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0-11-16王琛伟
王琛伟
摘 要: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大的国内市场从科技创新、文化需求、健康需求、舒适生活、多样化和品牌中来。在供给侧,需要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在需求侧,需要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健全法律法规、创造消费便利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市场化 改革 国内市场
一、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意义重大
目前,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我们要靠强大的国内市场实现“自我发展”。中国人口多、地域大,经济回旋余地很大。“回旋”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回旋”,即我们被迫后退,在不断后退中形成“回旋”的态势;另一种是主动“回旋”,即积极争取回旋空间,以退为进,表现形式是“退”,但实质上是“进”。
我们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积极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是一种主动的“回旋”。一方面,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形势,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在挖掘市场潜力过程中,更要进一步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一些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严峻形势倒逼我们加快自我发展进程,这种“倒逼”像一种“保洁”,通过改革除去经济中的疾病和尘埃,“洗洗更健康”。虽然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但应对好了,那就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二、强大的国内市场到底在哪里?
强大的国内市场从哪里来?这个“市场”从人的本性中来。经济学大厦是基于人的本性建立起来的,“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源于人的本性。同样,未来强大的国内市场,也是从人的需求的发展规律中来。从人的消费需求的规律上看,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必然提档升级——这个提档升级,将造就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人们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过去物质短缺时代,经济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人们只要“有”、“多”就很好;伴随着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多”,而是更要“精”,更要“好”,不在乎多少,而更加在乎“精致”和“上档次”。虽然需求的商品变“少”了,但是技术含量提高了,更有价值了,所以才更加“精致”。
这里有一组数据,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76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万亿美元。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他们的消费市场会高于我们?因为他们需求的商品技术含量更高,更加精致,品质更好,而我们的消费需求还需要极大地提档升级。我们相信,提档升级后的中国市场,一定会远远强于美国市场,即使目前国际市场不利于我们发展,但仅凭国内市场我们照样能够渡过难关。
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人的本性就决定了他的需求自然从“有”“多”这个低层次,向“精”“好”这个高层次过渡。可以说,低层次的消费市场是与原来大投资、大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那个阶段的产物。提档升级后的消费市场,是与今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也就是说,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发生变化,如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意味着未来的消费市场发展方向也会发生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绿色、智能、高端、健康、时尚、休闲等消费快速增长。量的不足已经不再是问题的关键,质量不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由此可见,未来强大的国内市场从哪里来?一是从科技创新来,高科技、智能化的“精致”产品,将越来越受青睐。二是从文化需求来,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人们对商品中文化韵味的需求将更加突出,特别是具有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近年来流行的“汉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是从健康需求来,不仅要吃饱穿暖,更要追求健康、绿色、天然。四是从舒适生活中来,更加关注休闲、舒适的感受。这也意味着一种趋势,现在的消费结构已经开始由商品向服务转变,服务消费支出比率将逐渐上升。五是从多样化中来,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再满足于“够用”这个层次,而且还要有多样化的选择。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同样价值的几种产品,如果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那就会提高消费者的效用。六是从品牌中来,这不是暴发户想通过品牌“显摆”的那种心理,而是好的“品牌”意味着高质量,意味着可靠,意味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从长期看,消费已经超越投资和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成了引领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三、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强大国内市场?
这里必须首先区分清楚几个概念。第一,创造强大的国内市场,不同于以前的“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很多时候是求“大”,但大而不强。而“强大国内市场”则在扩大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强”的要求,要求提升发展质量。过去,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家政等服务供给存在不少短板,但是正因为市场规模大,许多低质量的供给也能够找到生存的空间,但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负面作用,低质量的供给、低质量的需求会形成一个低质量的循环。所以,我们决不能片面地认为可以简单地坐靠市场之“大”就行了,而是更要做“强”,要从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品质消费的角度入手,推动国内市场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变得“大”而“强”。
第二,“国内市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消费市场”。虽然,刚才我谈了很多消费提档升级的问题,那只是从需求侧的角度在谈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从哪里挖掘出来,但是决不能片面地认为“国内市场”就是“消费市场”。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和消费是互相影响的。在创造消费市场的同时,必须考虑上游的供给,萨伊定律说“供给创造了需求”。现在的问题是,供给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没有创新的产品供给使人们懒得消费、不愿消费。这就要求,对供给侧的投资必须“有效”,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创新。创新供给的产品,才能创造强大的需求。
第三,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国际市场。当前,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世界各国通过生产分工与国际贸易共享人类创新成果的诉求不会改变,这是大势所趋,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这也是中国以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出发点。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的依托,但是并不是给我们设置的一个局限。只有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才能精益求精,在发展中积累起品牌优势。华为、海尔、格力等领军企业都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其既受国内消费者青睐,又能立足国际舞台的支撑。在消费者已经走出国门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孤立地看待国内市场,而要以需求国际化为契机,通过开放来促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市场的升级与扩容。
四、如何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只要有市场,就有供给方,就有需求方。市场化改革也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双管齐下。
(一)聚焦供给侧
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强大的供给,创造强大的市场需求。
第一,以平等保护为重点,完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有效的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包含两大核心要素,一是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二是完善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确立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必须从这两大宏观体制机制入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司法体制改革,切实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经济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服务于国家整个经济战略;必须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出资人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管理去行政化,促进政企、政事、政资分开,提高国企运行效率,增强国企创新能力。
第三,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能够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当前,建设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在于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要素配置,加快形成生产要素从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第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补齐短板,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关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已经讨论了很多,在此不多赘述。本文着重讨论一个问题,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应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相关改革。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发展速度惊人,新技术与经济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对未来生活可能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很多影响是颠覆性的。例如,新技术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時,也会造成一些人失业;新技术在一些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产品,也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新技术更新很快,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新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淘汰了一批不合时宜的消费,创造了一批“新鲜”的消费,等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技术带来的种种影响,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改革那些制约新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那些因技术发展而“不再适宜”的体制机制。这种改革是深入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凡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涉及到的领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改革问题。近期,欧盟出台了几份文件,包括《人工智能协调计划》(2019年2月审议通过)、《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2019年4月8日发布)和《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政策与投资建议》(2019年6月26日发布)等。欧盟高度重视应对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关注需求侧
需求侧必须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地消费、有法律保障地消费,同时缩小城乡差距,挖掘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
第一,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能力。在居民消费领域,“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生产消费领域,“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让农村和城市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只有保障体系完善了,居民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地消费。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消费者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强化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创造消费便利条件,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例如,日本通过放宽金融领域限制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日本在经济泡沫后,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推动需求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专向工薪阶层提供信用贷款的金融公司发展迅猛。贷款手续简便、无须担保,甚至可以通过无人自动协议机操作完成。这些做法都极大地刺激了消费。
第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挖掘投资需求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乃至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领域,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补齐短板。这样,一方面推动了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扩大需求。
(王琛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