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宫廷建筑在影视场景设计中的表现方法研究

2020-11-16赵大千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场景设计

赵大千

摘 要: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如懿传》为例,浅析清代宫廷建筑在《如懿传》中的场景设计表现。

关键词:如懿传;清代宫廷建筑;场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一、清代宫廷戏创作背景

影视作品是当下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以清朝为背景的清宫戏由来已久,《戏说乾隆》可以看作是第一代清宫戏。也是一部观赏性很强的电视剧,它以宏大的历史场景,诙谐的艺术语言,精彩展现了乾隆三次微服南巡的过程。“戏说”的方式让创作者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不能以尊重“史料、史考”这唯一的角度去评判,也对之后的清宫戏制作有很深的影响。在还原史实记载和创作有特点的视觉形象中,创作者选择了对史料进行有依据、不照搬、适度夸张的二度创作。这对清宫戏之后的风格走向有很深的影响。从气势磅礴的《康熙王朝》到拉开宫斗剧序幕的《金枝欲孽》;从一时好评无数的《甄嬛传》;再到近几年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观众的关注点从剧情的走向、演员的扮相,慢慢普及到一部历史剧空间环境的塑造。比如引起一时热议的《延禧攻略》中莫兰迪色的运用,再比如《如懿传》场景用写意的方式营造写实的感受。人们会从更多角度、更多层面来解读、评价一部影视剧的优劣。影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观众们的审美品位也是在不断升级。但无论是哪个时期拍摄的清代宫廷戏,创作的首要条件便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去还原清代人们的生活风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融合当下的审美趋向进行创作。

生活风貌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本文就从“住”的角度来浅析清代宫廷建筑在影视场景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二、《如懿传》的场景设定

电视剧《如懿传》的世界观是展现封建王朝统治下,乾隆盛世之际,一个宫廷女性的成长与救赎。一句话概括主题:女性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对于自己的命运、爱情无法掌控。依附于男权社会而存在,讨论阶级、讨论伦理。这在戏剧中心思想方面与经典戏剧《雷雨》有相似之处,《雷雨》写了一出封建旧家族家庭的悲剧,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侧面,剧本中充满不义和腐朽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它们都是带有悲剧色彩、抨击旧社会、呼吁女性权利,阶级平等的剧本。比较二者戏剧结构,《雷雨》全篇采用了锁闭式结构,即时间地点集中,故事发生在大老爷周朴园家。《如懿传》同样是锁闭式结构,乾隆时期紫禁城内各深宫大院发生的戏剧故事。《雷雨》与《如懿传》也都是突出阶级冲突、人物冲突、内心冲突。如此看《如懿传》故事是以清王朝为背景的典型悲剧式剧本。在影视美术总体造型设计上,追求在乾隆盛世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辉煌时代的盛世景象。这种“辉煌感”十分重要,“辉煌”之下衬托一个女性的孤寂和落寞。真实感是这部戏的美学基础,在营造真实感的同时用诗意的造型语言表现。整部戏的美学世界观就是用写意的方式营造写实的感受,每个细节追求极致,看似真实仍旧写意。

故宫作为故事主要发生地点决定了影片整体空间风格。张克群(建筑学者,梁思成弟子)对故宫建筑群有过很形象的描述:“北京本身就是一座为皇家而设计的城市,因此紫禁城周边百姓们的房屋都是又矮又灰,就像连绵的海洋将故宫衬托的雄伟庄严。”建筑是一座城市活着的历史,就像历经风霜的紫禁城,它能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清代皇帝们这一大家子的居住环境,这是清宫戏中场景设计的真实依据来源。紫禁城象征着权力也象征着阶级地位的差异化对待。与《如懿传》所传递的精神内核在场景空间感受上有紧密的关系。

故宫我们现在称之为故宫博物院,与《如懿传》展现的紫禁城内建筑相比,同一个建筑、房屋经历百年斗转星移、雨水侵蚀,呈现的色彩与质感,内部的陈设与搭配有很大反差。皇帝与嫔妃作为活生生的真实形象,兴趣爱好、个人性格、人物身份决定其生活环境,起居室规模、风格、造型做有依据的差异化处理。以养心殿为例,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雍正帝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雍正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表率。养心殿整个院落分前院(养心殿前殿)和后院(后寝殿)。为工字形殿,黄琉璃瓦歇山式顶。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密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养心殿陈设朴素,尤其乾隆皇帝常在三希堂读书就寝,安全性考虑,房屋建筑格局狭小,没有遮挡,不易藏匿刺客。但在电影的场景设计中,这样的场景空间镜头前没有层次,体量过于拥挤。需要美术部门参考三希堂原有建筑风格对空间格局进行重构。做到符合观众对于乾隆身份的设想。场景设计中,我们扩容空间环境,满足镜头在房屋中的任何角度都有前、中、后层次丰富的景别。皇帝喜欢在这里看书休息,用走水幔帐营造悠然,惬意的环境氛围。适度陈设精致道具。历史建筑作为影视剧中的场景是需要经过美术部门主观创作的。电影美术的功能是为服务电影故事而建造“有情绪的空间” 。电影由镜头选定的空间组成,“故事发生在空间上”。观众在电影人创造的空间里看时光奔走命运跌宕情感起伏,以为自己看到了全部世界,但实际是“美术设计好的空间”,比如东暖阁、西暖阁的设定。乾隆皇帝上朝会见大臣之外,大多数时间是在这两个暖阁批阅奏折、会见近臣等等。这里是中央集权的绝对中枢系统所在地,乾隆又是当时世界的权利代表。要体现出乾隆的高贵身份、个人品位等等,在场景设计上,整体色彩基调保持统一,东、西暖阁做了两种风格方向的处理。东暖阁更接近东方审美,把乾隆朝之前各朝代书画、瓷器、工艺品经过复制陈设在一起。看作是一种中国古典文化纵向的比较从古至今,文化有传承有延续,依据也是乾隆皇帝喜爱收藏,他的办公地点奇珍异宝应有竟有。将东方元素以新的构成来安排,更加注重在情境设计上的东方感。西暖阁更接近西方文化,乾隆朝时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法国触发大革命、美国建国等等一系列足以影响世界文化进程的事件,乾隆依旧是天朝上国姿态,接纳着万国来朝的贡品。西暖阁有仿制英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西洋仪器琳琅满目,以金色为主。西式宫廷的风格可以看作是横向的比较,作为帝王其海纳百川的心胸借以物品寄托。为什么一个个有限的物理性空间能让观众对人物命运、时代变化产生强烈的精神性共情?这就是场景设计的技法。让观者相信故事、相信人物、以“进行时”的心态进入到影片营造的世界观。[1]

翊坤宮是如懿的身份从“妃子”变成“贵妃”最后成为皇妃的宫殿,代表着如懿的归宿,从这里能看出如懿的成长与变化。现在看到的翊坤宫是四进院格局,乾隆时期仅二进院,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内部空间造型稳重、色彩淡雅。原型的研究深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度达得到,想象力才会有合理令人信服的变化。吃得多才能拿出来的多,想象力也需要营养。现有空间参考基础上,进行翊坤宫的场景设计。空间设计上翊坤宫是体量偏大,大量戏份在这个空间内发生,满足多角度拍摄需要。空间色彩以白色,淡绿色为主大量运用低饱和高灰度的自然色。显露出清新淡雅之风,材质选用湘妃竹做空间造型装饰,体现出清雅之气。与其他嫔妃后宫做差异化处理。道具陈设的摆件没有清朝瓷器,主要以宋代五大官窑为主。主要陈设是如懿作为皇妃以后主坐背后一面非常大的锦帛画,美术组是按照郎世宁的笔法刻意绘制两只白色的孔雀。这个屏风的画面是反衬如懿的境遇与命运,也试图用具象的画面对她纯粹的爱情观做阐述。如懿的“懿”字已经有了其爱情观的含义。拆解开“一”“次”“心”爱心、爱情只有一次、只对一人。两只白色的孔雀,“白色”不言而喻象征如懿内心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其次是一对孔雀象征如懿内心对爱情的专一,追求一夫一妻制打破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最后用孔雀象征如懿的命运。“孔雀”是凡鸟始终没有成为凤凰。象征如懿始终未能封“后”的命运。这个屏风的设计就是借鉴古人的分类方法、概括能力、在造型绘画建筑上的借喻夸张、各类艺术上的挪移和重组,这些给了我们方法论的营养,也给想象力装上了弹簧。[2]

电影美术技法有三个层次,第一不能穿帮,第二为情造境,第三形成风格,《如懿传》的美术设计与制作过程持续一年半时间,始终遵循这三个层次。坚持每个细节都统一在整体的美学基础上,也坚持在美学上给它找到真实历史的支点。

参考文献:

[1]白丽荣.试论历史剧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04):54-57.

[2]毛寒,刘静茹.宫廷剧《延禧攻略》中的传统美学探究[J].湖南包装,2018,33(06):61-64.

猜你喜欢

场景设计
浅析《大鱼·海棠》场景设计中的民族元素及表现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应用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材质表现与应用研究
三维技术在二维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探讨动漫及游戏在场景设计中的相同及不同
论场景设计在游戏动画中的重要性
从《捉妖记》看古装奇幻电影场景设计的艺术特色
浅谈色彩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