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16范菊英
范菊英
摘 要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此时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由此体现养成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养成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通力配合,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之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养成教育;存在问题;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14-02
教育学家徐岫茹说过: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小学正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稍加以修正,其生长得会愈发坚韧笔直,对其之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从认知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在实践中培养习惯的养成更加深刻阐述了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家庭对行为习惯培养,更多的依赖于学校的阶段培养和指导,其中包含了思维习惯、语言习得、正确行为指导即学校的养成教育。本文就现阶段小学生的教育养成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养成教育有所启示。
一、习惯养成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留守儿童及特殊家庭因素
现阶段,我国百分之四十的家庭存在特殊的家庭因素,例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留守儿童。家庭方面教育的缺失,使得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年龄小、认知薄弱的情况下,心理建设不健全,容易受到伤害,从而出现逆反心理,加之进入学校后面对多变的环境,无法适应,使得自由散漫,上课交头接耳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时常发生。在隔代监护和空巢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无人监管学生、放养式监护,这样的情况催生了自控力低下的小学生,极易受不健康文化的引诱,消防模仿不良的社会青年,以不写作业、顶撞师长、奇装异服为荣等,极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2.学生自律和自立能力差
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比重中占有率大。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成长中被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久而久之小学生产生优越感,父母的溺爱加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缺乏对自我管理、自律性和自立能力的约束,从而导致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对生活实践的经验匮乏。部分小学生家里条件优越,零花钱充裕,导致零花钱把控不严格。在自律性较差的情况下,零花钱分配比例失衡。在生活饮食习惯中,喜欢垃圾食品,三无零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在生活方面,过早的接触网络新型平台,在不网络直播软件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在一些不规范的直播平台用自己零花钱打赏主播,更有用父母大额存款打赏主播的事情频频发生。在父母的纵容和溺爱下,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难以融入集体,以自我我为中心,攀比心较重,当事情没有按照孩子意愿进行的时候,容易将自身的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产生纠纷。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自律和自立能力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3.家庭教育不完善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某个广告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谈吐,待人的态度,常用语的习惯,对事情的理解程度,在一定范围上都是父母行为处事的缩影。孩子的课后时间被文化课班、兴趣班填满,小学生的童年生活被补习班占满,从而导致逆反心理严重,厌学的情绪高涨,造成应激反应使孩子憎恨乐器、绘画、书法类课程,极大地损害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耽误了孩子学习成长。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教学理念偏差
培养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升学始终是重头戏,在此压力下,学校方面忽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没有明确榜样作用,学生在轻养重教各种评比下,各种考试的压力,丧失了行为习惯规范的最佳时机。
2.学校养成教育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
近些年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上大学的门槛相对于前些年降低,个别专科类院校以极低的分数就可以考进,“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充斥在社会中,快餐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低学历的网红,这种现象的产生,使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对此也产生了迷茫和困扰。多度迷恋于网红打造下的虚假文化,学生开始厌学、萎靡不振,从而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这也加大了学校养成教育的难度。营销广告、钓鱼网站充斥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小学生无法明辨是非,在不规范、监管不力的网络大环境下让在成长阶段的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处于弱势的小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沉迷在网络小说、网络游戏中。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养成教育体系和体制,对学生进行合理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工作,但现实中,学校师资、先进教学设备的不足、规章制度等限制因素,有待完善的体系和教育机制使得养成教育徒留于形式,造成了养成教育的零散和无序现象发生。
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策
(一)培养淳朴的家教家风
在教育优良的传统中,淳朴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素质的体现。《孔子家语》《朱子家训》都是家风重要性的体现。一个孩子为人处世、道德素养、思维模式都在家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家庭教育里父母日常行为举止言谈的映射,其体现在孩子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之中。因此,培养淳朴的家教家风,家长需在小学生习惯的养成起到表率作用。如在本次新冠病毒的抗击疫情中,医护人员家庭的孩子在记者采访中回答:“我很想念我的妈妈,但是祖国更需要她,妈妈不在我也要按时写作业,规律的学习,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妈妈凯旋而归。”无独有偶,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用简单深刻的四戒四宜家训,告诉了后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戒晏起、戒懒惰、戒奢华、戒骄傲;宜勤读、宜敬师、宜爱众、宜慎食。相辉映,相补充,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因此,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代,重视淳朴家风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受益终生,也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轻松。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渐渐清晰,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成长的需要制定相关准则。如班主任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评选学习、运动小标兵,将责任感归属给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提高兴趣,在快乐学习中,培养出团结同学、按时交作业、回家自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有规划等好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主动性,积极投身到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鼓励小学生人人参与校园活动
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学校发展多样性的校园活动同时,也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强化活动的指向性,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既要保证各种活动实施的相互协调,又要使活动相对具有独立性。例如全校班级开设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个年级组织相关主题的学习讲座、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养成教育小到言谈举止,大到思想价值观的建立。在世界交往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今生面貌。希望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多方配合下,教育者不断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养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德育课程建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6-9.
[2]张大义.浅谈加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教文汇,2017(15).
[3]谷显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蒙古教育,201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