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究
2020-11-16余裕娟
余裕娟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包括教学任务、管理任务和行政任务等,其中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可灵活地应用自主管理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策略有,让学生聚焦目标形成班集体意识、通过共同任务形成班级认同、发挥学生的优势以点带面。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自主管理;班级认同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的良好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还能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班主任还有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班级管理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班主任可灵活应用自主管理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一、班主任的管理角色与现实困境
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优化班主任管理体系的重要课题。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在班级工作中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
然而,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一些班级管理的困境,如:班主任事务繁多、责任重大,无法投入全部精力做好班主任这一角色;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有时花费很大精力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管理工作是一种灵活的艺术,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发展诉求,一旦教师判断失误,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体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性以及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事务中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
所谓自主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它的着眼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每位学生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班级事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岗位,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共同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合作管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管理班集体,进行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管理。班级作为一个小的团体,是培养学生合作进取、团结一致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当自己的主人,发挥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优势。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管理能力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放权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处理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的使命感,进而学会与他人、与集体的相处方式,最终达到发展自我的教育目的。基于此,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展自我個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建设的工作上来,将自身与集体的利益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积极作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更多的学生通过在班级中担任角色、承担责任而融入集体中,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班级的服务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即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从被动化为主动,这样一来,对于提升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提高了热情,对集体的各项制度、活动的参与也会变得主动起来,这对于班级的各项建设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让学生聚焦目标形成班集体意识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里健康地学习和生活,但和谐的班级氛围的创设离不开学生对班级目标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班级共同目标的认识,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感到快乐和存在的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需要共同完成的目标任务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任务挑战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逐渐形成凝聚力并找到自我价值感。
在发动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初期,教师可以不设置班级的各项职务,而是通过不断创设目标任务,历练学生的凝聚力,让他们通过任务形成班级凝聚力。例如,笔者让学生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学科目标和成绩目标、成长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等让学生将自己的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相连,形成目标网络结构图,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结构中的一分子,让他们聚焦目标,找到自我在集体中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目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需求、发展目标等,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目标与更大的目标相连,形成集体意识,为以后的自主管理做好铺垫。
(二)通过共同任务形成班级认同
学生置身于班级文化氛围中,会就此做出一个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判断和评价,然后进一步决定是否接纳并内化为今后实际行动的动力,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对班级文化认同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班级认同感教师可从集体活动开始,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价值感。首先,开展班集体活动,尤其是班级学生可以共同合作参与的活动,如班级环境创设、调查城市环境的探究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运动会、班级学生信息统计等。这样的活动需要班级学生齐心协力一起完成,他们在活动中自行分工,紧密合作。其次,在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都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了完成的目标而欣喜。最后,教师可以将共同活动升级到感情层面,让学生分享合作完成目标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活动举行多了,学生会逐渐对同学产生更深的感情,对班集体有更多的感知,发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和价值,逐渐形成班级认同感。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以点带面
班级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班主任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时应该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担任合适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优势。
班主任可以让积极的学生带动全班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笔者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开始阶段,首先对班级各个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平时表现等,根据班干部民主选拔会的预选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了班长、副班长、各科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等岗位,并对他们的工作予以细化,明确分工。班干部的任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笔者给他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班级管理的同时发掘下一任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带动他们。这样,每一个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班干部需要在发挥自己积极性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长,时间长了,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体验班级管理的苦与乐,成为班级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2009(18).
[2]王永安.关爱学生,用心助力成长——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2).
[3]王善彬,晋华强.小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4]曹继军.培养认同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J].福建教育,2013(Z8).
[5]万成.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