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

2020-11-13权慧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权慧玲

摘要:幼儿教师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大家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习得音乐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1组织游戏活动

社交主动性是一个有社交和主动性构成的复合概念,社交的通识概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之间的相互来往,包括物质、精神层面的交流的社会活动,主动性则是个体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或目的性追求且行为动机源自内部,并非由外在推动力推导的行动。在社会中,主动性要求人们自愿为集体利益服务,且反对一切消极等待以及被动等待。而游戏则是放松娱乐的学科属性,伴随着一定条件下的挑战感与成就感,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能够抓住幼儿的游戏牵引,将教学任务转化为游戏形式,而游戏所覆盖的范围也包括语言、倾听、习惯、沟通、主动、合作意识、自信等六个方面。如,课例《企鹅王国》,在这个课例中,孩子们知道自己并非企鹅,但现在因为上课的需要,我们都要是企鹅,而该年龄段的幼儿是能够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设定的,这就是音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因素,因为是不现实的,才想要在现实中进行演化。而教学涉及中的循环游戏,则是由对于音乐游戏掌握熟练程度的积累与满足。在第一次游戏中,幼儿或许存在跟不上音乐或者是忘记自身角色要扮演的任务,因此幼儿自身是知道的,并且感受到了音乐游戏的挑战性,但并未有成就感的建设。在接下来几轮的游戏中,因为重复游戏的次数增加,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所积累的重复经验,以及之前未能做到的遗憾经验都进行了复习,由此,幼儿的挑战感逐渐减少,而成就感则逐渐增加,但如果过量的循环,那么则会破坏幼儿基于本次音乐游戏课的整体体验。将幼儿的注意都放在游戏中时,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则不断的重复,以此达到幼儿似乎沉溺在游戏中,潜意识的增强了幼儿交往的社交主动性。

2教师要善于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形式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进行对唱;或者教师选择或幼儿自荐作为领唱带领其他幼儿演唱的方式。例如,在歌唱活动《我会变》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对唱的形式,一个幼儿唱“变成一个什么啦”,另一个幼儿回答唱“变成一个小老虎”;在唱到“我会变,我会变”时,全体幼儿合唱。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幼儿进行歌唱活动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幼儿不同方式的合作意识。

其次,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多采用的是两人一组分组跳、全班表演跳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从两个人合作发展到六到八个幼儿的大组合作、创作表演,看看哪一组幼儿之间的配合最默契,合作行为最显著。例如,在韵律活动《小看戏》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 6 个人的小组,每个小组开始根据音乐利用花手绢开始舞蹈,需要每组幼儿的动作要整齐协调,之后由三个教师当评委来评定哪一组小朋友跳的最整齐。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本次活动中学习的舞蹈动作的认识,而且能够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3引入合作学习

幼儿对音乐新知的获取,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均有密切联系,教师应对音乐教学方法加以优化,把合作学习引入音乐游戏中,确保各层次的幼儿都能获得音乐学习和游戏实践体验,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音乐主题,并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收获秋天”的主题时,可以在班内组建几个音乐小组,指引各组幼儿以演绎的方式,诠释秋天的动物、植物、人类等不同角色,促使幼儿能在音乐节拍及旋律的感知中,正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主题音乐,指引幼儿能安静欣赏与聆听,让他们对音乐作品形成初步感知。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简单提问:“秋天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农民伯伯在秋天會有什么活动?”等,并与各组幼儿进行探讨,把“模仿游戏”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可指引某小组幼儿模仿农民秋收时的场景,或者模仿秋天中各种植物结果的样子等。以此,有效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自主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发展音乐思维,深化音乐感知,构建相互学习、相互分析、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从而为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4组织律动活动

幼儿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可以努力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语言的出现是在前运动期的主要标志,而音乐律动活动不仅能让每个个体得以感受音乐与探索身体的运动可能,而且过程中孩子能够通过语言进行课堂感受的表达,从幼儿感官世界的角度出发,感受视觉、听觉、感知觉、运动觉等联觉体验。音乐律动活动的组织设计需要从音乐素材的选择、音乐教具的利用以及设计幼儿能够兼个体与他人一同进行音乐律动的过程性体验,这是尤为重要的。如,课例《小松鼠找伙伴》中,教师通过“介绍朋友”的方式,先让幼儿的视听注意集中在奥尔夫打击乐中,为随后的导入部分进行了铺垫,这是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松鼠》时,幼儿将与同伴、教师一同在由音乐包融的空间内进行音乐律动,而音乐律动的方式则也是以节奏点的方式,并由教师引导,幼儿的体验难度不会太大,且定量循环的教学步骤能够使幼儿在过程中实践与感受,在律动中感受与互动。

5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师应把幼儿的发展需求作为活动教学的切入点,组织律动活动,依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化教学模式渗入到活动教学中,指引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和游戏实践,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而为幼儿的健康和全面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云.蔡黎曼.广州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

[2].叶丹.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J].未来英才.2014.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重构小班“娃娃家”环境,建立幼儿交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