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2020-11-13韩洋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头针脑瘫痉挛

韩洋

(济南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山东济南,250022)

痉挛型脑瘫患儿主要由肌张力异常升高引发肢体运动障碍及姿势固化动作,以剪刀手或剪刀步、足下垂及尖足等为显著临床特征[1]。对各关节功能恢复是现阶段该症康复治疗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较多,如作业疗法、推拿、诱导式训练等,各具优势,各具疗效[2-3]。但随着患儿机体的不断发育,其骨间背侧肌、指屈肌、肱桡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及腓肠肌等关键部位的痉挛情况康复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由于训练方式的不合理致使功能障碍加剧。因而联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案十分必要,鉴于此,为探析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2.5)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1.8)岁,均确诊为痉挛型脑瘫。分组后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不具统计学意义(>0.05),可临床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

①被动性静态康复:使用Bobath抑制技术与促通技术训练患儿关节活动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出的,减轻肌张力,纠正不良行为姿势;Vojta诱导技术反射性腹爬及翻身;②主动性实操治疗:根据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各功能障碍差异,开展针对性的认知、知觉、手功能等训练,项目包括:物体抓握与放松、伸手取物意识及方法、握持及抓取移动等,或实施游戏训练,包括串珠、搓丸子、解/扣纽扣、拼积木、涂鸦等。30min/次,1次/d。

1.2.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脑针灸治疗

针灸用具选用云龙牌1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椎、身柱、命门入针后实行以通为补,经皮下入针,缓慢纳针转动,转动幅度小于180°,10~20次min,持续实施6~8次,而后轻提、插入3次,再以上述操作反复3~5次,弃针;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等诸穴入针实施补法,经皮下入针,缓慢纳针转动,转动幅度小于180°,而后轻提、插入1次,5~10次/min,持续3次,使其内气安和平缓,术者针下自觉轻松为宜。获气候,轻微摆晃动、触以微颤1min左右,而后缓慢拔出,按压针孔1~3min左右。肾俞弃针,其余诸穴静置留针30min左右。头针四神针需将针尖以外展平刺约0.8~1寸,智三针同步向后平刺约0.5~0.8寸,颞三针、脑三针均向下方平刺约0.8~1寸。

入针时,针与头皮需保持20~30°夹角,采用夹持进针法尽快刺入帽状腱膜下,入针至一定深度后予以固定,切忌提插,捻转针身(200±10)次/min左右为宜,捻转2~3min后留针静待30min;头针加用G-6805电针仪,分设两组电极,分别接入四神针(左右)与同侧颞三针(中),设置为连续波频率,针刺强度以患儿耐受程度做出调整,留针30min。

1.3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躯干功能量表(Torso functionscale,TIS)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两组患儿的平衡能力,TIS为23分、BBS为56分,评分越高,即表明患儿平衡能力越好。

治疗前后采用GMFM-88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分值为264分,评分越高,即表明运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平衡能力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平衡能力 (±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平衡能力 (±s,分)

?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s,分)

?

3 讨论

小儿痉挛型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主要特征的致残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性异常等。

中医将脑瘫的致病成因归类于肾气不足、髓海失充、瘀血阻络[4]。由于小儿大脑发育较差、脑功能低下的致病核心诱因是心肾阴虚,因肝主筋,肝肾阴虚即可导致筋脉痉挛,延伸发展至关节运动障碍。如上所述,因此中医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核心导向在于补益肝肾、疏通经络、健脑益智。本研究所用健脑针灸法,由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鲍超教授基于“脑络受损,肾气不充”这一发病机理而创造,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冯鹏飞[5]使用该疗法联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44例(共88例,其余44例单一开展康复训练)小儿痉挛型脑瘫,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症状,提高患儿运动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平衡能力、粗大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能力、粗大运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见,通常开展肢体各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反射性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举动等,以促进患儿形成相对意识正确的运动感知及运动模式,进一步改善机体运动功能。而在此基础上开展体针与头针同步针灸,头针旨在提升患儿的血钙、铁、铜等各骨指标水平,改善患儿骨密度,同时可促进改善患儿的智商、运动能力发展。同时头针由于可刺激中枢神经冲动输出,可促进患儿恢复或提高运动能力,尤其对提升粗大运动能力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体针遍布各关节部门经络,旨在疏经通络、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各个穴位相互影响,针灸后可实现气血融会贯通,两者联合即起到双向调节的增效作用,增强中枢系统的自我调控意识及其能力,以实现纠正机体异常姿态、运动。

综合所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针灸+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能力,促进生活能力的提升,可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头针脑瘫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