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职业探索的导向作用
2020-11-16单燕杰聂丽媚毕重增张风玲
单燕杰 聂丽媚 毕重增 张风玲
〔摘要〕为探讨性别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及职业探索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发展较好,有助于其获得性别角色认同;此外,较高的性别荣誉意识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高中生的男性荣誉意识通过职业探索的部分中介作用,使其目标明确,不确定感减弱,进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关键词〕荣誉意识;性别角色;职业探索;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07-06
一、引言
高中生的学业表现是社会、学校、家长等较为关注的学生发展方面的问题之一[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激发、维持、调节等重要功能[2-3]。因此,提升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荣誉是一个人因才能、成就、德行而获得的来自社会的褒扬和赞誉,可以使人获得价值感及尊严,是个体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最高体现,也是青少年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对青少年精神建构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4]。同时,学生追求荣誉不仅是其学习的重要外部动机,也能通过建立荣誉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是个体的主要任务,性别角色同一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良好的性别角色认同,体现出个体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表现出的动机、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并养成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6]。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得自我的积极形象,学习尊重自我和他人的性别,养成健康的两性心态,形成健全的男、女性特质[7-8]。性别特质一方面体现了基于性别的类别角色认同,另一方面与荣誉文化所关注的性别荣誉意识相契合。性别荣誉意识包含男性荣誉意识和女性荣誉意识,分别指男性应展现出捍卫个人力量的荣誉和体现个人韧性的男性特征,女性应有对配偶、家庭的忠诚,具有为家庭奉献牺牲及保持性纯洁的意识规范,是个体尝试遵从的信念、行为体系的意识,体现出个体所具有的荣誉心,能唤醒其热忱,激发、驱动其拥有做出非凡努力的上进心,教育、引导其行为,对其起鼓舞和激励作用[9-15]。它体现了男性或女性的荣誉意识,是探究性别发展的新视角,可作为了解新时代青少年性别发展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意识状态的工具,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性别角色认同。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和自我认知的发展,他们常常会关注和思考何为吻合社会文化的理想男性或女性,渴望不断地认识、发现自我,设计人生,探索自我的职业生涯。
舒伯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指出,15至24岁是个体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高中生是个体在该阶段的初试时期,也是为生涯规划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16]。职业探索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特质、职业、工作内涵以及个人与环境和资源关系的认识和行为,是个体职业规划的开始,并在生涯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职业生涯探索,有助于高中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增强其对未来的确定性,降低未来职业选择的风险,引导学生寻找目标与方向,激发学生当下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业成绩[17]。职业探索有助于个体职业成熟和职业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对职业自我效能感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个体总体探索水平的提升,推动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已有研究发现,性别及同一性等是影响个体职业探索的重要因素[18-22]。当前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而对高中生生涯发展的研究较为缺乏。已有研究指出,高中生进行较多的职业探索,有助于其培养自身与职业相符合的能力与特质,激发其学习动机,为其学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3-25]。此外,现有研究也指出,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与其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无关系[23]。如果学生了解自我,探索适合自己的目标与职业,毫无疑问会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中生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科目,即根据新高考模式学会理性选科,进一步思考选科与未来发展的联系,探索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将自我与职业发展相融合,在完善自身特质的基础上明确未来职业的方向与目标,通过未来的职业目标来彰显自我的价值与意义。学业成绩的提升需要激发学习动机,亦离不开高中生职业探索的引导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及职业探索在其中的导向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9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问卷766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1%。其中,高一239人,高二221人,高三306人;男生306人,女生460人。被试年龄范围在14岁到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39岁。
(二)研究工具
1.性别荣誉意识问卷
性别荣誉意识问卷包括男性荣誉意识问卷(HIM)和女性荣誉意识问卷(HIW),均由Barnes等编制,由毕重增首次翻译并在国内使用[9]。本研究中,HIM和HIW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为0.88。HIM共16个题目,分为个人力量和个人韧性两个维度,各有8个题目。HIW包括12个项目,包括性纯洁和家庭忠诚两个主题,内容围绕女性性忠贞、对配偶的忠诚和为家庭牺牲的荣誉意识。两问卷均使用Likert 9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所有题目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男/女性别荣誉意识越强。HIM和HIW两问卷适合男女生共同参与测试。
2.学习动机问卷
采用Amabile等编制,池丽萍、辛自强[26]修订的学习动机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5。量表由30个项目组成,包括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两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0、0.78。使用Likert 4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题,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机越高。
3.职业探索问卷
采用 Stumpf 等编制,郑久华、叶露露、陈妍等[27]修订的职业探索问卷(中学生版),问卷共有63道题目,包括三个维度,即行为、情感和认知。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4,行为、情感、认知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92、0.85和0.88。该问卷使用Likert 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题,得分越高表示中学生职业探索的水平越高。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高中生具有较高的性别荣誉意识,学习动机和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男性荣誉意识、女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正相关。男性荣誉意识与职业探索正相关,主要体现在职业探索的行动层面和认知层面两个维度,而女性荣誉意识与职业探索相关不显著。学习动机与职业探索正相关。见表1。
(二)各变量的性别与年级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荣誉意识的性别差异显著,表现为男生的性别荣誉意识高于女生。高中生的学习动机、职业探索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以年级为自变量,性别荣誉意识、职业探索、学习动机为因变量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男性荣誉意识、职业探索在年级上的主效应显著。具体结果见表3。
(三)性别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职业探索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女性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均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男性荣誉意识对职业探索有直接预测作用,女性荣誉意识与职业探索相关不显著。见表4。
(四)职业探索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设定性别荣誉意识为预测变量(X),学习动机为因变量(Y),职业探索为中介变量(M),由相关分析可知,学习动机、职业探索、性别荣誉意识(仅男性荣誉意识)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符合中介作用分析法[28]。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职业探索在男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9,中介效应占比为8%。见表5和图1。
此外,考虑到男性荣誉意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以男性荣誉意识为自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学习动机和职业探索分别为因变量,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不具有调节效应,说明男性荣誉意识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具有普遍的规律。
四、讨论
(一)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学习动机及职业探索的总体状况
总体来看,高中生的性别荣誉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理论中值约1个标准差),学习动机及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高中生的性别特征、性别荣誉意识发展较为顺利,但其学习动机与职业探索存在不足。因此,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
高中生的性别荣誉意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仅男性荣誉意识)和性别差异,表现为高中生的男性荣誉意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男生的性别荣誉意识高于女生。随着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发展、生活阅历的增多、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其对自我的性别角色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高中生的职业探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一年级的职业探索高于二、三年级,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开始,他们从初中生转变为高中生,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地开始高中生活。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好奇心,憧憬自己梦想的生活与职业。但随着学业难度的加深,生活中面临困难的增多,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我的怀疑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未来的探索。所以,体现为高二、高三年级职业探索水平的降低。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研究,故不能系统地探究其发展特征及模式,未来可采用纵向研究,为提升高中生职业探索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建议。
(二)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的提升作用
高中生性别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的提升作用体现为男、女性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的正向预测作用。以下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男性荣誉意识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男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正相关,且男性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男性荣誉意识高的个体,追求男性气概特质及维护个人名誉的意识也强。高中的学习科目多,难度大,高考竞争也非常激烈,个体具备男性气概的韧性特质,有利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从而实现对成功的追求。这与刘燊、杨韵[29]的研究认为的“坚韧人格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的结果一致。同时男性气概特质高的个体有着勇于冒险和挑战等特质,这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另外,学习的外部动机是个体为了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荣誉、奖励、他人认可等参与活动的倾向[26]。男性荣誉意识中对自我荣誉的维护,可能是高中生为了保持学业优秀而学习的外部动机。所以,男性荣誉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坚韧人格)和外生动机(维护荣誉),从而激发与维持学习活动。
第二,高中生的女性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女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中的外生动机(关注人际竞争和依赖他人评价)正相关,且对学习动机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女性荣誉意识高的个体有着为配偶和家庭牺牲自我的荣誉意识,容易关注他人,以为他人服务为荣,这跟女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有相似之处。传统的女性化特质关注人际关系,有着温顺、温柔、有爱心等女子气质,这些特质可能使得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比较关注人际竞争,依赖他人评价,以此维持学习动机[30]。女性荣誉意识与学习的内生动机挑战性和热衷性正相关,与选择简单任务、追求回报不相关,且女性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化特质中挑战冒险性动机较低,倾向于选择简单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呈现这样的动机特点,但本研究结果却表明,女性荣誉意识高的个体其学习的内生动机也相应较高,而内生动机较强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从事学习活动更多是出于好奇和兴趣,而不是外在因素[26]。这说明,女性荣誉意识高的个体不一定传统的女性化特质就高。这可能源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女性荣誉意识高的个体,其男性荣誉意识也较高。说明在教育均等的性平权社会里,女性荣誉意识高的女生可能紧随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有着较强的追求学业成就、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而男生可能以更加公平的视角去看待女性,积极展开合作与竞争。这也说明了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影响的减弱,这跟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等[31]的研究和李洁、武勤、任锡源[32]的研究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女性对自身的定位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家庭内的传统角色。
(三)职业探索的部分中介作用
职业探索在男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高中生的男性荣誉意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职业探索的间接路径影响学习动机水平。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专业选择,这也是其职业准备的关键期。职业探索使高中生通过了解自我及探索外部职业世界,更清楚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建立未来的职业目标,探索适合自己未来就读的专业和大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加了对未来的确定感与清晰度,对学生学习起到导向作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研究证明,职业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33-34]。高中是以学业为主的生涯阶段,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受现代社会能力本位的影响,在这个追求成就、成功的大社会背景下,体现为男性荣誉意识的男性气概的特质和对个人荣誉的维护两个方面,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职业探索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获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大学,从而适应这个追求成就和成功的社会[35-36]。这也体现了男性荣誉意识在当今社会的社会适应价值。
五、结论
1. 高中生的性别荣誉意识发展较好,有利于其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
2. 高中生的性别荣誉意识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发、提升作用。
3. 高中生的职业探索在男性荣誉意识与学习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探索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以引导高中生将荣誉意识与自我职业目标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蔡蔚萍.女性教育优势能否延续到劳动力市场——基于高考成绩、本科学业表现和就业情况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6(6):52-58.
[2]王振宏,刘萍.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0(1):65-69.
[3]甘诺,陈辉. 中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 心理探索,2006(7):36-38.
[4]寇东亮.道德荣誉感及其培育[J]. 伦理学研究,2011(3):29-33.
[5]Erikson E H.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刘博宇.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7]王树青,石猛,陈会昌.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5):50-56.
[8]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51-55.
[9]Barnes C D,Brown R P ,Osterman L L. Dont tread on me:masculine honor ideology in the U.S. and militant responses to terrorism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2(38):1018-1029.
[10]Barnes C D,Brown P,Lenes J. et al. My Country,My Self:Honor,Identity and Defensive Responses to National Threats [J].Self and Identity,2014,13(6):638-662.
[11]Fischer D H. Albions seed:Four British folkways in America[M]. 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2]Leyburn J G. The Scotch Irish:A social history[M]. 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62.
[13]Mosquera R M,Manstead R,Fischer H. The role of honour concerns in emotional reactions to offenses[J]. Cognition & Emotion,2002(16):143-163.
[14]Wyatt-Brown B. Southern honor:Ethics and behavior in the Old South[M]. 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5]莎伦·R .克劳斯. 自由主义与荣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16]Super,Donald E .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53,8(5):185-190.
[17]Mitchell A M,Jones G,et al. Social learn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M].Carroll Press,1979.
[18]王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分化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9]李文道,邹泓,赵霞. 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63-67.
[20]潘环仙.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對职业成熟度的影响[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1]Blustein D L ,Strohmer D C . Vocational hypothesis testing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7,31(1):45-62.
[22]Bartley D F ,Robitschek C . Career Exploration: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edict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1):63-81.
[23]叶露露.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探索差异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9):20-21.
[24] Super D E. Career development:Self-concept Theory[M]. New York:College Entrance Board,1963.
[25]李文道,赵霞. 职业探索理论及其对当代青年职业发展的启示[J].中國青年研究,2007(10):72-75.
[26]池丽萍,辛自强.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27]郑久华,叶露露,陈妍,等.中学生职业探索问卷的修订[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9):1729-1732,1767.
[2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614-620.
[29]刘燊,杨韵. 大学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28-1231.
[30]刘电芝.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1-4.
[31]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等.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43(6):639-649.
[32]李洁,武勤,任锡源. 社会性别意识对博士生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9(2):28-32.
[33]程利娜.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1-3.
[34]吴敏,邝乐.生涯教育课程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14-15.
[35]韩庆祥.论能力本位价值观与建立一个能力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2(1):64-70.
[36]毕重增,肖影影,李雪姣,等. 性别角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4):112-116.
(作者单位:1.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重庆,408000;2.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惠州,516003;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实验室,重庆,400715;4.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惠州,51600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