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甲里的七个误解与真相

2020-11-13罗勤

祝您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灰指甲皱襞母质

罗勤

指甲的构造

在谈及指甲的健康常识时,首先要了解指甲的构造及特征。指甲是覆盖在指尖端背侧的角质板。指甲的主体称为甲板,相当于角质层,生发于甲母质。甲板下的皮肤为甲床。覆盖在甲周的皮肤为甲皱襞,包括近甲皱襞和侧甲皱襞。甲母质的大部分位于近端甲皱襞下方,是甲的生发部分,甲板就是由甲母质产生,它的远端部分有时候可以透过甲板看到,呈白色半圆形,称为甲半月。健康的指甲是粉红色的,摸起来光滑、有一定硬度和弹性。

指甲每天可以生长0.1毫米,每个月3毫米,平均6~9个月更替一个甲板。指甲的生长速度随季节发生变化,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指甲的新陈代谢及生长速度较快,冬季减缓。一般体质健康的人指甲生长速度都较快。指甲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取决于个人的饮食卫生、睡眠、精神、身体健康状况、血液循环情况和体内矿物质含量。详细地了解自然指甲的结构会更有利于对指甲的养护及塑造。

▲ 误解一:指甲上“月牙”多、越大、表明体质越好。

真相:“月牙”的数量、大小因人而异,与体质无必然联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月牙”,是指甲与皮肤相邻处呈新月状的淡色区域,学名为甲半月,是远端甲母质的“终端”部分。人们能透过透明的甲板看到淡红色的甲床与淡白色的甲半月。

甲半月一般在拇指(趾)最明显,其他手指或足趾上的甲半月常常部分或全部被近端皮肤所覆盖,并非不存在。

甲半月的数量、大小与角蛋白生成速度有关,如同人之高矮胖瘦,存在个体差异,不是疾病的特异性体征,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过,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可影响甲板的生长速度。老年人的甲半月可随年龄増长而逐渐变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缺铁性血、肾功能不全、老慢支、神经损伤、多发性骨髓瘤、艾滋病等患者可出现甲半月变小或消失。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甲半月变大的情况,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指甲近端皮肤局部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等有一定关系。

▲ 误解二:指甲变黑,肯定是得了灰指甲。

真相:指甲变黑,可能患有灰指甲、甲下出血、甲母痣、黑色素瘤等。

指甲虽小,毛病不少,这些毛病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灰指甲了。常常有患者在就诊时指着指甲上的一条黑线问:“医生,我是不是得灰指甲啦?”其实,这种甲黑线和灰指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灰指甲是指甲的真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指甲发黄、变黑、变厚、浑浊,可在不同指甲之间、共同生活的人群中传染,可通过局部真菌镜检确诊。

若指甲突然出现非线性的不规则黑斑,且没有变黄、变厚,应考虑甲下出血可能,经皮肤镜检查可确诊。

若指甲上出现从根部到边缘的纵行黑线,则可能是甲黑素细胞活化、甲母痣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切不可置之不理或自行盲目用药。亚洲人黑色素瘤好发于肢端,而甲黑线是黑色素瘤早期最主要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误解三:指甲上有横向凹痕是贫血的表现。

真相:出现甲横沟的原因多样。

指甲上出现的横向凹痕在医学上称“甲横沟”。甲横沟出现在单个指(趾)甲,多见于局部外伤(比如美甲、穿不合脚的鞋子等)、也可能是因为局部或者全身的皮肤病、感染、药物等导致的。若甲横沟出现在所有指(趾)甲,且在拇指(趾)甲上最明显,甲中线处最深,则往往是急性系统性损害的表现(医学上称“博氏线”) ,如药物反应、心肌梗死、麻疹、腮腺炎或肺炎等。

▲ 误解四:甲缘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真相:指甲边缘长倒刺,其实是由皮肤干燥所致。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保湿与护理,即可改善。

指甲边缘翘起来的、小小的、三角形的表皮倒刺,常常伴有疼痛,在医学上叫作“逆剥”,常常发生于甲周的皮肤上。这和维生素缺乏、脾胃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当甲周皮肤过度干燥,出现表皮与真皮的分离,就会产生这种倒刺。经常出现在劳动、做家务、美甲或者有咬指甲癖好的人身上。

当出现倒刺的时候,有的人图一时方便,直接撕掉,这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并且可能导致感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凈的指甲剪整齐的剪掉倒刺,加强手部保湿,尽量避免导致局部皮肤干燥的诱因。

▲ 误解五:指甲上出现透明竖纹,是因为体质不好。

真相:有些指甲表面可出现细微的竖纹,只要指甲红润,无其他异常,就是正常的。

我们的指甲摸起来是光滑的,其中一部分人的指甲在明亮的光线下,看起来有一条条平行于手指长轴的竖纹,这些竖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叫作甲纵沟,与睡眠不足、免疫力低下没有关系。有的人竖纹比较明显,有的人不太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竖纹可能会变得更明显。在一些疾病的条件下,比如扁平苔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情况下,这些纵纹也会变得更明显。

▲ 误解六:指甲上出现白色小点,是白癜风或体内有蛔虫的表现

真相:甲板表面正常,但局部出现小白点,这在医学上称为点状白甲。通常是因微小的创伤使得远端甲母质被破坏,从而导致甲板局部的变化(如美甲操作或外部挤压所致的细小伤)。它会随着甲的生长逐渐向远端移动或者自己消失,与营养缺乏、肚子里有蛔虫、缺钙等都没有关系,并非白癜风的表现。若白点逐渐增大,则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 误解七:指甲上有小凹洞,是骨质疏松或缺钙的表现。

真相:指甲表面出现多个点状坑,状似缝衣服时手指上戴的顶针上的小坑,在医学上称“顶针样改变”,这种表现也跟甲母质的改变有关,可能是银屑病、斑秃、湿疹在甲板上的表现。

这种情况正常人也会出现,但如果伙伴们发现了指甲有这种改变,还是要到医院去排除下其他疾病。

专家提醒:指(趾)甲是手足末端重要的美学与功能性附属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甲板的清洁与保护。甲沟易藏污纳垢,既容易导致“病从口入”,又容易引起甲沟感染,洗手时要注意清洁。指(趾)甲应及时修剪,不过也不用剪得太短、太圆,最好保留两个侧角,否则容易引起嵌甲,若反复嵌甲,一旦继发感染,可导致甲沟炎。此外,平时应杜绝咬指甲的坏习惯,尤其是儿童。否则,易损伤甲床,引起甲分离。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灰指甲皱襞母质
281例儿童眼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灰指甲不一定灰
不包不拔不削甲七天清除灰指甲开展皮肤健康业效果独特创大业
贵州母岩(母质)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6 例经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分析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症临床疗效
儿童多发性毛母质瘤1例
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熟化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