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盘游戏结合家长“觉察日记”改善儿童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2020-11-16冯红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沙盘游戏

冯红云

〔摘要〕男孩A,四年级学生,十岁。其父母因为A不听话、脾气大、作业拖延、人际交往不佳等行为问题求助班主任。班主任(兼学校心理教师)尝试运用儿童沙盘游戏和家长“觉察日记”的方式,指导家长改善与A的互动模式。经过5个月时间,通过8次沙盘游戏、40余次觉察日记和家庭教育指导,A的内在安全感、独立性增强,行为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行为问题;沙盘游戏;觉察日记;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28-04

一、问题提出

作为教师或者家长,面对儿童的一些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比如,有的孩子胆小内向,性格封闭,不合群;有的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攻击性很强,天天惹事;有的孩子爱哭,易激惹,脾气暴躁……这些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家庭或者学校,使用常规的教育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令老师无奈、家长着急。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这些行为问题属于儿童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儿童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或抚养人)在长期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对于类似问题,怎样“切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呢?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我尝试使用儿童沙盘游戏的心理辅导技术,配合家长“觉察日记”,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有利于促进儿童人格发展,改善不良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卡尔夫认为,沙盘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自然的治疗形式。儿童在治疗师的陪伴下,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儿童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表达受阻的心理能量,引发“自我—自性”的连接,激活再生和治愈的能量。儿童创作、体验沙盘游戏的过程,即是疗愈。沙盘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技术,在培养学生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适合不善语言表达的儿童。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儿童的行为问题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儿童的心理沙盘作品呈现的是儿童的“心相”,是儿童潜意识的投射。辅导老师借助儿童所描述的沙盘故事和沙盘分析技术,可以了解儿童的内心矛盾和心理需求。同时,结合家长“觉察日记”,运用认知行为家庭疗法的理念,指导家长在亲子互动中满足儿童的内在心理需求,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内在力量,从而消除或改善某些行为问题。

三、個案情况分析与干预方案

(一)个案概况

男孩A,四年级学生,十岁。父亲是国企职工,高中学历;母亲做小生意,中专学历。家长反映,A从小由父母抚养,正常上幼儿园、小学,一直很乖。上了二年级之后,他在家经常跟父母发脾气,不听话。学习也不主动,周末作业要反复催,总要等到周日晚上才能完成。见人不打招呼,与人交流时不敢表达,紧张。早上不爱起床,叫几遍才起来,经常吃不上早饭。吃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喜欢边看书边吃饭,每次说他都不听。家长很苦恼。

根据A母亲描述,A跟爸爸、妈妈、奶奶、弟弟生活在一起,弟弟两岁多。爸爸工作比较忙,很少跟A在一起。休息时间,一般也是看手机。妈妈工作之余,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们。奶奶从农村老家过来,帮忙照顾孩子。A性格比较内向,父母平时对他各方面的要求都很细,很严格,比如见人怎么打招呼、怎么学习、怎么写字、怎么刷碗、怎么看弟弟等都有指导。A做不好的时候,经常被爸爸、妈妈、奶奶指责和批评。而弟弟活泼可爱,爸爸和奶奶明显偏爱老二,有时是弟弟的错,也会批评哥哥。

(二)问题分析

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干预过多,要求过于完美,过于严苛,控制过多,是造成A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在与A的互动过程中,刻板地按照行为规范要求孩子,不能感受A的情绪情感和内在需求,造成A情绪上出现焦虑、恐惧、压抑、愤怒,呈现出害怕表达、人际交往不佳的状态。如果压抑的情绪被触发,会引发孩子与家长的对抗,行为表现就是不听话、发脾气。不起床、作业拖延、吃饭的时候看书,也是孩子潜意识与家长对抗的表现。一年级时,弟弟出生,父母忙于照顾弟弟,忽略对A的关心,也是问题成因之一。

(三)干预目标

1. 将控制、指责的家庭教养模式转变为允许、支持、肯定、欣赏,化解孩子压抑愤怒的情绪,提升内在行动力,改变拖延、对抗行为。

2. 改善亲子关系,增加与孩子的情感连接与沟通,增强孩子的内在安全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四)干预方案

根据A的情况,我认为可以采用儿童沙盘游戏和家庭教育辅导并行的干预策略。

1. A每两周做一次沙盘游戏,时间相对固定。后期可以根据孩子行为的发展变化,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2. 家长写“觉察日记”,每周二至三篇。内容是就某件事写与A的互动过程,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感受A的情绪。通过微信发给心理辅导老师。

3. 心理辅导老师根据A的沙盘作品意象呈现的心理需求,以及家长的“觉察日记”中呈现的亲子关系样态,指导家长如何与A建立良好互动。

四、干预过程

(一)沙盘游戏中的疗愈与启示

本案例的干预过程共五个月(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A在老师的陪伴守护下,按照儿童沙盘游戏的设置,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进行了八次沙盘游戏。儿童沙盘游戏设置:1. 游戏前谈话、放松,让儿童感受到安全抱持的环境。2. 儿童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由选择沙具,置于沙盘中的任何位置。或者用沙子和沙箱底部的颜色创作想要的形状。3. 教师对儿童的任何摆放持接纳态度,不指导,不要求,不评判。4. 沙盘完成后,老师倾听儿童讲述自己的沙盘故事,共情儿童的感受。孩子愿意的话,说一说哪个沙具代表自己,并给自己的沙盘作品命名。

在沙盘游戏中,A在现实中的心理冲突、内在的心理需求,创造性地、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得以表达,负面情绪被释放,愿望期待被呈现,心理得以疗愈。同时,沙盘所呈现的内心世界也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依据。限于篇幅,在此简略介绍第一次、第三次、第八次沙盘游戏故事、意象分析及其所指引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向。

第一次沙盘作品:“危险的恐龙世界”

沙盘故事:“这三只食植恐龙在吃树叶,这三只食肉恐龙在攻击另一只食植恐龙。四个小黄人在玩耍,很顽皮开心。”自我像为右边的霸王龙。见图1。

沙盘分析:这是A的首次沙盘。从恐龙的“啃吃”和“围攻”行为,以及沙盘题目中“危险”一词,显示出A心理层面侵犯与被侵犯、攻击与被攻击的矛盾冲突,有对危险的恐惧与抗争,也有对保护与安全的渴求。右上角的四个小黄人表达了孩子对轻松、自由、快乐的期盼。做完沙盘,孩子很开心,很释放。

家庭教育指导:从A的首次沙盘表现,可以投射出孩子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A在摆放沙具的过程中,每拿一个沙具就会迅速看老师一眼,似乎担心自己拿的不对。从沙盘中恐龙啃吃树叶、食肉恐龙攻击食植恐龙的意象中,也能感受到孩子在家庭现实生活中被指责、被攻击的恐惧。建议家长守好与孩子的界限,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事情,充分理解孩子,避免对孩子的批评与指责。

第三次沙盘作品:“小树林里的捕鱼船队”

沙盘故事:“这条河很清,很浅。河里有很多鱼、很多船。有的船捕鱼回来了,有的正要出去。河的两岸是树林,树不多,长得好,感觉很清新。浅绿的是苹果树,快要结苹果了。”自我像为黄色渔船。它正准备出去捕鱼。它有很多捕鱼器械,能捕到很多魚。见图2。

沙盘分析:1. 船出去捕鱼,苹果树要结苹果,都显示出孩子的内在动力在萌生。2. 自我像是左下方黄色的渔船,船头朝向左侧,是过去的方向,显示孩子退行的动力。

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关爱增多,少了要求和指责。孩子有了自己的自主空间,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独立性和内在动力增强。家长需要继续增加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彰显自己的独立意志。要满足孩子退行的心理需求,给他无条件的足够的爱。

第八次沙盘作品:“发愁的师徒四人”

沙盘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准备过河,去河对岸摘果子吃,喝水(树后有一个井,井里有水,很清)。但是河上只有一座有洞的桥,不容易过去。师徒四人有些发愁。但是,孙悟空也可以变成一座桥,让大家过去。河里的水很深,很清,鱼很多。鱼准备游向宽阔的湖泊。”自我像为孙悟空。见图3。

沙盘分析:1. 师徒四人朝向右边未来的方向,显示退行消失,孩子的心理成长已经趋于成熟与独立。2. 师徒四人要想办法过河吃到果子、喝到水;很多鱼要游到宽阔的湖泊里去。沙盘呈现出孩子前进目标明确,走向现实与未来的内在动力强大。3. 有洞的桥,显示A内在被支撑的力量还不够。

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五个月的工作,孩子的状态有了很大的转变,其心理更加成熟、独立。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内在动力足,行动力增强。同时,有洞的桥也提醒家长,孩子的心理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他依然需要允许、包容、支持与爱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需要父母共同创造的,父亲需要向母亲学习,主动关心关爱孩子,与孩子建立感情连接,构建融洽自由温暖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内在力量。

(二)“觉察日记”促进家长反思与改变

A的母亲在五个月的过程中,写“觉察日记”四十余次,记录了家长与A在生活中的互动过程。家长写“觉察日记”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家长对孩子更加关注与关心;二是促进家长有意识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三是聚焦、觉察自己在与孩子互动中不恰当的言行,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四是更多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觉察日记”促进了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改善了亲子关系,也带来了A的行为转变。以下是家长“觉察日记”和老师家庭教育指导选篇,以点带面,供读者了解家长与老师在这项工作中的互动过程以及家长和孩子的变化。

1. 家长:通过这次沙盘和聊天,我找到了自己最大的缺点,聊完后感觉愧对孩子太多,没有站到A的立场去想。时间久了,伤到了孩子的心,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愿和我说的原因吧!这次沙盘收获很多,孩子也很开心,快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点评:家长觉察到了对孩子控制太多,缺乏“同理心”,伤到了孩子。

2. 家长:A从开学到现在,每方面都有一点点小进步。我对他也不像以前那么爱着急、发火了。他每次看完书也不到处乱扔了,吃水果的果皮现在也放到垃圾桶里,玩具也不满屋都是,知道玩完都收起来了。弟弟也跟他学呢。

老师:真好啊!为什么呢,现在跟原来不一样了,发生了什么呢?

家长:可能现在我不像以前那么爱发火了,我觉得跟和他说话的态度温和了也有关。

老师:嗯。每次你和A互动时,感受一下他,觉察一下自己的语言、语气态度对他的影响。

家长:现在确实觉察到了,平常说话真是没有感觉到A的感受,有时说话语气很重,伤到了A,A心里有话想说也不敢说了。上次聊完后,想了很多很多,你的话也提醒我以后该怎么做。

点评:当家长有了同理心,能够感受、理解、尊重A的时候,A就变了:情绪好了,能自律了。

3. 家长:下午放学带着弟弟去买东西,他奶奶嘱咐他几句,让他看好弟弟,他却不耐烦地对奶奶说:“知道了,叨叨个不停。说一遍就行了,不停地说,有意思吗?!”回来我说他,奶奶都是为你好,以后别这样说话。他没说话。

老师:咱为孩子好,孩子却很生气,不领情,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反复唠叨,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如果咱身边有个这样的人,天天叨叨咱们,“你得好好上班,好好带孩子,做饭别咸了……”

家长:嗯嗯,也会烦。

点评:指导家长走出“为你好”的陷阱,去掉“控制”,学会“信任”“尊重”。

4. 家长:这几天A经常吼弟弟,他和弟弟说话声音很大,语气很重,命令式地和弟弟说话。过一会儿好得又抱又亲的。

老师:命令式的语气,声音大,是他在生活中习得的方式。经常被温柔对待的人才会温柔对待他人。

家长:找到原因了,我们也在努力改变。

点评:家长以“平和”“温柔”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才能这样对待别人。

5. 家长: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和A说,一会出去玩会儿去吧。他说不去,你们去吧,我的作业还没写完。每次我们出去,不管作业完没完成,都要跟着去,现在知道自己的事重要了。

点评:家长少了干涉,A内在动力增强,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了。

6. 家长: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晚饭后,他说咱去操场跑步吧,我说行啊。我发现学校发生的事他回来能告诉我了,这是第一次,我很高兴。

点评:亲子关系改善了,A能主动表达了。

7. 家长:中午回来我问A,你今天语文课上台讲神话故事,怎么样。他说是凭着记忆力讲的。我问:“昨天你没看书啊!”他说沒有。我说:“没看书怎么敢上台讲啊,你的进步很大,越来越有勇气了!”

点评:A见人不紧张了,能上讲台脱稿发言了。

8. 家长:从昨天开始,早上吃饭了,还吃的不少,六点十分做好饭,叫他一次,六点半自己起来洗漱吃饭。原来每天叫他起床,总磨磨唧唧地不起,起来快到点了,就不吃饭了。

点评:孩子自主性增强,能早起,吃早饭了。

五、个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个案的心理发展

通过五个月的工作,八次沙盘游戏,A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中,在创造性的玩耍中,内在安全感逐步增强,心理能量聚集并转化,由初始的退行指向了发展与未来。人格特点从恐惧、拘谨、无力的状态走向轻松、强大、独立。

(二)个案的行为变化

结束访谈摘录:

老师:五个多月来,A做了八次沙盘游戏,你也用心写了很多亲子互动觉察日记。到目前来看,你感觉A有哪些变化呢?

家长:通过做沙盘,他的变化挺大,一些小毛病改掉了不少。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吃早饭了,作业每天主动完成,饭后自愿帮我做点家务,这几次都是自己刷鞋子,每天自己洗袜子。他现在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跟弟弟也玩得很开心,很少发脾气了。见人也不那么紧张了,有时候还能主动打招呼。看到他慢慢地改变,我很欣慰。我写觉察日记,有时会和他分享,他很高兴。有时我累了,他能体谅我,他懂事了不少。每天写觉察日记,会让我更用心去感受到他。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行为限制过多、批评过多、惩罚过多,往往会使儿童产生一种羞耻感,一种自认为无能的怀疑感。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人际退缩也源于父母的教养行为过于严格,过多地使用惩罚性行为或者过度保护。在本案例中,当家长改变与A的互动模式,变“控制”为“尊重”,变“指责”为“理解”,变“要求”为“支持”,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行为转变:做事越来越主动,学习、家务、起床、吃饭都不用催了;人际交往越来越轻松、自如,紧张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A的人格趋于健康发展,内在安全感、独立性增强,情绪和行为问题都得到较大改善。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近半年的工作,我们看到了A行为问题的明显改善,干预达到了预期目的。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儿童沙盘游戏结合家长“觉察日记”指导家庭教育,是改善儿童不良行为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第二,儿童行为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求助的主动性与最后的干预效果成正相关。而父母的共同参与将更有助于儿童的改变。第三,此个案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运用的是儿童沙盘游戏疗法和认知行为家庭疗法。此干预方案需要班主任有心理辅导能力,能够使用儿童沙盘游戏疗法。班主任如不具备辅导条件,可以求助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第四,在干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七中学,德州,25150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沙盘游戏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再见,爸爸……
共享“心灵之约”
沙盘游戏对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关系的干预
让沙漠之花悄然绽放
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