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学反思与探究性研究

2020-11-16胡志丹

关键词:侧向实心球原地

胡志丹

摘要:本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课程优良传统,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七周为学校的“教师公开课”的公开周,学校提供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磨课、研课的成长机会。

关键词: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077-2

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计划

1.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体育与健身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相互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研究的课堂气氛,在不断体验和感悟中掌握关键动作技术,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积极性。

2.相关分析

(1)教材的分析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是《体育与健身》基本内容Ⅰ的投掷教材,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是由握球、持球、蹬地、转身、送髋、挺胸、伸臂、拨指等基本技术动作组成。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学共安排了5课次,本节课是第2课次。在第1课次中,学生对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动作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握球和持球的方式,学会了准备姿势。本节课主要围绕着“蹬、转、送、挺、伸、拨”等动作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由下至上的用力顺序,体验上下肢协调配合。主要体现在:推球时,右腿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髋部前送;使上体向身体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迅速将球向前上方42度角左右推出。

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加强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十一年级(1、6)男生合班。由于男生在投掷项目练习时往往更注重投掷的远近而盲目竞争,容易忽略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投掷的技术原理,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步掌握“蹬、转、送、挺、伸、拨”的动作要领,体会由下至上的用力顺序。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设标志物、增加投掷距离、比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蹬地、转体、送髋、挺胸、伸臂、拨指

难点:由下至上、协调用力

3.学习目标

(1)掌握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蹬、转、送、挺、伸、拨”技术动作,学会由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

(2)发展上下肢力量,提高髋关节、肩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灵敏性。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相互鼓励、互帮互学的品质。

二、出现失误的深入分析

1.备课不充分,教材分析不深入

在课时设计中“教材分析”中用红色标出,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与健身》教材中为“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而“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只是一个练习形式,如果,把原地侧向推实心球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势必就要求动作要细化即掌握正确的投掷技术—“蹬转送挺伸拨”技术动作,对于比较细化的技术动作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内容显得枯燥,没有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创新练习形式,增强学生的练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学情分析不透彻,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此项目比较排斥,主要表现在此项目比较单调,对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练习强度较大,学生练习过几组以后,身体机能水平不能在进行较高强度的练习,从而,影响学生主动学练的积极性,虽然,课时设计学情分析中红色标出部分,以分析出教学方法与手段,但在真正的学时学练中,没有“趣味化”教学,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2.课时计划中准备活动传统枯燥

本节课的主题内容技术要求较高,学生本身学习的欲望不强,在课的热身部分,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与继续学練的欲望。

课堂气氛沉闷这与项目内容有一定关联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本身这节课的主教材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又没有很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准备活动、身体素质及课后放松部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有很强节奏的音乐或是安排有一定团结与竞争性的素质练习等。

3.课时计划的量、密度、强度都需要提高

杨宝娟,《体育课大密度适宜强度浅谈》一文中提出: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大密度和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从这节来看,计划密度为:全课密度为42%;主题密度为38%(课时计划中红色标出),预定密度过小;但就运动量来讲,运动量不够,例如,无球练习与持轻器械练习,时间与组数都过多,应提高有球练习的时间与组数。量不足,也会导致学生的学练激情淡化,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课时计划中:预定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实际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为90—110次每分钟,从而说明,运动强度较低,没有达到一定运动强度,学生的竞争、挑战欲望弱化,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4.身体素质练习部分,内容设定无新意

仰卧起坐:双手持球,放在脑后;两组,每组25个,这一练习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但就练习形式来讲,比较老套、单一;“夹球跳”:双脚足弓处夹球跳,此练习手段,不利于身体的协调用力。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也是上海市高中体育教学的新契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时间安排应更加合理;课程密度与强度都较传统体育教学有很大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这一节课的启示与反思,让我铭记于心,这是一个影响我教育教学的警示课程,这节课,虽有重大失误与不足,但,给我指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要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合理安排密度、运动量、运动强度;注重身体素质练习等等。

[参考文献]

[1]杨宝娟.《体育课大密度适宜强度浅谈》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4).

[2]党林秀,苏祝捷.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1,31(3):31-32.

(作者单位: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上海 200000)

猜你喜欢

侧向实心球原地
车轮侧向刚度对整车路噪性能的影响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教你一套排石操
不可忽视的侧向思维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相遇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言论
春天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