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2020-11-12韩瑞
韩 瑞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列入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1]这说明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及实现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引擎”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路径。[2]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的教师”[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旅游业中的管理、服务、接待或销售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而组织建设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理论水平扎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尤为重要。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结构不合理、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和水平不能达到企业甚至行业整体要求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质量。只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才能培养出与行业发展与需求相匹配的“双创型”人才,因此,构建更为合理而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旅游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和筛选与旅游专业及“双师型”教师素质相关的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模型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确定评价体系的根本原则,通过准确有效地判定评价对象,考量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是否满足模型总体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作为评价对象,故而选取的指标需要能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做出客观、真实的描述,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本文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目标紧密联系,目标性极强。
2.精简性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涉及内容繁多,而构建评价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坚持精简性原则以筛选出重要的评价指标去描述评价对象,突出重点。
3.可操作性原则。首先,选取和确定的评价指标最终能够被教育工作者获取,否则指标体系的确立将失去现实根基;其次,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评价研究成果,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因此,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二)确定评价指标。为了最终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课题组采用访谈、座谈、信函等方式进行专家咨询,专家组构成包括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育学专家、旅游企业、旅游组织负责人等,按照层次分析的结构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评价指标,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评价体系。准则层包括师德修为、教学能力、职业素养、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部分。
师德修为要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决定的。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旅游业,主要服务对象是人,作为文化传播大使的教师[4],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是评价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因素。师德修为具体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职业态度指教师能否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事业心强,治学态度严谨;职业行为指教师能否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恪守职业道德,谨言慎行。
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旅游教育的教学理念的认知、教育规律的把握程度,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分析包括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展现、教育教学成果及教学改革能力四个方面。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旅游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情况,先进教学理念的应用情况,是否关注学生并因材施教,是否关注教学效益并进行教学反思等。课堂教学展现主要指课程设计以及实施情况,包括教学过程是否规范、严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新颖,能否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是否有良好的教学互动以及延伸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果以教学成果奖来体现,主要包括本人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的获奖情况、优秀课程的获奖情况、带领及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等。教学改革能力是指任课教师勇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并相应修改和订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教案的能力。
职业素养是教师在旅游专业教学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要求、专业素质和习惯养成,是教师内涵和外在的总和。经分析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形象、专业理论水平、旅游行业实践能力、行业热点把握度和“双创”能力五个方面。职业形象指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仪容端庄、仪表规范、仪态优雅、语言得体。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未来从业中注重个人职业形象的重要性并予以落实。专业理论水平是指任课教师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行业热点把握度是指任课教师能否获悉前瞻性的理论、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并运用理论解读旅游行业热点问题。行业实践能力是指任课教师是否具有深厚的旅游行业、企业从业背景,熟悉并能实践行业重点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双创”能力是指任课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否进行创业实践,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理念创新和创业实践的能力。
科研能力的提出基于旅游学科地位不高的事实,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有责任重视旅游科学研究,提高学科地位。[5]科研能力包括专业课程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专业课程研发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将科研融入课程进行新课开发的能力。科研成果表现为任课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和完成的科研课题、论文、著作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服务能力经分析包括行业贡献和行业奉献两个方面。行业贡献指近三年在旅游行业、企业兼职、挂职或轮岗的情况。行业奉献指教师能够无偿并持续地为旅游业相关的资源开发、管理咨询、行业指导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情况。
(三)构建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基于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经过以上的分析并通过专家访谈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如下表1。
表1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一)专家评分。通过对专家进行询函的方式对表1中5类准则及所属的15个变量的重要性两两进行评价,重要性比较结果采取萨蒂1—9比例标度法并逐一运算出各几何平均值。萨蒂1—9比例标度如表2所示。
表2 萨蒂1—9比例标度表
(二)构造判断矩阵。在构建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基础上,将同一层中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的重要性两两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将A与B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矩阵A-Bi,同理,根据所建的递阶层次建立C层各指标相对于目标B的两两判断矩阵B-Ci,构造出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表。
(三)一致性检验。通过云算子软件计算获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λ,对矩阵判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来确定专家评分的一致性,CI=(λ-n)/(n-1),其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若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100,则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表
对照表3取值得到CR均小于1且不为负数,各位专家给出的评分数据具有一致性。
(四)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使用Excel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应用幂法计算单层指标权重及总指标权重。得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表4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指标层的15个指标对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进行计算并排序,找出评价中权重较大者,即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及重要准则。在师德修为中职业态度权重最大,由此我们得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素质评价来说,职业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是“双师”素质评价的首要因素。
在教学能力权重中,课堂教学展现指标权重最大,其次是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在整个准则层中,教学能力所占权重最大。说明“教学能力”以及直接面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展现”是评价“双师”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职业素养准则层中,行业实践能力及“双创”能力及其重要,说明当前“双师”的素质评价应该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科研能力准则层的总体权重不大,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说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素质评价并不是以科研能力为重要参考标准的,这与专家访谈的结果相一致。
社会服务准则层的总体权重居中,其中“行业贡献”占重要比例,说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素质评价中更加关注教师的行业参与度,其中贡献率尤为重要,这与专家访谈结果相一致。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教师素质评价便于定性分析,但无法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5个准则层15个指标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结构模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评价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