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自律、坚持,这些老人健康活到100 岁

2020-11-13本刊编辑

人人健康 2020年17期
关键词:秘诀自律儿女

本刊编辑 常 晓

王文俊101 岁:健康的身体,得益于自律的生活

王文俊老人生于1919 年,曾经是北京市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工作。老人在中国桥梁界造诣颇高,而且他做任何事都很有毅力,数10 年中,他从来没有请过病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研究技术。

现在的生活也同样严于律己,10 年如一日。老人说:“早上5 点钟起床吃早点,20 分钟散步,休息半个小时后开始看报,中午休息,从一点开始继续看书看报。”

老人认为,现在的健康得益于年轻时自律的生活。他说:“我觉得骑自行车对身体有好处,1956 年到1986 年间,我每天骑9 公里上下班。除非有大风大雨,不然我都坚持,所以这30 年对我身体锻炼很有好处。”

周佩兰104 岁:吟诗词、打太极,只因热爱,所以坚持

周佩兰老人生于1916 年,年轻时曾担任小学语文老师。

老人是语文老师,再加上丈夫是一位文人,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老人对于文学极有兴趣。老人最喜欢的是诗词歌赋,这种热爱延续至今。

前两年老人开始背诗,如今已能背诵诗词两百多首。《木兰辞》《葬花词》她都牢记于心,随便说上一首,老人都能流利背诵,家里墙壁上、桌子上都是抄写的诗词。

除了诗词,老人还坚持打太极拳20 年。“以前每天早晨练一个小时,早晨6 点半练到7 点半。”不仅锻炼上有技巧,在饮食上她也有秘诀:“我吃饭注重饮食清淡,并且要规律。”超于常人的自律,使她身体如此健康。

杨凤林103 岁:一个温馨的家,就是最暖心的爱

杨凤林老人生于1917 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妇女,缝衣、做鞋,样样能行。老人尤其擅长绣花;在当地小有名气,常给人做衣服、做被子。

如今她不能绣花了,但是头脑和思维仍旧清晰。老人告诉我们,她胃口好,一顿能吃下8 个水饺,而且在吃的方面一点也不挑,心情温和,不和人发脾气。

如今照顾老人的是老人的侄子,两人已经相依为命40 年。现在他的儿女也常带着孩子回来陪陪老人,为老人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申玉兰103 岁:一笔一划耐心画 动静结合健身心

现居北京市昌平区金色漫香苑的申玉兰老人生于1918 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主妇,后因擅长手工活,在县里缝纫社参加工作。

老人很能吃苦,针线活做得特别好。现在她还能够穿针引线、画窗花。在她面前摊开纸,递上一支笔,她就开始画。

老人专心致志地创作,先给花画上简单的轮廓,再耐心地勾勒花瓣。她的手虽然不如从前敏捷,但仍然灵活,没过多久,莲花、牡丹就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老人勤于动手、善于干活,所以她的身体素质较强。现在她还能自个儿在屋里走走,有时坐着帮儿女摘豆角、剥葱、剥蒜。

老人也懂得动静结合,歇着的时候她就念经祈福。为此,她忌口吃素,但饮食上十分规律。这些都是她的长寿秘诀,另外老人的儿女还补充:“我母亲的秘诀啊,就是不操心别人的事,没烦恼。”

高世逵103 岁: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

高世逵老人生于1917 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的退休会计,坚守岗位30 年。

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十分丰富,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几年前他开始学习钢琴,每天就守着音乐频道的教学节目。在音乐上,老人充满热爱,学无止境。

老人的长寿秘诀就在于: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近几年,他开始玩数独。不仅他自己玩,还带着家人一起玩,彼此交流经验,家庭学习氛围极强。

动脑之余,老人的手也不闲着。他的女儿拿出一盏台灯,说:“这个是我父亲纯手工做的。”不仅如此,老人还很“潮”,他经常打开手机刷朋友圈,看新闻。

李秀玲102 岁:健康饮食才能有好身体

李秀玲老人生于1918 年,年轻时生活在乡村,现与儿女相伴。在过去老人既要干农活还要照顾家中的儿女,现在儿女孝顺,她自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闲着的时候她就看看电视,听评书。

但比起闲着,老人更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叠衣服。老人拿起沙发上的衣服,用手捋一捋褶皱,左一下,右一下,没一会儿一件就叠好了。“简单做点家务能活动活动筋骨,就当是锻炼了。”老人笑眯眯地说。

为了让老人能够保持健朗的身体,儿女们在她的饮食上也就特别注意。老人的女婿说:“每天都吃鸡蛋,其他的饭菜都变着法地给她做,各种营养都得跟上。”

老人虽然不挑食,但是也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喜欢吃糕点。她女婿说:“她吃饭有个习惯,都吃个八分饱,中午吃得多,晚上吃得少。”正是这样健康的饮食方式,才让她拥有好身体。

猜你喜欢

秘诀自律儿女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天山儿女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写人的秘诀
自律成就美好
江湖儿女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