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2020-11-16陈淑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陈淑燕

摘 要: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但大多学生的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究其原因,学生生活素材匮乏、选材能力低下。要改变此状况,习作教学就要从“从内容入手”——加强生活经验,丰富习作题材;丰富语言积累,拓宽习作题材;加强实践活动,创设习作题材;注重写前交流,拓展习作题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习作题材;教学策略

一、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

(一)生活素材枯竭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这座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学生总觉得“没有材料可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且活动范围相对较狭窄,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归根结底则是他们缺乏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感悟的心,不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因此,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害怕作文。导致学生在习作时,或者编作文,或者东拼西凑,更有甚者,测验时作文抄写阅读语段。学生心中空空如也,写作当然就成了“无米之炊”。

(二)选材能力低

大部分小学生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不善于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学生习作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所占比例不少,然而,往往事情过后就不大记得了,因此写出了“流水账”似的习作。学生不会据题找材料,往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很少考虑是否最佳。客观地说,这其实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往往粗略而笼统地看,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

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一)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注意积累

1.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因而,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我们可结合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盆花植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家长做家务的情景等。当然,教师需明确观察目的和指导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时要有顺序、有重点,抓住事物特点;还要指导学生观察时调动多种感官。只有让学生学会用一定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写出的文章才能生动、具体、感人。

2. 培养敏感的心

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但有的学生在观察时不够认真,写起文章来缺乏真情实感。“搜求于象,心入二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观察周围的生活,热爱、体验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常常“心有感悟”,习作时自然会“真情流露”。

3. 善于从生活中取材

只有生活丰富了,才会有取不尽的习作材料。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活动。教师要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课本剧创作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结合大队部教育主题开展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产生鲜明的思想、获得生动的语言,为习作“有话可说”做好铺垫。

4.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入中年级后,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或让学生做读书摘录卡片。做读书摘录卡片既能积累词汇,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习语言十分必要。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把卡片分类整理一次,同时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反复吟咏,甚至背熟。还可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法,也是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习作材料,学会捕捉习作素材。

(二)丰富语言积累,拓宽习作题材

1. 抓好课内阅读,在训练中积累语言

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承载着许多语言积累点,需要教师细心地挖掘、精心地提炼。指导学生在鉴赏中积累语言,在鉴赏好词佳句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例如,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使其在品词、品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教师还要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及精美片段深化语言积累,做到学以致用。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2. 扩大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就是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厚文化底蕴。在推荐书目时,要注意有的放矢,按年段、性别、性格、兴趣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低年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年段指导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儿童电视节目、上网等途径积累素材。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求,采用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读书形式,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从而深化对阅读的理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加强实践活动,创设习作题材

1.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创设习作题材

新课标不仅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要求提出,而且还有具体的量的要求。教育学家也认为,只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例如,组织学生午读时间开展“我的见闻”“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课外开展查字典、找错别字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定会获得真实的感受、产生鲜明的思想、获得生动的语言。

2. 加强生活实践活动,创设习作题材

社会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例如,组织野炊时,引导学生观察烹调和品尝饭菜时的动作神态,体会野炊过程中愉快劳动的心情,捕捉有趣的话题,感受同学间的友爱。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留心其家庭生活,不失时机地撷取习作素材。学生走入了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原始材料,在活动中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人和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良好素材。“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四)注重写前交流,拓展习作题材

1. 在交流互动中积累拓展素材

平日里,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例如,在午读时间开设“交流十分钟”,说说每天的见闻,交流一周的观察所得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点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方法、获得观察途径、积累观察经验。在交流中,学生会从别人的观察所得中得到启发,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悟,把它变为自己的生活材料。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自觉寻找生活中的热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好习作素材。

2. 在交流互动中学会选擇素材

习作指导中,笔者总要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先说后写。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回忆生活、想象情景、再现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要求学生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分析、评论事例,遇到不同的看法,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观察和研究,最终自己得出答案。学生通过交流受到启发,领会如何选取有价值的习作材料,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所见所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习作,要从“从内容入手”,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往往收效甚微。这是习作教学规律,我们只有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习作教学才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