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13崔玉霞
崔玉霞
(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滨州,256602)
乙肝肝硬化多由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约有三至四成的乙型肝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乙肝肝硬化[1]。这一疾患发生后,将会造成患者的肝组织受损,且这一损害常伴有弥漫性。若未能及时地治疗和控制,患者肝功能指标将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到生命。当前,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仍采用的是抗病毒药物治疗[2]。而这类药物较多,同时治疗方案也较为多样。为进一步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给药方案,特对我院在治疗过程中的给药方案展开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到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乙肝肝硬化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乙肝肝硬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5.5)岁,病程在 1~15年,平均病程(11±3.5)年;观察组 45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53±4.5)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10±1.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90例患者经临床医学检测均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且均为首次治疗。
排除标准:对肝移植史、其他肝胆疾病、恶性肿瘤者及存有精神类疾患的患者予以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666;1次 /d,10mg/次),并辅以护肝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症予以利尿剂、人血蛋白以及抗感染等方面的治疗。15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65;1次/d,0.5mg/次),其它辅助药物及治疗干预措施与对照组相同。15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主要是采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指标涵盖治疗效果、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指标。以临床医学检测和医护记录为准。观察周期为48周.其中,对患者的在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情况进行评测,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症状消除,HBV-DNA转为阴性且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症状好转,HBV-DNA转为阴性且肝功能得到较大程度恢复。③无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症状未消除,HBV-DNA未转为阴性且肝功能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2检验,<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肝肝硬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析
经治疗后,乙肝肝硬化的对照组中,显效2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6.6%;乙肝肝硬化的观察组中,显效2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7.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1。
2.2 乙肝肝硬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析
在治疗的 4周、12周、24周、48周,对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分析中,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2。
2.3 乙肝肝硬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分析
经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中的ALB(白蛋白)、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及 PTA(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中的ALB、ALT、TBIL及PTA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3。
表1 乙肝肝硬化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统计 [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HBV-DNA转阴率统计 [n(%)]
表3 乙肝肝硬化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统计 (±s)
表3 乙肝肝硬化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统计 (±s)
注:与治疗前比较,#<0.05;与对照组比较,*<0.05。
?
3 讨论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十分庞大。有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近我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乙肝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多数携带者可以依赖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实现对乙肝病毒的应对。而对于部分免疫力较为低下或免疫系统存有缺陷的患者而言,则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乙肝。在乙肝病毒的清除期,病毒的免疫作用和机体的清除作用之间会进行反复的较量,这将在较大程度上导致患者肝组织的受损而逐步硬化,而硬化开始之后,具有不可逆性。这也导致肝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成因[3]。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肝病毒的有效抑制是缓解和防止肝硬化的最优途径。在对这些抗病毒药物的质量中,多选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为主,并辅以不同的给药方案来实施治疗。
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这两种药物相比,前者主要是以病毒抑制为主,后者主要是以HBV-DNA多聚酶抑制治疗为主。就前期的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发现,使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会导致血清肌酐水平上升和血清磷水平降低,且表现出一定的肾毒性。而恩替卡韦不具有肾毒性且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较高[4-6]。在此次的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指标上均要优于采用阿德福韦酯为主的对照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以缓解病痛给患者身心所带来的折磨,促成其肝功能的改善和疾患的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韦能够显著促进肝功能的好转,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