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现状及经济福利效应分析*

2020-11-16李鹏程王明利王淑彬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部性粪污资源化

李鹏程,王明利,王淑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引 言

充足的生猪供给是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完全扭转猪肉供给短缺的不利局面(王明利,2018)。但此过程也引致一个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即大量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养殖粪污(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粪便、尿液和污水)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李茹茹等,2014;宋大利等,2018)。相关研究预测,至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始终对环境造成明显污染,其中生猪养殖将是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主要来源(李鹏程等,2020)。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自2014年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先后出台,严格规范和要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等相关环保行为。研究当前全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社会从中受益情况及是否还存在提升空间等问题有利于准确把握生猪养殖粪污污染形势,探明下一步发展方向,对促进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生猪粪污处理问题高度关注。早期研究主要运用二值(多值)选择模型分析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愿、行为及影响因素,养殖主体特征、饲养特征、政府政策及心理认知等因素先后被纳入模型中(仇焕广等,2012;虞祎等,2012;潘丹,2015)。随着环保政策逐步趋严,养殖粪污处理成为一项必须行为,相关研究逐步聚焦于开展粪污处理所造成的影响。陈菲菲等(2017)、孔祥才(2018)分别测算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处理模式下,粪污处理的成本收益情况,认为粪污处理将造成养殖场(户)净利润下降。基于生猪养殖成本收益的这一变化,吴林海等(2015)分析生猪养殖的规模报酬情况,认为理性养殖场(户)将大幅调减养殖规模;虞祎等(2011)认为生猪养殖业将从环境规制严重地区向环境规制宽松地区转移,周建军等(2018)进一步认为这种区域转移存在倒N型的非线性变化特征。此外,还有文献测算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方面受到的影响,认为粪污处理有效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进而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王德鑫等,2015;孟蕊等,2019)。上述研究对厘清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提供坚实基础,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基于全国层面的最新调研,难以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二是当前研究主要围绕养殖场(户)展开,缺乏从社会经济福利层面分析的文献,而社会经济福利的变动是衡量社会从某项措施受益情况的常用指标(Norton等,1981)。本研究基于2019年10~11月份对全国8省的调研,在充分掌握当前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基础上,运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剩余模型,测算粪污处理对生产者、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考虑养殖规模、猪肉贸易量是影响生猪粪污处理情况的重要因素(陈燕翎等,2018),通过情景分析,模拟不同规模化程度、贸易量下的社会经济福利变化情况从效率、公平两方面评价,探究不同政策目标下,实现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最优路径。

二、当前中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

(一)数据来源

充分考虑地区特征、产销情况等方面的代表性,选取河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生猪产(销)大省作为调研地区,在各省内部随机抽取两个生猪养殖大县开展调研。为充分反映当前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每个县选取涵盖大中小规模的15户具有代表性的养殖主体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38份。其中,近三年平均年末生猪存栏小于或等于500头的小规模场(户)占29.83%,存栏500~5 000头的中规模养殖场(户)占57.14%,存栏大于5 000头的大规模养殖场(户)占13.03%。

(二)生猪养殖粪污清理情况

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常见“水冲粪”“水泡粪”“干清粪”三种方式。其中,“水冲粪”操作成本最低,但会增加污水产生量,不利于后期处理,最不环保;“水泡粪” 用水量较少,较为环保,但需圈舍配套漏缝地板等设施;“干清粪”最为环保,但此过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成本较高。调研数据显示(见表1),以往绝大部分养殖场(户)采用“水冲粪”清理方式(吴根义等,2014),已被“干清粪”替代,表明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养殖场(户)采用更为环保的粪污清理方式。就不同养殖规模而言,“干清粪”成为小规模养殖场采用(户)的主要方式,但采用“水冲粪”的比例仍较高。中、大规模养殖场(户)均主要采用“干清粪”和“水泡粪”,规模越大越倾向使用“水泡粪”,以资本替代劳动力,降低粪污清理人工成本。

(三)生猪养殖无害化处理情况

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有好氧发酵(堆肥、氧化塘、晾晒池等)、厌氧发酵(沼气池等)、微生物发酵(发酵床等)、达标排放(工业净化等)四种方式。从调研情况看(见表2),当前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养殖规模越大无害化处理率越高。以《中国畜牧兽药年鉴》中不同规模出栏占比为权重,计算得出的加权平均值显示,中国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59%。就不同处理方式而言,厌氧发酵成为生猪养殖场(户)主要采用的方式,48%的生猪养殖粪污通过此方式得到无害化处理,表明生猪养殖业的环保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好氧发酵是最普遍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使用比例仍较高,但不再是小、大规模养殖场(户)的主要采用方式。微生物发酵、达标排放两种方式的使用比例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个别地区。

表1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清理情况

表2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无害化处理情况 (%)

(四)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主要有还田、制成有机肥、赠送、出售四种形式。从调研情况看(见表3),大量生猪养殖粪污被废弃的不利局面得到完全扭转,通过种养结合对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各规模养殖场(户)采用的主要形式。以《中国畜牧兽医年鉴》中不同规模出栏占比为权重,计算得出的加权平均值显示,当前中国54.83%的需资源化利用的生猪养殖粪污(粪污总量排除经工业净化已达标排放部分),经由此种方式得到利用。对于无法利用的粪污,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大部分赠送邻近有粪肥需求的农户做处理,少部分直接出售,而大规模养殖场(户)多是将其制成有机肥出售。就生猪养殖粪污废弃情况而言,当前总共有13.44%的粪污得不到有效利用①调研数据显示,当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13%,考虑到该样本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故将该值视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的最大值,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75%的资源化利用率目标视为最小值,以中位数反映当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遭到堆弃或直接排放等形式的废弃,其中中规模养殖场(户)的废弃率最高。

表3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采用形式 (%)

三、中国生猪养殖经济福利效应分析

(一)研究方法

1. 经济剩余模型

经济剩余模型使用市场均衡条件,求解局部均衡框架内不同条件下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测算技术进步或政策执行引起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社会经济福利变化(Ebel 等,1992;苗珊珊等,2011),还可衡量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许进杰,2008;郭建伟等,2012)。结合我国猪肉生产、消费特征,运用经济剩余模型分析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及适当扩大猪肉进口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见图1)。

图1 开展粪污处理经济剩余变化情况

图1 中MCp为未开展粪污处理时猪肉供给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p+c)为粪污处理后猪肉供给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二者之间距离即为粪污处理的边际成本(MCc);MC(p+e)为猪肉供给的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因生猪养殖粪污造成的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并不由养殖场(户)承担,而是以负外部性的形式转嫁给全社会,故MC(p+e)位于MCp上方,二者之间面积即为负外部性。

未做粪污处理时,市场价格P0与MCp、需求曲线的交点为市场出清点,供需分别为Qs、Qd,二者之差为猪肉进口量。此时,生产者剩余为图1中P0FP1围成区域面积,消费者剩余为P4GP0围成区域面积,负外部性为P3BFP1围成区域面积,社会经济福利为P4AP3围成区域面积加上CGF围成区域面积,减去ABC围成区域面积。当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时,粪污处理成本的增加推动生猪养殖成本上升,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向上移至MC(p+c),市场价格由P0升至P*,市场出清时供需分别为Qs*,Qd*。此时,生产者剩余为P*DP2区域围成面积,消费者剩余为P4EP*围成区域面积,负外部性为P3ACP2围成区域面积②当粪污处理之后,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会向下移动。但为便于描述,此处假定其不移动。,社会经济福利为上述两区域面积之和。对比初始状态可知,开展粪污处理将导致生产者剩余变化为P2HFP1围成区域面积减去P*DHP0围成区域面积,消费者剩余将损失P*EGP0围成区域面积,负外部性将减少P2CFP1围成区域面积。当扩大猪肉进口规模时,猪肉价格下降,为便于描述,假定价格由P0降至P2,此时,生产者剩余为P2IP1区域围城面积,消费者剩余为P4JP2围成区域面积,负外部性为P3AIP2区域围城面积,对比初始状态可知,扩大猪肉进口规模,生产者剩余将减少P0FIP2围成区域面积,消费者剩余将增加P0GJP2围成区域面积,外部性将减少ABFI围成区域面积。

运用改进的LPZ 模型(Ott 等,1995)测算生产成本变动引起的经济剩余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求解相应区域面积变化情况,分析贸易量变动引起的经济剩余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S、PS分别为消费者、生产者剩余;dP、dQ分别为价格、产量(消费量、贸易量)的变动量;es、ed、em分别为供给、需求价格弹性及进口供给弹性。在供给曲线平移情况下,可用平均成本替代边际成本(Ott等,1995)。

在测算新的市场均衡及生产者、消费者剩余变动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负外部性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变动情况。同时,将社会经济福利变动与负外部性变动之比设为效率值,以反映粪污处理的效率情况,该值越大表示消除每单位环境污染所增加的社会福利越大,越有效率;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引起的经济剩余变动主要涉及生猪养殖从业者、养殖企业及消费者三类主体,其中从业者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雇工,具有一定弱质性,应得到适当保护,故将生产者、消费者剩余变动情况与生猪养殖从业者剩余变动情况之比设为公平度,以反映粪污处理引起经济剩余重新分配的公平性,该值越小表示生猪养殖从业者为此支付占比越多,分配越不公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S、TS、PSw为外部性、社会经济福利和生猪养殖从业者剩余;t1为效率值,t2为公平度,w为生猪养殖从业者收入占行业收入的比例③生猪养殖从业者收入为养殖户收入与养殖企业工资支出之后。。

2. 弹性估计

根据需求函数的基本定义,借鉴杨军等(2013)构建需求函数的思路,建立生猪需求模型如下。

式中,C为人均猪肉消费量,I为人均收入,P为猪肉价格,βi为待估系数,εt为随机扰动项。

因生猪产品难以在短期实现较大提升,因此市场供应短缺信号在产量上无法立即得到回应,应构建Nerlove的价格预期模型估计供给弹性,简化的供给反应模型如下(孙秀玲等,2014)。

本文以猪肉产量、进口量作为因变量构造供给反应模型,分别用于测算国内价格变化对国内产量和进口量的影响。根据农产品供给理论,将反映成本情况的玉米价格、反映替代品情况的牛肉价格及代表技术进步的时间作为影响猪肉产量的其他外生变量引入模型。同时对各个变量作对数化处理,以减小异方差。然而,玉米价格、牛肉价格及代表技术进步的时间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根据Nerlove简化模型,构建猪肉生产供给反应函数:

式中,St、St-1分别为t期和t-1 期猪肉产量(进口量),Pt-1为t-1 期猪肉价格,γi为待估系数,εt为随机扰动项。短期供给弹性为γ1,长期供给弹性为γ1/1-γ2。由于在长期生猪养殖场(户)可充分调整养殖规模,选择进入或退出市场,长期供给弹性更能反映生猪市场受到的影响,故本文以长期供给弹性开展分析。

3. 负外部性测算

以生猪养殖粪污污染的环境成本反映负外部性大小。生猪养殖粪污是否无害化处理及处理方式,是否资源化利用及利用情况是决定环境成本的主要方面。具体而言,若不作无害化处理,一方面,粪污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等物质将造成环境的微生物污染;另一方面,粪污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将对水体、耕地造成污染。若以堆肥等好氧发酵方式做处理,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将加剧氮素的氨挥发,造成大气污染。该环节环境成本计算公式如下(为便于分析,本文以COD含量为基本单位计算有机质污染,以氮素含量为基本单位计算其余污染)。

式中,ECw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环节造成污染的环境成本,Q为生猪存栏量,e为生猪氮素或COD排放系数,η为无害化率,u为经厌氧发酵和工业净化处理的粪污占比,hw为好氧发酵过程氮素挥发率,lη、lu分别为单位微生物污染、单位氨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难以衡量有机物对环境造成的具体损失,故使用治理成本表示,Cw为单位COD的治理成本。

资源化利用环节,若生猪养殖粪污得不到有效利用,绝大部分将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而粪污还田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若耕地粪污负荷量超过其承载能力,将造成土地污染;另一方面,氮素的氨挥发及径流、淋溶还将造成大气、水体污染。该环节环境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Cz为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环节造成污染的环境成本,z为资源化利用率,hz、hl分别为还田利用过程中氮素的氨挥发率、流失率,θ为畜禽粪污污染生猪贡献率,lt为单位畜禽粪污土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难以测算水体污染的经济损失,故用治理成本表示(朱朦,2016),Cz为水体中单位氮素的治理成本。

式中,AEC为单位猪肉产品环境成本,S为猪肉产量。

(二)参数设定

依据相关统计数据、文献及调研情况作参数设定,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农产品成本收益年鉴》及UN Contrade数据库。经济剩余模型参数设定方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划与文件主要在2014 年后出台,故以2010~2014 年相关数据均值作为粪污处理之前的初始均衡状态,计算出大、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出栏占全部出栏生猪比例为10.26%、22.61%、67.13%;猪肉产量(Qs)为5 430.60万吨,猪肉消费量(Qd)为5 468.95万吨,猪肉进口量(Qm)为46.78 万吨,猪肉价格(P0)为23 270 元/吨,猪肉生产成本(MCp)为12 987.20 元/吨④以不同规模出栏占比为权重,对《农产品成本收益年鉴》中各规模生产成本计算加权平均得出。;依据调研数据,将生猪养殖从业者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w)设定为83.39%。相关弹性测算方面,以1994~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粪污处理成本设定方面,从调研情况看,大、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头均粪污处理成本分别为30.67元、22.23元、14.32元,按各规模出栏量占比加权平均计算,头均粪污处理成本为17.78 元,结合生猪头均产肉量(77.5 千克)可知,粪污处理成本(MCC)为229.49元/吨。外部性测算方面,依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设置为50%;从调研情况看,开展粪污处理后,约12.10%的粪污由好氧发酵转为厌氧发酵处理,故将厌氧发酵和工业净化处理的粪污占比(u)设定为35.90%;依据相关文献,将好氧发酵过程氮素挥发率(hw)设为6%,还田利用过程中氮素的氨挥发率(hz)设为9%,流失率(hl)设为15%(El Kader 等,2007;刘晓利等,2005;黄栋,2009;);单位微生物污染(lη)、氨气污染(lu)造成经济损失分别设为5 970.38 元/吨、7 520 元/吨(武深树,2009;张国虹,2008),水体污染中以单位氮素计算的治理成本为(lz)为4 800元/吨,以单位COD计算的治理成本为5 200元/吨(戴铁军等,2016);将相关研究平均值作为畜禽粪污土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lt),即4 139.13元/吨(武深树等,2009;刘涛等,2017);以2010~2014年生猪养殖排放占畜禽排放比例的平均值作为畜禽粪污污染生猪贡献率(θ)即36.40%。依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及相关文献(王俊能等,2013)将生猪氮素排放系数(e)设定为0.011吨/头,COD排放系数设定为0.036 吨/头。

(三)实证分析

1. 弹性估计

实证分析时,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作ADF 检验,检验显示各变量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见表4)。预示着变量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分别对需求变量、供给变量的协整关系进一步作Johansen 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需求变量、供给变量间皆具有协整关系(见表5~7),故模型不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表4 ADF检验结果

表5 猪肉消费量、收入与价格协整关系检验

表6 猪肉产量与价格协整关系检验

表7 猪肉进口量与价格协整关系检验

分别对模型回归分析。从需求方程回归结果可知,DW 值为1.997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猪肉需求价格弹性为-0.11(见表7)。由于供给方程中存在滞后变量,DW检验失效,故采用LM 检验,猪肉供给模型中,χ2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16,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猪肉短期供给弹性为0.13,长期供给弹性为0.31(见表8);猪肉进口供给模型中,χ2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17,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猪肉进口供给弹性为0.94(见表9~10)。

表8 需求模型回归结果

表9 供给模型回归结果(猪肉产量)

表10 供给模型回归结果(猪肉进口量)

2. 负外部性测算

以2010~2014年平均值计算,我国生猪养殖粪污氮素含量约为521.23万吨,结合参数设定及调研情况,根据公式20~22计算得出,粪污处理前后单位猪肉产品环境成本(AEC)分别为1 500.68元/吨和636.36元/吨。

3. 开展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测算

(1)初始状态下开展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

测算结果显示,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使得猪肉生产成本上升229.49 元/吨,导致猪肉价格上升161.72 元/吨,猪肉产量减少4.9 万吨,猪肉进口量增加0.3 万吨。因猪肉产量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64.41 亿元,其中从业者剩余减少53.71 亿元;因消费量减少及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剩余减少88.48亿元;因环境污染得到一定缓解,生猪养殖粪污造成的负外部性减少469.69亿元;社会总福利增加327.50亿元;效率值为0.69,表明每消除一单位生猪粪污造成的污染,社会经济福利将增加0.69单位;公平度为2.84,即从业者剩余变化仅占总经济剩余变化的35%左右,养殖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绝大部分经济剩余损失(见表11)。上述结果表明虽然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将造成生产者、消费者剩余下降,但因环境污染得到改善,社会最终从中受益。

(2)不同情景下开展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测算。

a.情景设置。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调研情况及相关文献可知,规模化程度还是影响粪污处理情况的重要因素,此外,贸易开放对农业环境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以规模化程度及猪肉贸易量为情景因子,通过调整情景因子取值模拟不同情景下,我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

表11 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

情景1假定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由中规模养殖场(户)的壮大实现,即小规模出栏占比减少20%,中规模增加20%,在此情景下大、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出栏占比为10.26%、42.61%、47.13%。情景2假定小规模出栏占比减少20%,大规模增加20%,在此情景下大、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出栏占比为30.26%、22.61%、47.13%。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变化主要将引起从业者收入、猪肉生产成本、粪污治理成本及环境成本的变化,以不同情景下的各规模出栏占比为权重测算相应参数。情景3假定猪肉进口量较初始状态下增加100%,猪肉进口量的增长将直接带来国内猪肉价格下降,进而对生产者、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经济福利造成影响,通过设定均衡贸易量,求解价格变化(见表12)。

表12 情景设置

b. 各情景下开展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测算结果显示(见表13),中规模养殖场(户)占比的扩大及猪肉进口量的增加均可提升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效率,其中后者效率更高,其在消除因环境污染造成负外部性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剩余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增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能力,但受较高粪污处理成本影响,大规模养殖场(户)占比的扩大,将导致粪污处理效率下降。

就经济剩余分配的公平性而言,三种情景下的公平度均小于1,意味着经济剩余的重新分配均不利于生猪养殖从业者,其不仅将承担减少负外部性的成本,同时还将向养殖企业或消费者让渡经济剩余。具体而言,情景3的公平度最小,意味着运用贸易手段解决生猪养殖粪污污染问题,所引起经济剩余的重新分配最缺乏公平性;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的两种模式中,通过发展中规模养殖场(户)的这种模式更具公平性。

表13 不同情景下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全国8省调研数据,根据当前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情况,运用开放条件下经济剩余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中国生猪粪污处理的经济福利效应情况,结论如下。(1)随着环保政策趋严,生猪养殖粪污清理、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皆得到养殖场(户)重视,且养殖规模越大配置的粪污处理设施越完备。(2)初始状态下,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将使猪肉生产成本每吨上升229.49元,导致每吨价格上升161.72 元,产量下降4.90 万吨,进口量增加0.30 万吨,生产者、从业者及消费者剩余分别减少64.41亿元、53.71亿元和88.48亿元,因粪污得到有效处理,环境污染得以缓解,负外部性减少469.69亿元,社会经济福利最终增加316.80亿元。(3)中规模养殖场(户)占比提升及增加猪肉贸易量均能提升粪污处理效率,但效率越高,由此引起的经济剩余重新分配越不利于生猪养殖从业者。

(二)政策建议

(1)发展适度规模,提升粪污处理效率。虽养殖规模越大的养殖场(户)具备越为完备的粪污处理设施,但大规模养殖的粪污处理成本较高,应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以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2)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中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能力。适度规模养殖在粪污处理上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但以农户为主体的中规模养殖场(户)资本积累能力较弱,短时间内难以全面配置粪污处理设施,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其提升粪污处理能力。(3)灵活运用两种市场。若以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效率最大化为政策目标,则应适当扩大猪肉进口量,减少国内猪肉产量;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经济剩余分配的公平性,则应将中规模养殖场(户)作为政策扶持的主要对象,通过扩大中规模养殖场(户)占比实现适度规模养殖。

猜你喜欢

外部性粪污资源化
煤化工废水资源化回收及深度处理技术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从资源配置后的外部性的角度看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