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语用”教学策略的探析
2020-11-16陈钢强
陈钢强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要从小学就开始系统学习。文章提出了小学文言文“语用”教学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的问题。“做什么”就是要紧扣文言文总目标,掌握文言文经纬脉络,熟悉文言文在小学阶段的固有特性,切实找准文言文教学内容。“怎么做”就是要做到整体观照与反复诵读、多种表达与想象串编、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三结合;抓住趣诵引领、创设情境、群文阅读等教学要诀。
关键词:教学策略;文言文;“语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55-02
小学文言文既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让学生悦纳灿烂悠久的文化,并自信成长和积极生活。那么,小学文言文“语用 ”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做什么
小学文言文教学能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用”教学走什么样的路径?只有明确这个问题,教师才能进一步优化教法,去研究怎么教、怎样教得更好的问题。
(一)掌握文言文经纬脉络
1.了解文言文在小学阶段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
文言文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新接触的一种学习题材,对他们来说,新接触的学习题材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部编教材在安排时遵循由易到难、积少成多的原则,四年级开始增至两篇,篇幅逐渐加长,要求逐渐拔高。
2.认清文言文在小学阶段出现的意义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基础上修改的书面语言,它并不完全是一个死的语言,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同在。今天,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成语都是从文言文中提炼出来的,教师要适时地把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教给学生,告诉他们每个词语的由来。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些成语,实际上背后都有一些文言小故事,尤其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如现在我们说“拔苗助长”,过去是说“揠苗助长”。
3.熟悉文言文在小学阶段的文本特性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基本是叙事的文章,每篇文言文都蕴含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必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品,初步感知文本蕴含的道理以及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紧扣文言文总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要求。具体可以理解为:一是教学的难度必须“浅易”,不能拔高;二是教学呈现方法主要是“记诵”,不能鉴赏。但对文言文的一些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文言文教学,紧紧围绕总目标,切实提高自身朗读吟诵、赏析古文、建设资料的本领,在讲解时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并学会借助工具书读懂它,真正从祖国的优秀文化中受益匪浅。
(三)找准文言文教学内容
“教什么”与“怎么教”是文言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的文言文教学一味注重篇章背诵,造成課堂高耗低能;有的文言文教学片面追求理义感知,造成课堂“非语文化”倾向;有的文言文教学贪多求全,然而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在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为主,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的大意和文章内容;以背诵积累反刍为主,不进行深度探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辐射式阅读。
以《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文本和学情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其次,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注释将文本读通读顺;再次,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边读边思,慢慢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交流质疑;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两个孩子争执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全班交流环节,教师应给足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思辨创新的能力,并让学生根据古文的情节、人物演一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在扮演中锻炼与提高背诵能力,在扮演中感悟文言意趣,在扮演中感知科学道理;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二、怎么做
(一)注重文言文教学策略
1.整体观照与反复诵读相结合
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全篇文言文是比较困难的,有些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会把字词分开,但是这样逐字逐句去理解会影响文言文本身的韵味。因此,理解文言文最通俗的方式就是整体感知,在读中思、读中悟。反复诵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还能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中的人生哲理。比如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时,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教师配乐范读,一个人充当多个角色;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同桌对读、配乐诵读等个性化朗读,指导学生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充分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在不断的诵读品味中自然会顿悟文章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不管你多有天赋,如果后期不努力学习,也一样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2.多种表达与想象串编相结合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运用脑中浮现出来的情景进行故事讲说。但是要注意的是,所说的故事内容,一定要在本篇文章的基础之上添加自己的创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文章才会更加有真实性、文学性、趣味性 。最后,学生在想象的同时进行小练笔,可以写对话中的白话文,也可以写文章哪个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还可以写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口头表达、写作可以拓展思维,也可以提高习作能力。
3.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并且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注释去慢慢剖析文章字词句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字典进行理解分析,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搜索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内容,使自己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主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要有心设计、系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而自学文言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文言文中蕴含很多深奥的知识,学生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分析和挖掘,这时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两小儿”的不同发现、孔子的“不能”回答等。此时,教师巧妙引导:“孔子是‘圣人,但是由于几千年前我们的科技十分落后,人们的认知有限,谁能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帮助‘圣人?”一句激起千层浪,趣味性、科学性在引导、交流中出现,理蕴在质疑、探究中生成。
(二)抓住文言文教学要诀
1.趣诵引领
小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确切来说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初中、高中、终身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文言文时要考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持续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况,适当地使用工具书、课件,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有兴趣地吟诵文言文,是学好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秘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表演诵读、对话共读、创境美读、配乐诵读、录音跟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的激趣诵读,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美,在美中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
文言文是由古代文学浓缩而来的汉语言,带有超强的节奏,还具有韵律和情景的特点,小学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平时的背诵积累,也要注重情境教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不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其体会意境,产生情感共鸣。
与艺术结合创设文本意境能事半功倍。文言文的情感世界丰富,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視野尚窄、水平尚弱、理解能力尚低,往往对文本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传递丰富的情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它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比文字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好意境的创设,适时运用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震撼人心的力量,让学生把握和理解文言文的情感内容,达到“润物且有声”的效果。比如,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时,课前让学生听听歌曲《高山流水》,慢慢进入诗文的情境;接着让学生伴随优美的旋律跟读文本,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律美;再在“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处响起音乐,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达到余音绕梁的无尽效果。
3.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新生事物。与单元整组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它整合教材外的文本,超越了单元整组,打破了固有教材选文的限制,可以带领学生在广袤的阅读时空中汲取文化营养的“鸡汤”。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不像单元整组从教材中简单“拿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然后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集中阅读中持续加大力度,让学生不断获得量的积累、质的储备,不断获得心灵成长,给心灵补充更丰盈的文化底蕴。
“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既要扎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又于无形中渗透。
参考文献:
[1]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汪洁文.提升小学生古诗文阅读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8(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