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
2020-11-16陆俊清
陆俊清
[摘要]随着乡村旅游进入“深度旅游”阶段,乡村民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城乡的互动交流,也增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独特效用,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试以广西横县为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广西乡村民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民宿 横县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2-0055-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2.011
在过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初期,农村地区特别是传统的村落,一直被“效率优先、增长第一”的价值观简单地断定为落后的代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社会对空间价值的再认识,特别是对乡村空间的重新认知。乡村民宿作为一种不拘泥于传统和常态化的住宿业,既结合了旅游目的地的优美风景和人文景观,更融合了经营者的特殊情怀等因素,正逐渐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力支撑,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农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契合机制
(一)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乡村民宿发展方向
从所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中,可以看出乡村的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社会、文化、乡人和内生的振兴等,与持续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关联。而乡村民宿作为乡村的有机部分,不是简单的住宿载体。广阔的乡野成为民宿的情怀来源,是城里人与乡村人之间实现文化融合接触的重要桥梁。这既满足了城市消费群体的入住体验和需求,也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乡村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乡村民宿产业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业态,借此集聚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运用现代的产业发展理念、信息技术和商业经营模式,如以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以规模化标准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等,从而达到改变农业低效、农村凋敝的困境。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多项政策的叠加影响及多方主体的共同推动作用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农业依托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为乡村民宿带来全新的发展路径,乡村民宿也随即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空间穿梭与连接的节点。
(二)乡村民宿是振兴乡村谋新篇的重要作为
作为依托于乡村的住宿体验形式,乡村民宿的精髓在于主客共建、共享,既满足民宿消费者对环境的追求和对文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也成为推动乡村物产销售空间的拓展载体。从经济价值功能来看,乡村民宿在利用与保护乡村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意识形态与地域特色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了集中人才、集聚产业、集约资源和集成功能的作用,能在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條新路。从社会价值功能来看,进化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不止于自身肌理的延续,而是要把乡村作为一个“大舞台”,激活乡村的空间价值。而在体验经济与共享经济的推动下,“空心村”形成住房空闲及剩余随着共享经济发展而实现价值增值。民宿成为盘活乡村资产、推动投资的重点,能在提升乡村发展综合实力、创新社会治理上有新作为,这对于农民就地创业、在地就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三)发展乡村民宿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民宿作为农业、文化、旅游三者相互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型业态,具有投资规模小、建设与运营相对简单以及兼具创意体验性等特点。这就使得乡村民宿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旅游住宿产品,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乡村地区“造血”式创新创业,成为打通“美好资源”向“美好经济”转化的通道。同时,乡村民宿的发展不仅带来空间的重构和形象的重塑,也带动乡村风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改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民宿的文化设计中融合与凸显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以及在民宿内设置的文化民俗体验项目、老物件作为乡土记忆的索引等,都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来说,当乡村文化显现出资本的张力与活力时,乡村民宿就有了强大的集聚功能,既可让当地农村的人文资源得到最大化和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也可吸引外来资金、人才、服务、技术等各种资源,促进构筑多元化的资本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结合的发展平台。而当地居民也将拥有更多的自信、智慧与获得感,不断推动自我治理,这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都是相契合的。
二、横县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横县作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份,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势强劲。据2018年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377.6万人,增长37.95%,特别是在2018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达21.2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而旅游旺季和会节期间都带动横县住宿餐饮业紧销,横县2018年餐饮业营业额达到23.74亿元,增长16.7%,住宿业营业额达到0.65亿元,增长31.2%。这表明当前横县的旅游业存在配套服务业供不应求状况,乡村民宿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契机。
目前,尽管横县的乡村民宿产业已经兴起,但现有发展成形的乡村民宿比较少,大多还处于前期的规划建设阶段,主要分布在赏花游、民俗游、采摘游三大经典的乡村旅游路线上。投资经营的主体包括农户把自家闲置房屋或原有农家乐餐厅升级改造后实现自主投资经营,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如横县校椅镇马毕村的茉莉庄园。或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由企业对农村闲置连片的古旧房屋资源进行投资建设后进行经营管理为主,客流主要定位在家庭旅行或小团体青年旅行者,基本能够满足小型团的接待,如校椅镇岭脚村的民俗民居示范村。总体来说,横县乡村民宿建设投资市场还是相对活跃的,呈现出经营内容特色化、布局相对集中化的特点,以壮乡榃僧、茉莉民宿等为品牌代表的特色品质民宿不断涌现。而随着“世界茉莉花都”称号的品牌效应推广,以及得益于建设与改造新农村、宜居乡村工程建设等,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将愈加完善,横县的乡村民宿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逐渐从单一的乡村度假观光向健康养生、参与体验、民俗文化等过渡。
三、横县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要素不健全
1.基础及配套设施供给滞后。随着“深度旅游”的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健全与否正逐渐成为决定游客停留时间及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中一般会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指标,特别是在村镇配套基础中涉及的集聚区块,由于受到耕地保护、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的制约和村民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使得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用地指标大多不足。村民们固守过去的生活方式,以发展乡村民宿盘活农村闲置农房等资源的政策也无法得到有效贯彻,势必阻碍民宿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目前横县的乡村民宿大多还处在建设规划阶段,既缺乏优质的旅游项目供游客游玩驻足,也没有健全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配套设施的不健全,不仅挫伤了乡村民宿经营者长久经营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民宿客源和客户体验。
2.专业化人才要素补位困难。尽管乡村民宿的发展根植于乡村这一土壤环境,但是乡村民宿的设计、运营要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别是民宿的管理、服务要在满足基本服务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出温度和情感,这与乡村民宿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有直接的联系。然而,目前横县乡村民宿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大多是本地村民,年龄普遍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对乡村民宿的认知和理解不足,认为民宿就是农家乐、农家客栈经过“改头换面”“贴上标签”后的简单改造。甚至有个别民宿经营者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缺乏打造“有情怀”的民宿和精品民宿的概念,生搬硬套外地经验而忽视对自身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设计,与乡村自然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乡村原有建筑的美感。同时,由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和封闭,当地对民宿经营方面的新观念与模式不太善于接纳和转化,对民俗文化的建设也缺乏独立思考,导致民俗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层次不高。
3.资本要素来源渠道有限。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一种体验型经济与共享型经济相结合的形态,在前期的规划建设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最大,装修改造也最耗时,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市场不确定性和非周期性的特点。在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下,基于高投入、成本回收周期长等方面的考虑,横县尽管有很多形态保存完好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闲置农房,但是由于农户自主经营所需要承担的市场风险过大,使得投资民宿行业的意愿受限,成为制约社区居民、农户主动参与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仅靠农户自身的家庭积蓄、务工收入或小微贷款来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也十分困难的。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成为横县乡村民宿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直接决定着民宿的起步水平和发展空间。
(二)乡村民宿产业业态发展不协调
1.产业形态单一,跨域融合有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1]。即强调要用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观点来协调各个产业间的内在关系与统筹各个产业的发展。这既是对旅游业的功能和地位的新认识,也是对其发展理念的创新。所以,依托民宿+延长产业链就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代表这一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区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但是,由于产业融合乏力,且民宿分布散乱、规模小而弱,横县的乡村民宿尚未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县内的壮家风情民俗、茉莉花(茶)产业、湿地文化、果蔬产业和红色文化资源等元素未能与民宿产业相融合,缺乏相应的旅游延伸品,致使游客留宿率低。如镇龙乡的部分农村还停留在“农家乐”等仅提供餐饮性娱乐性的初级经营模式,未能结合当地独特的林业资源和瀑布水文化,挖掘夏季森林避暑养生、季节性特色森林植物景观欣赏等内容来丰富游客体验活动,推动富有地域特色的关联产业的发展。所以,横县的乡村民宿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带动农村闲置资源再利用,从而促进民宿与生态、文化等产业整合职能方面的表现还不尽人意,没有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实际又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乡村民宿发展之路。
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必须要依托农家、文化和自然资源来实现生存和发展壮大,特别是将核心的旅游线路和景区间的优势与民宿发展串联合作,才能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和形成民宿综合建设的集聚效应。但是在横县乡村民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的整合度较差,各景区之间存在缺乏联动、景点线路不够优化和旅游辐射板块不足的现象,使得乡村民宿没有区块的景观为其提供内容支撑,最终使得游客不愿意在同一景点长时间停留,这将不利于区域间乡村民宿产业的协调发展。此外,从乡村民宿现有的发展规模看,目前横县的乡村民宿大多集中分布在校椅镇、云表镇、镇龙乡,其中校椅镇依托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占据着资金、信息、人流、配套设施和交通条件等优势,乡村民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观其他乡镇,由于地理区位条件差、景观资源联动性不强以及自身的民宿发展资源挖掘不足等原因,导致区域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滞后,未能有效开发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实现特色优质民宿的打造。
(三)乡村民宿产业管理体系不完善
1.对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特别是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补位作用还不足。尽管认识到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民宿的战略意义,但是还未将其纳为旅游业发展规划或农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独立内容,对其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实施路徑等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所以,横县乡村民宿的发展基本上是处在自主探索经营发展阶段,在资金投入、融资模式、建设规模、主题形式、经营管理方式和分布区域等方面都带有极强的随意性,这也就造成了尽管横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民宿行业的潜在消费市场大,但尚未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乡村民宿产业集群。
2.对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缺乏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在民宿的发展中,行业协会组织有着重要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如针对民宿经营者缺乏旅游接待等相关行业的经验,可以以行业协会组织为纽带加强各民宿经营者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助合作。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群体对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必将出现新的消费需求,而由于民宿经营者对市场认识度低,把握不住市场走向,就需要相关行业组织加强对民宿的针对性引导,从而推动民宿成为独特的旅游文化吸引物和旅游接待设施[2]。横县乡村民宿产业起步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尚未形成,对产业的自我发展、管理和外部交流遇到的困难,还无法以行业协会组织为桥梁构建起联动的乡村民宿产业市场。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横县乡村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夯实民宿发展基础,补齐要素发展短板
1.破解民宿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如何破解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浙江湖州探索的“点状供地”模式、松阳探索的多种组合创新流转土地模式,以及广西桂林推行的区别于其他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体系的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管理办法,都是从整合原有零散土地资源和明确旅游用地边界范围的角度,探索如何满足旅游业发展中基础设施用地的需要。横县可结合自身实际,一方面,在摸清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础上,探索利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整治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新政策实现创新用地制度,促进调整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或者在符合乡村旅游用地管理的底线原则基础上,从支持利用农村的“四荒地”、废弃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来实现盘活存量。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对发展乡村民宿的认识,在村民层面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等方式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民宿的发展中,在政府层面将发展乡村民宿作为一项推动当地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各级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立项审批、农村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环评、财政资金补贴等方面为改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给予大力支持。
2.加强民宿经营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民宿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与当地民宿的发展状况和对外形象有着重要的关系。江浙、云南和台湾等地的民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质服务,与经营者的文化档次和服务素质是分不开的。横县可参考浙江绍兴市以培养“新三农”工作队伍实现培植民宿发展土壤的做法,全面实施培育发展新书记、新村干、新乡贤、新农民的“四新”人才行动,通过源头把控和后期培训来提升民宿经营者和相关从业者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对乡村民宿发展的认知。例如,校椅镇岭脚村、榃僧村发挥新村干、新乡贤的作用,依托茉莉花产业和壮家风情开展花田科普、民俗风情体验、有机时令果蔬采摘等农事活动,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或民宿行业协会组织的形式,对民宿经营者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如特邀讲学、合作交流、实地指导等形式与民宿产业发展成熟地区开展经常性业务交流与深度互助协作活动。
3.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模式多样化。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尝试多种经营,是在保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财产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横县可借鉴贵州省提出的农村“三变”改革思路,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3]。一方面,在加快对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的基础上,以股份合作为纽带,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房屋、宅基地等方式鼓励村民与外来资本利益集团合作,借助入驻企业的管理经验、资本优势与当地的人文资源,来解决乡村民宿发展的资本要素问题,从而增加农民自身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借助中国茉莉花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的美誉,引进一批有理想、有理念、有实力的企业。把茉莉花乡的生态村落风貌、乡村气息、壮家民族文化与高端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端乡村特色民宿旅游。既满足不同层次旅游人群对休闲度假、生活质量的多元化需求,也提升乡村景观品质和乡村旅游价值。与此同时,针对农户自主经营的乡村民宿创业者,可借鉴浙江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机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农宿贷”等多种专项贷款方式,通过扩大农房质押抵押范围和用途,为民宿创业者扫清开发民宿所涉及的农房设计和装修改造等资金障碍,为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提供可能。
(二)整合民宿周边资源,强化产业联动
1.依托“民宿+”发展理念,丰富民宿产品业态。民宿与传统的酒店、旅馆的根本区别和优势都在于将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合到“住宿”中,使入住者能够参与其中并得到体验。例如,贵州的乡村民宿就是将当地独树一帜的山地梯田农业、驰名中外的国酒文化工业、生态文化等多种特色产业元素与民宿发展相融合,提升民宿居住的体验感,使得“民宿+”产业融合成为实现贵州山地民宿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后发赶超之路。横县有着丰富的茉莉花产业等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可利用横县旅游市场的优势和条件,进行系统化、整合性的应用,持续推进县内重点景区的打造和建设,挖掘其中的生态文化、健康养生和休闲运动等功能,开发更多的“民宿+”延伸产品。以文化为产业要素融合的联结点,将茉莉花文化、湿地文化、壮家民俗文化等一系列地域文化内容与民宿经营开发的全过程相融合。挖掘、整合本地的传统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历史遗迹、风俗文化等村庄资源,进一步带动采摘、农产品电商等业态发展,让现代特色农业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地域文化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民宿的产业内涵和产品业态的拓展与丰富,也让民宿经济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如校椅镇可形成“民宿+茉莉花”品牌,依托中华茉莉园、石井村、汶塘村的茉莉花基地和生态环境,把乡村田园变成没有围栏的天然景区;镇龙乡可依托九龙瀑布国家森林公园,着力打造“民宿+林业”的夏季民宿品牌;莲塘镇可发展“民宿+生态康养产业”,依托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探索发展垂钓、水上运动、水下探索、野外生存训练等休闲运动类民宿产业;馬岭镇可凭借丰富的瓜果种植品种,采取“民宿+农业”的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发展果园民宿。
2.以全域旅游理念挖掘与整合旅游要素,优化乡村民宿产业布局。可借鉴宁波市宁海县以“一村一个集群、全域差异发展”理念推进“温泉、古镇、田园、滨海”四大乡村民宿板块建设经验[4],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理清横县乡村民宿的发展潜能和市场需求,按重点建设区域和适度建设区域对乡村民宿进行划分与规划。以村庄为单位,通过整村打造和景区化统一管理等方式对民宿进行整体包装,以整体的品牌效应提高游客对当地民宿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将乡村民宿产业推向成熟。并以健全的旅游要素加强景点间的联动性,进而推进各分散的单体民宿连线成片发展形成民宿聚集区。可在细分旅游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加强乡村民宿产品与本地的乡村人文、自然景观景点的联系,适度开展联合经营和强化专题营销,打造集旅游、购买、居住、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形成整体的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突出规划与组织引领,助推乡村民宿健康发展
1.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乡村民宿产业的正规化、合理化发展。要想有效推进横县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规划和政策引导。如桂林市发布《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使得民宿消防有了明文规定;南宁马山县发布《旅游产业扶持办法》,提出民宿最高奖励10万元。横县可着眼于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前景与优势,将其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盘活乡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为此,可通过建立健全横县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与民宿产业发展相关的扶持鼓励性政策,为乡村民宿产业的正规化、合理化发展提供政策性引导和保障。特别是明晰乡村民宿的评价指标与规范运营机制,如可形成由政府和旅游部门牵头,公安、环保、住建、卫生等多部门联合推行的监管机制,合力解决民宿业内存在的违法、无序经营等问题。此外,可从投融资担保、税收减免、简化审批操作流程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便利,如可通过设立政府发展基金的形式,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政策内容,重点支持乡村民宿发展所依托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同时,还需加强引导农户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过去将自身发展与改善周边环境相对立的狭隘态度,从而鼓励农户以整合和盘活闲置资源的方式参与开民宿产业开发。
2.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营造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民宿的组织化程度高低与民宿行业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对促进行业内资源的流动与联通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组织可延伸至政府机构力所不能及的范围,发挥民宿各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和组织协调作用。例如,陕西省通过成立民宿服务行业协会,为当地民宿业的发展发挥协会引领、协调、服务等“娘家人”的职能作用,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广西桂林的阳朔民宿协会,以严格的行业标准加强了对当地民宿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横县可借鉴陕西和阳朔民宿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在重点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乡镇如校椅镇、镇龙乡成立民宿工作协调小组,组织指导创办本县的县级民宿协会。鼓励其在服务企业发展、开展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团体标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横县乡村民宿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慧娟.基于CNKI的国内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29(3):71-80.
[2]杨晓婷,俞金国.国内外旅游吸引物研究综述[J].旅游論坛,2014(3):63-68.
[3]杨晓玲,陆志萍.关于贫困落后地区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8(12).
[4]杨勇.宁海县:以“十个看”全力发展民宿经济[J].政策瞭望,2017(7):20-21.
责任编辑:孟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