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11-13周军漂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初中地理

周军漂

摘要:探究式教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富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社会紧缺的人才。探究式教学注重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本文聚焦初中地理课堂,探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构建有效课堂提供有益帮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17

应试教育环境下,我国学生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状态,课堂上基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且动手能力较差。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反,其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设疑引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以问题激发探索欲望,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式学习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也能促使个体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设置方面,首先要把握问题难易程度,确保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适合“最近发展区”。其次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能逐步获得提升。最后问题设置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应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并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几种?”通过提问导入新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后笔者创设问题情境,出示2008年汶川地震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台风天兔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引发洪涝灾害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以及教材内容探究“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自然灾害的成因是什么?自然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地形有什么联系?不同自然灾害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存在请举例说明。”对于教师提出的重重问题,仅靠学生自己解决难度较大,而且容易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问题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为合适,学生可以通过互助合作逐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了解各小组的讨论进度,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并通过教师评价以及讲解总结知识点,进一步强化主体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感到疲劳,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学习严重缺乏积极性,而由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创设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产生直接的刺激,还能生动形象的模拟地理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在特定的地理情境中能够维持学习热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探究任务,并且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地理兴趣,对日后学生的学习有积极影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参照,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常见素材创设地理情境,力图构建富有探究性、趣味性的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笔者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动画,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其思考如果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模拟“自转”需要怎样做。通过动画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模拟实验充满兴趣,课堂上各个小组应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自转运动,探究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还有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则在课余时间尝试制作自转运动的动画,可见情境创设对于探究学习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再如,根据教学内容举办地理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应用现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促进知识转化,提升地理素养。笔者以“自然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何去何从”等为主题组织辩论比赛,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笔者还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组织环保调查、公益小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领悟学习地理知识对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三、探究典型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探究是指呈现、描述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依据案例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现有知识以及教材,对案例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从而探究出造成案例中地理现象的原因,总结出普遍的地理规律。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案例的真实性与针对性,二是案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此外,探究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包容探究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其充分的思考、探究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探究并有效解决地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时,笔者先应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播放世界人口增长Flash动画,而后提问:“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进而出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生长率示意图,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释。掌握相关概念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动画,分析人口增长特点,并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疏地区,从地理角度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学习,笔者积极开展讨论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在成果展示阶段,笔者结合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探究结果、探究方法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在探究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其在日后的探究活动中发挥优势,提高探究效率。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初中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地理课堂仍为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并且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常常过多参与,导致探究教学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还需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推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發展。

参考文献:

[1]郑文学.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9(55).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城北学校245600)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初中地理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