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13李佶莲韩典荣薛瑶瑶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中学生

李佶莲 韩典荣 薛瑶瑶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2]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至今,互联网+的推出对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如何能够在将来运用好这个先进技术,这就要求他们与时俱进,从现在起认识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武装自己,有效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科学素养是一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1]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问题是如今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国对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模式、师资或思想意识淡薄等原因,中学生科学素养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生科学素养更是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本人对南京市部分中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取得的一些数据对在互联网+环境下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9 份。现将调查所得总结和分析如下:

1 调查结果和分析

1.1 教师教学模式

教学,教为先,学为后,教师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是怎样讲授书本知识的”题目,结果显示能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的比例只占到了48.72%,说明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过去照搬教材,思想守旧的教学模式,缺乏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转化的平衡应用能力。互联网+背景下,老师们虽然已经学会了使用各种高尖端的科技来改善和丰富教学方式,但是将此落到实处需要老师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老师们受其他各种事项所牵制,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治标不治本。

1.2 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问卷从科学探索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见表1)。数据显示部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意识,但不够浓烈,对新知识的获取有一定好奇心,但求知欲不够强烈,尤其是在动手验证方面更是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现代中学生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表1 被调查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方面的状况

1.3 获取科学信息渠道

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主要有课堂教学、电视广播等媒体、网络查询、亲朋交流等。调查结果表明,现代中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前三个途径分别是:(1)课堂教学;(2)报刊杂志;(3)网络查询。调查还发现,当代大学生通过科技馆、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比例非常低,一年中去过科技馆、博物馆的次数达到5 次以上的只有4.62%,而一年中从未去过的比例则为15.9%,这个结果表明中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培养意识,只是一种无意识获取。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科学信息传播渠道,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手段,发展前景良好,问卷关于中学生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数据如表2。结果表明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而均衡,已与时俱进,尝试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网络的快速、高效特性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同时网络利用占比30%不到的数据也表明互联网在获取科学信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 科学信息获取及解决问题的渠道

1.4 网络利用率

虽然现在的中学生都已知道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科学信息,但是其网络利用效率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利用上网查找资料、信息检索的占比为31.28%,而游戏、娱乐的占比为38.46%。由此可见互联网在提高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还比不上娱乐消遣,并未充分发挥网络在提高科学素养中的强大作用,同时也说明中学生在面对网络游戏诱惑时其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关于中学生通过哪些网站获取科学信息调查中,接近80%的学生选择了“百度”,可见中学生对科学信息网站了解的局限性,更多具有权威性的网站没有普及,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问题时,不懂得如何用网络信息来获取答案,中学生对有效获取信息的检索能力很弱,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检索工具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

2 互联网+环境下有效提高科学素养的对策

2.1 改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将网络科学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发掘其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典型科学价值,使之融合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弥补书面不足,展现课堂魅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教学中,做到时时关注网络发布的相关最新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内容,做好教学过程中书本内外知识的融合。

多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远比单纯文字的表述更易理解与接受。[2]在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将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与科学技术的实用性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通俗化解读与趣味性介绍,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态度。

2.2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探究意识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为科学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更新的科学信息出现在了各种网络媒体,而中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人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网络表现形式较其他人群感知力和接受力更强,使其能便捷地触及这些新的科学信息,为科学认知探究提供了有效保障。学生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身科技信息需求,登录相关科技信息网站学习科学知识,解答科学疑问,满足自身科学信息需求。[3]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科学信息的认知、理解、探究甚至操作过程中,与大家展开讨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甚至通过此过程产生新的认知和技能。

其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便捷沟通和讨论的需求,班级内部或朋友、同学之间普遍开通了相应的网络群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这些网络群体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科学信息交流和研讨的平台,在这些平台建设中,有效加强对科学知识相关信息的推送和讨论,引导学生知识共享,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使科学信息更好地渗透至更多人群,有效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

2.3 正确引导,强化网络利用效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中学生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破坏网络秩序,不随意约会网友,不沉迷网络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科学网站和有益的科学信息,教会学生检索科学信息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科学信息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发布更快捷、信息量更丰富、用户使用更自主便捷,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改善、制订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互联网与教育有机整合,真正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正确引导中学生用好网络平台,提高效率,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蜗牛看牙医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