这条道路上探索。 于是,她经多方比较,从山东潍坊邀请了一位致力公益弘扬传统文化的讲师来到十堰, 举办了第一期中华传统文化公民德行教育论坛。没想到,在十堰市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 仅本报6 名本报小记者家长带着孩子响应。 “哪怕只有一名听众,我也会像上百人大课一样认真执行课程。 ”传统文化讲师的坚定,让本报记者重拾信心,她立即与本地一教育局领导沟通,该局派出36 名教师参加活动。 活动结束后,参与学习的教师都收获满满,他们感动地说: 学习这样的传统文化犹如醍醐灌顶般, 让人觉醒、觉悟。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我们要求参与记者既是学习者,又是观察者、实践者。诚如《孝经》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通过学习、观察、实践,当事记者发现,孝亲、尊师教育是落实传统文化的两个根本举措。于是,教育周刊决定每年利用寒暑假推出十堰日报社孝亲尊师亲子公益活动,致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孝亲尊师方面的教育,至今已成功举办12 期,吸引了来自河南、新疆及湖北襄阳、荆门、武汉等地的家长参加,受益人群达千余人次。 每次活动,教育周刊采取全媒体方式全方位报道,直播开幕式,拍摄花絮,撰写报道,从报纸、网站到微信,全媒体参与报道,不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了良好氛围, 而且为十堰城市文明建设贡献了媒体的力量。

多年来,教育周刊通过开设专栏、举办公益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唤醒”和“激活”,使之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培育家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文化氛围发挥了媒体作用。更值得点赞的是,教育周刊组织的孝亲尊师活动不仅是公益性的, 而且教育周刊当事记者还立志每年捐款1 万元,用于活动开展。

猜你喜欢

尊师孝亲十堰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疾学在于尊师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名人尊师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