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0-11-16郭翔宇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程度指标水平

郭翔宇,胡 月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

一、引 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十四五”时期开始,“三农”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中央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认真谋划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在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全国和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进展情况与振兴水平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均提出要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因此,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跟踪评价全国和省市县乡及村级不同层面乡村振兴程度与水平,既可以为乡村振兴进展情况监测、预警和纠偏提供数据支撑,又可以为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相关理论研究日益深入,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乡村振兴进展与水平评价问题。从指标选取方面看,张雪等(2020)、陈秧分等(2018)、张挺等(2018)以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作为依据,将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作为一级指标,通过分析各一级指标的内涵与目标,下设不同的具体指标,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韩欣宇等(2019)选取与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相关的数据指标对村庄发展度加以评价,提出立足村庄发展需求施行要素差异化供给的策略建议。贾晋等(2018)根据“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构建“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30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发现省域乡村振兴发展呈现区域性特征,较多省份发展相对滞后。从研究对象看,李铜山等(2019)、李坦等(2020)、陈俊梁等(2020)分别选取中部六省、长江经济带省域、长三角地区等部分区域的多个省份评价,周栋良(2019)、贺文丽等(2019)实证研究湖南、海南等单一省份乡村振兴水平,郑兴明(2019)、程明等(2020)抽样调查福建、安徽等省份的村庄,运用调研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效度。还有研究从特定乡村振兴方向具体评价,如袁久和等(2018)、 申云等(2020)、詹国辉(2019)、闫周府等(2019)、李建峰等(2019)分别从农村发展水平与耦合度、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质量、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评价、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评价。此外,有些省级政府部门积极研究具有本地特色及应用价值的指标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研究》(2018)、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的《浙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9)、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研究课题组《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2020)等。

上述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和依据,进一步挖掘和充实评价要素,将乡村振兴“五句话”总要求与农业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在静态结果评价基础上兼顾动态过程评价,在客观定量评价基础上兼顾主观定性评价,创新性地构建更为系统全面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准确有效地开展乡村振兴水平测度与评价。

二、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乡村振兴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举措的实施,使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变化及所达到的进步程度与状态。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是指反映全国和省域、市县、乡镇、村屯等各层面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和振兴程度与水平的要素。本文主要依据以下四方面筛选、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展开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道路选择、政策举措及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等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其中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是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本文研究和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遵循。

(二)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

遵循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句话”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的总要求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农民生活等方面,体现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从相互关系看,这些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和振兴系统,是多元一体化的综合建设和全面发展过程。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本文将“五位一体”总布局和“五句话” 总要求结合起来,从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程度、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五个方面确立评价乡村振兴水平的五个一级指标。

三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按照“三步走”的时间表,乡村振兴从取得重要进展到取得决定性进展,再到乡村全面振兴,各阶段均有具体的标准和相应表现,成为筛选评价指标、今后乡村振兴进展预测和目标值测算所参考的定性依据。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作出了阶段性谋划和具体部署,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提出22 个预期性和约束性的主要指标,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并对到2035年和2050年乡村振兴目标进行远景谋划。这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也是构建国家和省域层面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直接依据。

(四)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

近年来,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发布一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国家标准、监测指标、行动方案、行业规划等政策性、技术性文件,为本研究筛选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2018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规定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2013 年提出,2016 年12 月修订,从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提出39项监测指标,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目标值。三是《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016年10月国务院编制印发,从粮食供给保障、农业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技术装备、规模经营、支持保护等方面提出七类31 个“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确定到2020 年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四是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方案等,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2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5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农业农村部2016年8月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年12月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2020年3月印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等。

三、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根据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特征,遵循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目标导向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考虑指标数值的可获得性和各地用以考核的可操作性,设置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农村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6个一级评价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见表1)。

(一)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是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评价乡村振兴水平,首先要看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研究选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非农产业发展水平3个二级指标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和产业兴旺程度。

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指全国或某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达到的水准,从理论上可以用农村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人均水平、增长速度衡量。因我国未按城乡分开统计生产总值,故选用农业增加值增长水平、按乡村人口计算的人均农业增加值增长水平、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3个三级指标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可用集体经济强村比例和当年无经营收益村占比两个指标综合测算。

2. 农业现代化水平

乡村产业兴旺,首先要求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要兴旺。农业产业兴旺程度,主要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农业现代化水平,在过程上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组织化、规模化等方面的水平度;在结果上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主要是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1)农业科技化水平。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技术密集度。农业科技化程度反映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可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表示。

(2)农业机械化水平。现代农业需要依靠精良的农机装备等现代物质条件武装,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程度可反映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水平,可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表示。

(3)农业水利化水平。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完备便利的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保障,提高农业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农田水利化程度可反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可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表示。

(4)农业信息化水平。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调控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高农业技术、设施装备、市场流通、经营管理等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可综合选用农村物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反映。

(5)农业规模化水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可在外延上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可运用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和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两个具体指标综合测算。

(6)农业组织化水平。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可从生产经营主体方面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把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经营的主要载体,因此,可用入社农户占比表示农业组织化水平。

(7)农业土地生产率。农业土地生产率反映农业生产中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常用一定时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农产品数量或产值表示,具体可用种植业总产值除以耕地总面积计算。

(8)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反映农业生产中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一般用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表示,具体可用农业增加值除以农业从业人数计算。

3. 非农产业发展水平

与国民经济部门由一二三产业构成一样,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由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共同支撑;乡村产业兴旺,既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更要有发达的农村二三产业。同时,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程度还可反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选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水平3个三级指标反映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用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以农业总产值为1) 表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两个具体指标综合测算。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是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角度反映乡村振兴水平,为此设置农村生活环境美化宜居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2个二级指标。

1. 农村生活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最能直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和水平。选取村庄绿化覆盖率、治理生活垃圾的行政村占比、处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占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居民住房条件5个三级指标反映农村生活环境的美化宜居程度。其中,农村居民住房条件采用村庄混合结构房屋面积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两个指标综合测算。

2.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从农业生产角度反映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程度。选择农药使用合理化程度、化肥施用合理化程度、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5个三级指标反映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其中,农药、化肥使用合理化程度可用单位耕地面积农药、化肥使用量变化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两个指标综合测算。

(三)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程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文化建设是灵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程度是从精神文明层面评价乡村振兴水平,为此设置农村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个二级指标。

1.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建设文明乡风要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着力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难以精准度量,可用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等指标间接反映。

2.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

培育文明乡风要以农村教育为基础,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选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2个三级指标衡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

3. 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可通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综合体现。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也难以精准度量,可采用主客观结合的办法评价,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主观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赋值。

(四)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政治建设是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是从治理体系和治理成效两个方面衡量乡村振兴水平,为此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农村基层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4个二级指标。

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实现治理有效,首先要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其政治功能,提升其组织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的发挥,可采用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占比。

2. 乡村综合治理能力

实现治理有效,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基础上,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提高乡村综合治理能力。选用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村民选举投票率、实行财务公开村占比4个三级指标反映乡村综合治理能力。

3. 农村基层服务水平

有效治理乡村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服务水平。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可综合反映农村基层服务水平。

4. 农村居民满意程度

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最终要看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看农民群众是否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选择农村居民幸福度和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知度2个三级指标反映农村居民满意程度。

(五)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社会建设是条件;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是从根本目的层面评价乡村振兴水平,为此设置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社会保障水平3个二级指标。

1.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农民生活富裕程度,首先取决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正向指标,农村贫困发生率作为逆向指标,将这2个三级指标结合起来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评价农民生活富裕程度,看农民收入水平,更要看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农村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可直接体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道路比例等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指标则会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3.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力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全面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选择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水平、农村医疗卫生人员配置水平等4个三级指标综合体现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

以上五个方面是将“五位一体”总布局与“五句话”总要求相结合、侧重于从结果上评价乡村振兴水平指标,而乡村振兴进展快慢和水平高低在过程上取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程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综合“四优先”要求和“五化”目标,设置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程度、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程度、要素配置农村优先满足与城乡合理化程度、公共服务农村优先安排和城乡均等化程度、农村干部配备优先考虑程度、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程度7个二级指标。

1. 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程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资金从哪来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其中,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起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最能直接体现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程度的指标是政府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水平,可用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增长速度、所占比重综合测算;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和农民转移性收入占比的提高也能从不同侧面间接反映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的优先保障程度。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可用农业保险深度和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综合测算。

2. 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程度

在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是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和农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程度,既要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数差距的缩小程度,还要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差距的变化情况。

3. 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程度

保障和增进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城乡居民权益在财产权、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及享受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等情况。在整体上,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程度可用主观指标评价,户籍制度方面的权益平等化程度可用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比作客观评价。

4. 主观评价指标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保障农业农村资金优先投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和基本权益平等基础上,还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业农村,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实现农村干部队伍高素质化;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实现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因要素配置农村优先满足与城乡合理化程度、公共服务农村优先安排与城乡均等化程度、农村干部配备优先考虑程度和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程度4个指标难以获得连续有效数据并精准度量,因此可采用主观指标评价。

表1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四、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与应用

(一)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相对目前的国内同类研究成果,本文构建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特点如下。

1.“五句话”总要求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涉及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农民生活等“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在内容上,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多元一体化的综合建设和全面发展过程。因此,按照经济建设与农村产业兴旺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环境美化宜居相结合、文化建设和农村乡风文明相结合、政治建设与农村治理有效相结合、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一级指标,体现了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内容的系统性。

2.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实现乡村振兴,既是一个长期动态建设过程,又是通过战略实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和结果。将“五句话”总要求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设置5个一级指标,侧重对乡村振兴结果与水平加以评价;同时,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设置第6个一级指标,侧重对乡村振兴过程与进展程度评价,使得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

3. 农业农村发展“四优先”与城乡融合“五化”相结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总方针是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保障、公共服务安排四个方面实行农业农村优先,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居民基本权益、公共服务、居民收入、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城乡融合“五化”目标。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振兴进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程度和城乡融合进程。将农业农村发展“四优先”与城乡融合“五化”相结合,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一级指标下设置7个二级指标,体现了乡村振兴水平过程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反映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策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力度。

4. 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已有相关研究均是选择可直接获取数据的定量指标展开客观评价,本文也是以客观评价指标为主,同时设置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在表1中用“▲”标示)。在二级指标层次,设置5个主观评价指标、2个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在三级指标层次,设置了8个主观评价指标。对主观评价指标,一是邀请专家和管理人员开展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与评价;二是利用大规模调查数据,考查农村居民幸福度和社会公平感知度。将客观与主观评价指标相结合,可克服某些指标难以精准定量评价的局限性,有助于增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二)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运用本文构建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合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和对指标数值实施标准化处理后,可实际测算全国和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并可开发评价应用系统,提供可视化平台,为政府部门动态掌握乡村振兴进展程度和发展阶段提供事实和数据依据。

在实际测算基础上,还可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乡村振兴水平,结合各级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规划目标和数量指标,比较分析预测值与目标值的偏离度,为政府部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方向性、目标性指引和参考。

通过综合评价和预测,可跟踪监测全国和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态和乡村振兴进展程度,分析不同地区各级指标均衡性和优劣势,找出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构建乡村振兴监测预警系统。

运用评价结果,各级政府可对所辖区域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激发所有地区和农民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水平最高的一定比例地区或乡村可设立“先进奖”;对乡村振兴进展最快的一定比例地区或乡村可设立“进步奖”。

猜你喜欢

程度指标水平
张水平作品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