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秦观的交游诗

2020-11-17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交游秦观

胡迎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77)

诗词就其范围来分,大致有两类:一是人与自然,山水景物诗为其大宗;二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游为其大宗。交游对于诗人创作的氛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易·乾》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曾说过:“要刺激人的才能尽量发挥,再没有比这种共同的观念、情感和嗜好更有效的了。我们已经注意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感情必须非常强烈……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励,能孵化、成熟、繁殖……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1]

北宋诗坛,诗友之间的交游,是促进诗词繁荣的重要因素。诸如晏殊与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与梅尧臣等诗人唱和,尔后苏东坡与苏门四学士等人的交游,在诗坛有着不少佳话。或同僚,或师友或同门之间,相近的经历、共同的爱好,促使他们接触频繁,作诗竞赛,切磋诗艺。交游能促进诗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激励创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各自的诗艺水平。

正如黄思维先生在《秦少游诗精品》前言中说道,秦观能“通过取法乎上,吸收各家诗歌之长,从而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再次,与师友互相切磋与唱和也有一定关系。诗歌作为言情工具,古人往往以诗会友,往还酬答,成为艺林雅事。……在淮海诗中,唱和之作占了相当的数量,与其交往的有苏轼、苏辙兄弟(子瞻、子由)、李常(公择)、孙觉(莘老)、道潜(参寥)、徐积(仲车)、黄庭坚(鲁直)、张耒(文潜)、李之仪(端叔)、米芾(元章)等,皆一时胜流。处此环境中,彼此切磋诗艺,赓和吟篇,无疑对诗歌创作起到促进作用。”[2](P4)

秦观注定是一位怀才不遇者,多年沉沦下僚。在与同僚、上下级、师友的交游中,写有不少酬赠唱和诗,或主动写赠对方,或回赠对方,或应友人之请而作,但并无迎合或投权贵之所好的诗。从这些诗中见其性情才识,激浊扬清,臧否人物。毋庸讳言,也有抬高友人的现象。以下试按几种类型分述之。

一 以出题写景为主的交游诗

诗人在交游中,往往在同游某地时,以大致相同的题目作诗,写同时所见景物,游踪相同,主旨与范围大体相近,然而又归结到同抒怀抱,并言友情。往往由一领袖风雅者出题,各人尽兴而为之,既是才华的比拼,也是对主持者的趋从。“其诗大抵同题共韵之作,比而观之,可以知其才力之强弱,与意旨之异同。”[3](P1695)这种活动,在诗派或诗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出题目写景为主的唱和诗有两种方法:一是分韵拈字,多作七古与五古,故往往有押仄韵的诗;二是步韵唱和,又称次韵,以律诗居多,可以反复唱和。

秦观此类诗作,不在叙双方的情谊,而在咏同一或相近的题材,“诗中有我在”,写景更重要的是要抒写情怀、志趣,诉之于友人的目的,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分韵赋得深字》[2](P34)一诗,重在写诸寺之景,与东坡诗的题材相同。此次应是由苏轼引领风骚,故诗之开头曰:“太史抱孤韵,畅怀在登临。别乘载邹枚,佳辰事幽寻。”称赞东坡诗之风格迥出不凡,此番登临以畅抒怀抱。接下来便是写景:“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栊深。清磬发疏箔,妙香横素襟。复登窣堵波,环回瞩嵚崟。双溪贯城郭,暝色带孤禽。凉飙动爽籁,薄雨生微阴。尘想澹清涟,牢愁洗芳斟。”游寺院之室,再登寺塔,俯瞰城郭,即景触发,历历如绘,境清词爽,炼“发”“横”“贯”“带”“动”“生”等动词尤为精警。至末四句:“挥箑订往古,援毫示来今。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即写诗人们在挥扇谈论古今。按照惯例分韵赋诗,他分得“深”字,在“侵”韵。但自惭才华不如苏轼之敏捷,忝续其金玉之音。

步韵之作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一诗,即是用同一题材写景,平章胜境妙观“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2](P53)一联,属对工切,境界开阔,而又不失清隽妍雅,于清疏爽俊中见高远思致,历来以为妙联。有的注家认为青螺是写镇江的金山,碧玉是写长江。其实,在平山堂是看不到这些景观的,这是诗人惯用的虚写景手法。

再如秦观的《中秋口号》一诗:“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2](P66)是写吕公著邀请的一次中秋宴会所见,次句“公宴初开”即点明了这一点,可以归于写景为主的交游诗。颔联气象高华,既描绘中秋月夜开阔高远的境界,也写到饮酒歌舞的热闹场面。笔力横奇,字字昂立。尾联拓开一路,末句“台星正在广寒宫”,有对主人捧场的阿谀之嫌。吕公著当时未足以称台星,未至三公之位。所以纪昀批评说:“此随俗应酬之诗……又:结鄙甚,然此种诗体裁如是。”[2](《瀛奎律髓》评语,P67)虽然是有应酬的尾巴,但此诗仍是高水平。在师友唱和中,他是在努力地“斗难、斗巧、斗新”。[2](李廌《师友谈记》,P4)

二 离别相赠之诗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论什么友人,不可能长久厮守在一起。聚是短暂,离是常态,时间长,故常有悬想与挂念。所谓“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也。较之以写景为主的交游诗,离别相赠之作更重在写双方友情,往往有相互劝勉慰藉的作用。好的作品又有着普泛的情感,从而使无数读者感动。

离别时总是有千言万语,用诗词表达,这就是作为诗人的长处,能将情感凝聚在有限的篇幅中,达到纵然分离,仍可心心相应的效果。离别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送别,二是告别。

送别是送人离别之作。元丰三年(1080)春,苏辙贬筠州(治江西高安县)监酒税,途经高邮,与秦少游相见甚欢,相从两日后,秦观送他往召伯埭。临别时苏辙作《高邮别秦观》诗为谢,秦观步其韵送别,作《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三首》云:

孤篷短榜泝河流,无赖寒侵紫绮裘。

召伯埭南春欲尽,为公重赋畔牢愁。

青荧灯火照深更,逐客舟航冷似冰。

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冠盖纷纷不我谋,掩关聊与古人游。

会须匹马淮西去,云巘风溪遂所求。[2](P50)

描叙真切,景带愁态,绝句虽短却气脉流转,重在拓开劝慰对方,是此类诗的特点。第一首点出时令与地点。寒冷侵人,更与内心的牢骚相凑泊。第二首写月夜行舟,幸好有山作主,有月为朋,用比拟手法,将山与月视为知音,赋予同情逐客的情感。虽尺幅小景,亦得掩映曲深、森秀幽淡之趣。第三首言己志,友人远别后,我不求与冠盖即显官贵宦交结,还不如闭门尚友古人。有机会骑马去淮西,求得云山风水的满足。其实有互勉之意,相信对方亦同此志。欣赏如此做人。

古风送别之作,重在议论而挟有情韵,如作于元丰七年(1084)的《送乔希圣》诗云:

鷃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

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海水。

我思田文昔相齐,朱袍照日如云霓。

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

如今陈迹知何在?但见荒冢烟芜迷。

又思原宪昔居鲁,门户东西闭环堵。

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

如今寂寞已成尘,空有声名挂千古。

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

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2](P68)

乔希圣,名执中,高邮人。太学生,补五经讲书。后登进士第,调须城主簿。元祐年间进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刑部侍郎。此诗当为送乔希圣使吴越时作。此诗既有惜别之情,更有安慰乔希圣之意。起二句用庄子《逍遥游》中语。然庄子是讥鷃翔于蓬蒿,赞赏鹏抟风而将飞往南溟。而秦少游以为鷃翔于蓬蒿不必悲,鹏击风云也没有什么可喜。贵贱穷通不过是偶然罢了。田文贵为相国,荣华富贵如今却只余荒冢衰草。而原宪居鲁,四顾环堵,然对客高谈,却不妨有尧禹一般的胸襟。然毕竟皆化为尘土。不如摆脱此哀,笑指白云之来去。宽慰得当。

又《送张叔和兼简鲁直》[2](P107)一诗前四句反衬法,以汝南环境恶劣反衬张叔和之高洁。接下来四句赞誉对方“盛德”“清芬”之品节,又四句言其冷官处境,为其抱不平。至“君今又复去”,点出是在送别,并相信友人此行前去,有了施展才干的地方,必可超出常人,以韩愈笔下的千里骏马譬之,“冀北遂空群”,他日更能青云直上。最后说:“为谢黄叔度,鬓毛今白纷。”因为诗题有“兼简鲁直”,此诗附带将自己鬓发斑白的近况告诉黄庭坚,因为此诗也将寄给黄庭坚。赠答诗往往也给第三者或更多的人看,故诗题有“兼”字说明同时寄某某。其时黄庭坚也有诗赠送张叔和,句如:“张侯温如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赠送张叔和》)

又《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诗云:

人畏朔风声,我闻独宽怀。

岂不知凛冽,为自中山来。

端叔天下士,淹留蹇无成。

去从中山辟,良亦慰平生。

与君英妙时,侠气上参天。

孰云行半百,身世各茫然。

当时儿戏念,今日已灰死。

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

骎骎岁遒尽,淮海归无期。

功名良独难,虽成定奚为?

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

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2](P143)

起八句写得很有情义。中山在寒冷的北方,一般人害怕去,我却心中坦然,因为有端叔这样的国士,很久不得志,终于就任于中山,亦足以宽慰平生。接着回忆二人在青年时,颇有豪侠之气,但年过半百,未遂其志向。当年思有用于世,不过儿戏罢了,而今理想成灰,不过著书以遣岁月。成就功名难,但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只是如今君远去,使我夜半辗转难眠。写成此诗,赠给您只当是马鞭吧!劝得巧妙,相信李之仪看了,必极为感动。

还有一种是告别,是自己辞行时告别师友,以诗倾诉难舍难分的情怀。元丰元年(1078)五月,秦观入京应举途经徐州拜谒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短暂的几天交往后,即将离别,作七古长诗《别子瞻学士》[2](P25)以表达敬仰之情。他深感苏东坡乃英俊奇伟之才,禀自天成。到徐州来,只是为了结识景仰已久的苏子瞻,“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苏轼在当地有大名,“徐州英伟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区域”。然后用一组骈句比喻:“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以珠树之高与玉海之深突出对方人格与才学之奇卓。珠树典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慧。”玉海比喻人弘深的气度。《南史·朱异传》:“﹝异﹞玉海千寻,窥映不测。”然后再述两人的交往,是因为有了李常的引荐:“一昨秋风动远情,便忆鲈鱼访洞庭。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故人持节过乡县,教以东来偿所愿。”回忆曾往湖州访李公择,洞庭并非言洞庭湖,而是太湖中的洞庭,是李公择教他东来拜谒苏轼。“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仍是比兴手法,前句以芝兰玉树之佳秀为譬,用《世说新语·言语》故事;后句用松柏之坚贞喻东坡。《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徐州,得偿所愿。果真是“天上麒麟昔漫闻,河东鸑鷟今才见。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仍用比兴,言苏轼之异才有如天上麒麟,河东鸑鷟,均非凡俗之物。“北斗已南”,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仍又用骈句:“八砖学士风标远,五马使君恩意新。”八砖学士言其曾为翰林学士,五马使君言其为徐州知州。“黄尘冥冥日月换,中有盈虚亦何算。”盈虚多少,难以计算。此亦有安慰对方之意。熙宁四年东坡奏论王安石新法,有所得罪,自请外调地方为官。末二句:“据龟食蛤暂相从,请结后期游汗漫。”“据龟食蛤”语见《淮南子·道应训》:“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蜊。”亦随遇而安之意。末仍用仙约卢敖同游故事:“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遂入云中。此诗期待他日相约漫游之意。此首告别之作,主旨有四,一敬仰,二赞颂,三慰藉,四希望,以美物比附师友的品德与性情。

元丰二年(1079),秦观途经吴兴,拜谒贾收,告别时作《别贾耘老》一诗,直写其人之性情与才华,然有才不为世用,因此而赋诗感慨之:

若有人兮霅之滨,服火齐兮冠切云。

有才不为世所抡,尽人诗句为奇新。

忘归繁弱不浪陈,发必中的疑有神。

目关飞鸟缗苍鳞,俯仰自娱忘贱贫。

繄我与君素参辰,孰为一见同天伦?

共指飞光易沉沦,莫若痛饮还我真。

况有内子贤文君,终日叫呼不怒嗔。

酒酣往往出前珍,瓦瓯竹筋羞青芹。

左列文史右红裙,樽前不觉徂清晨。

念我行当西道秦,拏舟来别非所欣。

欲托毫素通殷勤,郢匠旁瞩难挥斤。

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行行饮酒且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2](P45)

此诗起得神奇,缥缈而来,仿自《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4](P100)霅,即霅溪,点出其人在浙江湖州水滨,其居地有水阁,名“浮晖”。次句中的“火齐”乃美玉名。汉张衡《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冠切云”,出自《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4](P384)用居士佩戴物之奇异象征其人品之峻洁。接下来仍用比兴。“忘归”“繁弱”,均古良弓名。《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连下句言高艺而不轻易出手,出手必中目标,疑有神助。“目关”“俯仰”两句写其神情举止,大有嵇康“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概,似姜公钓鱼之俯仰自在,忘其贱贫。惋惜此老之才不用于世,而此人无意于世,却更令人敬佩。

以上两首古风于跌宕中见烹炼,变动开合,辞气动宕,见才气;同时也体现了宋诗特征,用典繁复,有书卷气。

三 怀念师友之诗

离别后,师友相隔两地多年不见,每有思念之情而作诗,往往蕴藉深沉。或写触景怀友之情。秦观《霅上感怀》一诗,题目未写对方之名,而其实是感兴而怀人。诗中“诸豪”指苏东坡等人:

七年三过白蘋洲,长与诸豪载酒游。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2](P43)

元丰二年(1079)五月初,少游随苏轼同舟到湖州,之后往越省亲。不久,乌台诗案发,诗人赶赴湖州,确信苏轼被诏狱,感怀而作。霅上是湖州的别称,在今浙江湖州南。昔年载酒论文,是何等快意。今日人非物是,又何等怆凉。诗以景语作结,用荷与蓼不胜秋,受不了秋来风雨凄凉来象征己身处境的艰难。物象代诉其情,是他感情的对应物。

不少学者考证《寄张文潜右史》一诗,似为苏轼而作,诗云:

解手亭皋才几月,春风已复动林塘。

稍迁右史公何泰,初阅除书国为狂。

日出想惊儒发冢,风行应罢女争桑。

东坡手种千株柳,闻说邦人比召棠。[2](P82)

张文潜即张耒,字文潜,号何山,楚州人,熙宁年间进士,元祐中官起居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此诗题一作《次韵参寥家寄苏子瞻时闻苏除起居舍人》。诗中所咏事均与苏轼相关,苏轼此年任起居舍人,亦称右史,为授此职,举国若狂。“儒发冢”似讽刺王安石歪曲了经术;“女争桑”,引春秋时楚国女子与吴国女子在交界处争夺桑树故事,喻新旧两党之争。最后说东坡为政一方有德政惠泽于民,比之于召公故事,这固然有所夸大,但交游诗往往会如此,不必太较真。

秦观对其师异常景仰与敬重。元丰年间曾传苏东坡将出使高丽,后因故未成行。秦观因有《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与莘老同赋》诗云:“文章异域有知音,鸭绿差池一醉吟。颖士声名动倭国,乐天辞笔过鸡林。节旄零落毡吞雪,辩舌纵横印佩金。奉使风流家世事,几随浪拍海东岑。”[2](P71)苏轼盖世才华,不仅声闻中国,且名扬异邦。用唐朝萧、白的典故,说明苏轼与其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用西汉苏武与战国时苏秦的典故,这是古人交游赠答诗惯用手法,写赠某人诗,用其同姓之前人故事。

秦观有《千秋岁·谪处州日作》一词云:“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5](P48)写对苏、黄等师友的怀念,再接以“碧云暮合空相对”七字句,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之典,怅惘之情,低沉凄咽,感动了苏东坡与黄山谷。后来苏轼步其韵,结拍云“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千秋岁·次韵少游》),黄庭坚则云“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千秋岁·苑边花外》),可与其诗互证师友间怀念之情深。

李公择,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县)人,为黄庭坚舅父。熙宁中知谏院,与王安石友善,但王安石变法,他常言其不便。熙宁九年(1076),自湖州移守齐州,经高邮与秦少游分别。次年冬,秦观在济南赋有《怀李公择学士》诗,孙莘、参寥子皆次其韵,联袂唱和。此诗云:

一辞行旆楚亭皋,几为登临挂郁陶。

蓬断草枯时节晚,山长水远梦魂劳。

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

宣室方疑鬼神事,顺风行看驶鸿毛。[2](P43)

前四句融情于景,写别后怀念之情。后四句融史事于议论中,希望李公择重返朝廷得到重用。首联言自从分别后每因登临而思念。“亭皋”,驿亭水边,点出当年分别之地在楚地水边。“行旆”,太守出行之队仗,代指当年李公择知齐州。颔联是次句所见所思的具体化,一写当时近景,一写别后思念。“蓬断草枯”乃秋深衰飒之近景,“山长水远”是师友难见之远景。颈联赞学士之才华,盼对方早日回到朝廷。“大刀”乃歇后语。“大刀环”,“环”音谐“还”。两句皆用典以实物寓深意。尾联承还朝之意,笔锋又一转,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事。认为神宗不信鬼神,将有一番作为,而学士必能如鸿毛之顺风,得君臣遇合之时机,从而大济苍生。语出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合,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此诗直从分别写到如今的怀念,又写到来日,有深情,有祈盼,情辞相济美。后四句每句有出处,或用典,或化用前人成语。

过旧地触景生情,怀念故人,须是两人均曾经行之处。秦观的《过六合水亭怀裴博士次韵三首》,是次莘老韵。此诗重在写六合水亭所见景,而思念友人裴仲谟。或将自己的处境与见闻告诉远地的友人裴仲谟,如作于元祐四年(1089)春的《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二首》之二:

汝南古郡寡参寻,兀兀长如鹤在阴。

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风絮报春深。

青山未落诗人手,白发谁知国士心。

多谢名郎传绿绮,愧无佳句比南金。[2](P114)

首联言面见不多,但常遥相呼应,言友人如鹤之兀兀独立。颔联言己之境况,醉后支枕看星汉,风絮飘落,已暮春时分。颈联上句写对方,惜青山未落诗人手,反过来说,如落诗人手,不知要写出多么惊人句,而今又有谁知白发国士之志。末联上句言对方能传绿绮之琴音,而愧自己无佳句以相报。上句敬,表达对裴仲谟的推崇之情;下句谦,惭自己写不出好诗,巧以绿绮与南金为比喻,运典精工。此为抑己扬彼之手法。全诗见其才美而笔妙,性笃而语真。

又如《怀孙子实》一诗云:

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修。

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

相思自成韵,不必寄西邮。[2](P205)

孙子实,名端,孙觉(莘老)之子。当满目皆是弃本趋末之徒时,孙端却好学,真是难能可贵,故诗人特别加以赞美。颔联是“好修”的具体化。体现他不惑于物界、以读书而忘忧的人格美;颈联言如玉出流润,如鸾停幽林,是形容他的诗文境界美。

徐仲车,名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初从胡瑗学。治平间成进士。神宗数召对,以耳聋不能仕,屏处乡里。交荐其孝廉文学,乃以扬州司户参军、楚州教授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有《节孝集》。秦观与他同乡,情况了解,有《次韵酬徐仲车见寄》诗,赞其有古君子之风,诗中云:“渭清非胜泾,兰芳本无慕。我生季叶中,乃与古人遇。”[2](P58)少游另一首诗说:“古人骨已朽,来者复谁继?仲车天下士,固非许丞类。”(《徐仲车食於学官吏或以为不可欲罢去之太守不》)少游认为,生于末世,能与这样的国士相遇,颇感幸运。是年蔡彦规殁于关中,徐仲车来诗提及此事,故次韵兼及伤逝。“来章感存没,三读泪如注”,写心中的古人一存一殁,感人至深。“渭清”句,谓渭水自清,非谓胜过泾水之浊。语出《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浞浞其址。”

王定国,字安卿,曾在海州、泗州、高邮(扬州)军等地任职,故与秦少游结交。秦少游有《九月八日夜大风雨寄王定国》诗云:

长年身外事都捐,节物惊心一怅然。

正是山川秋入梦,可堪风雨夜连天。

桐梢摵摵增凄断,灯烬飞飞落小圆。

湔洗此情须痛饮,明朝试就酒中仙。[2](P207)

重阳前夜,风雨大作,诗人写出“节物惊心”的种种感受。“正是”与“可堪”虚词勾连,山川入梦,风雨连天,呼应诗题。岑寂之际,最思良友。颈联写不眠情景,“桐梢”句写窗外树摇,更增凄凉,“灯烬”句写室内灯花灰之散落地面形状,一听觉,一视觉,观察细致。末联盼明朝相见时痛饮,“酒中仙”即指友人王定国。念及明朝,今晚的惊心与怅然全都湔洗一空。末联有飞动之势。感情真挚,随意遣词,通体清妙,耐人讽诵,的是七律佳作。

此类五律、七律诗,在章法上往往以一联的上句写对方,下句写己方;或一联上句写眼前之情景,乃实写,下句写别后所去之地的情景,乃虚写想象之情景。或一联写己,一联写友人。末联乃揣想未来。章法上大致如此布置,这样写,便见活泼灵动而不板滞。

五古如《寄曾逢原》一诗,亦怀友而赠寄,诗云:

孟夏气候好,林塘媚晴辉。

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

丛薄起疏籁,众鸟鸣且飞。

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

即事远兴托,抚己幽思微。

超摇弄柔翰,徙倚弦金徽。

美人邈云杪,志愿固有违。

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2](P101)

此诗分二部分,前八句写眼前所见的清奇和平之景,后八句转写思友之情,欲将远兴寄托此景中,有幽思之微,有弄笔之趣,有抚琴之意,可惜美人遥远,不能在一起,共畅纾情趣。最后说,如果两人友情不渝,与您为袍泽,同往边塞之地。末联情深意切。此美人即曾逢原,古代美人并非都是女性。

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与他是好友。张耒曾说:“我虽见之晚,被豁尽平生。”(《寄答参寥子》)足见两人是如何的推心置腹。秦观有《次韵答张文潜病中见寄》诗云:

与君涉世网,所得如钩温。

念昔相乖离,俯仰变寒喧。

把袂安可期?寄书嘱加飱。

三年汝水滨,孤怀谁与言?

末路非所望,联镳金马门。

校文多豫暇,玄谈到羲轩。

孰云笭箵小?史书垂后昆。

匪惟以旧闻,牴牾良可刊。

比枉病中作,笔端淮海奔。

亟驾问所苦,兀坐一室闲。

晤对不知夕,归途斗星翻。

平时带十围,颇复减臂环。

君其专精神,微恙不足论。

恺悌神所劳,此理直如弦。[2](P122)

此诗诉说情谊绝非一般。同涉于世,时相分离,把袂分手时每盼望相会。寄信时嘱咐加强营养,保重身体。结交三年,孤独心情只有向您倾诉。两人曾同在宫中校书、晤谈。至“比枉”以下,写到生病以后的诗词来往,写了秦观看望时的情景。虽然消瘦,但只要精神专注,小病不算什么,必有神佑。神人之际,调和血气。全诗以文为诗,看似唠叨,但辞气动宕,感慨滋深,自是深人无浅语。全诗格奇、趣谐、情旷,清真健举,辞气动宕。

四 咏物题赠诗

此类诗,赠送者必体贴被送者之心境与情志。秦观诗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云:

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愁绝倒。

为怜一树傍寒溪,花水多情自相恼。

清泪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甘心结子待君来,洗雨梳风为谁好?

谁云广平心似铁,不惜珠玑与挥扫。

月落参横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

天分四时不相贷,孤芳转盼同衰草。

要须健步远移归,乱插繁华向晴昊。[2](P55)

黄法曹指黄子理,福建浦城人,时为海陵(治今江苏泰州)司法参军,掌管司法。建溪位于福建闽江的北源。黄子理诗咏故里梅花之可爱,秦少游以拟人手法写梅花有情有义,有愁恨有相思。转有宽慰之心,吐露悱恻芳馨之气。物性人情,每在有意无意之间。运意微婉,通体清妙。末乃以祈使句宕开,含情无穷。

苏轼既是大诗人,又是画家。秦观曾作《题东坡墨竹图》诗云:

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

会看晴日里,依旧拂云霄。[2](P60)

雨雾交加,竹枝低垂。一旦日出云开,竹子精神抖擞,“依旧拂云霄”。诗人写出了竹子的气节。用象征手法,寓对东坡当时蹭蹬处境的同情,怀有摆脱困境的希望。托兴幽微,句奇意妙。

秦少游的交游诗,还有其他类别,比如有的是直接描写对方以相赠,如《赠女冠畅师》:“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2](P116)首联写其眼神、腰肢,次联写其神,有姑射仙人一般的冰雪之姿。她回眸一笑,粉黛觉得尘俗之物,反衬写法,给人以超凡脱俗的形象。隐居修行时,

人难以窥见其真容,她也不计门前车马之奔逐。最后以“落红满地乳鸦啼”作结,不见踪迹,笔致空灵。比韩愈笔下的华山女更为超脱。秦观还有赠给诸弟的诗,也写得很好,因为本文设定的是交游诗,故避而未谈。

总之,秦观交游诗既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与他的诗风清真隽雅是一致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交游秦观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顺利的晋升之路
秦观拜师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柳诒徵与镇江名流交游略考
浅谈刘禹锡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
顾梦游与方文交游考论
清代辽东诗人戴亨交游考
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