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式和策略探析

2020-11-16王萍

关键词:学业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王萍

摘要:学业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030-2

学业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素养评价是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评价是引导教育教学发展的指挥棒,现阶段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评价,强化品德发展评价,优化学业发展评价,努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核心素养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方向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必须以学生的认同和逐步内化为基础,要根据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普遍存在、可能影响其观念与品行发展、具有教学意义的现实问题出发,用丰富而适宜的知识、典型案例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情感体验、角色扮演、讨论辨析、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自我教育、启迪升华。有怎样的评价就有怎样的教学,品德形成的根基是情感,品德为核心的评价需要以互动、体验、感悟等情感联结为内在表征的方法为主。初中道德与法治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和知行合一等新的教学要求需要转变评价观,要以素养导向的评价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道德与法治评价策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参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外显性、可观测的指标体系,探索适合课程理念、新教材特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的学业评价,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1.核心素养立意的学业评价情境

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需要以具体的真实情境为背景和依托,学生的学业评价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容,参与实际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下,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情境,既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情境必须贴近学生,关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社会体验;又要坚持学科价值导向,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进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情境,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复杂性,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核心素养要应对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和挑战,而复杂情境涉及的行为主体和相关因素会增多,引发的立场观点或价值评价、行为表现的不确定性大,情境所蕴含的素养价值和评价作用就更大。而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适合初中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学业评价的过程既能促成学生认知行为的发生,也能诱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还要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2.学科任务驱动的学业评价方式

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具体任务的执行,通过外显的行为表征体现出来。学科任务驱动将内在的核心素养水平外显为可观测行为表现特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设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学科任务,以不同学科任务中的关键行为和表现综合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任务驱动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体现综合性。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基础要求,基础性、达标性学业要求是检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掌握是否到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明显的方式。设计基础性、达标性学业要求,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保障学生基本的学习质量。而在具体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由此体现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等是内化学科素养。以《法律保障生活》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不仅要掌握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还要能够运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教师可以结合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内容设计基础性、达标性学业任务要求,首先要学生感悟并熟练掌握关于法律的基本理论,然后设计生活情境,如模拟法庭或以案说法,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场景或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课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设计法律宣传海报。根据学习目标和核心素养设计不同的测评方式以及评价标准,规定基础性、达标性学业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设计多样性评价方式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认识,提升道德与法治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任务驱动既要坚持理论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特征,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感悟、价值认同、理性思考和公共参与等都是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围绕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从个人、家庭到学校、社会再到国家、世界,只有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在实践锻炼中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养和厚植情怀。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任务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问题探究,例如设置两个学科任务,“舉一个你亲历的劳动实践,写两点你的收获”,“分析弘扬劳动精神对青年学生奉献社会的启示”,学生在总结自身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认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3.尊重学生个体特征的评价原则

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特长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评价要兼顾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体现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核心价值观,要有共同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要采用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素材,采取不同的思路,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等,透过这些差异性的问题或学科任务,判断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素养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评价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层次。应该规定层次性评价标准。层次性评价标准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的,具有流动性特点,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提升。以《自由平等的追求》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教师在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可以设计实践活动、理论知识竞答、相关知识演讲、辩论等评价方式。根据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像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辩论的形式参与测评;有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可以参加知识竞答比赛。也可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搜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适应学生个体特征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对应的教学策略,对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三、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测评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在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有效测评的难度。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价值引领,引导知行合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增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参考文献]

[1]王会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加快评价引擎升级[J].基础教育论坛,2018(35):3-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东 广州 511400)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