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课堂”的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
——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12何晓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被试高职生量表

何晓颖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的浪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教育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各个角度。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教育行业即成为这项计划最具开发潜力的领域。然而,实现“互联网+”和教育融合的核心部分即为课堂。该文的研究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提出的。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互联网+课堂”

对于“互联网+课堂”的界定,国内外至今都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和描述。祝智庭学者在论述智慧教育时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智慧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揭示了“教育要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的深刻内涵[1]。唐烨伟等学者也是以信息及时为支持,从智慧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互联网+课堂”,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陈卫东等从“互联网+课堂”的载体出发,认为智能教室是一个能够方便对教室所装备的视听、计算机、投影、交互白板等声、光、电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有利于师生无缝地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智能空间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3]。

基于上述理论,总结认为智慧教室的投入,移动互联的运用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诸多变革,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将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对于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学评价将趋向于科学化、多元化等。所有这些均是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课堂”的主要内涵。

1.2 涉农专业高职生

该文中涉农专业高职生是指在我院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 号)中的农林牧渔大类包含的相关专业的三年制高职生。

1.3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己学习任务和要求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一种能力。该文把对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为3 个部分: 情感因素、自主学习情况,即学习认知和方法、外部评价的影响,即对英语教师及其教学的评价[4-5]。

2 研究设计和方法

2.1 研究的设计

该次调查的对象是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一个年级4 个班4 个专业的120 名学生(见表1)。该校涉农专业主要分布在两个教学系,其中动物科学系是该校涉农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的,同时,该校只在一年级开设实用英语课程,因此,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另外,这些学生都是经过至少6年的正规英语教育,通过了云南省高考,也就是说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该研究是在经过1/4个学年的英语自主学习训练后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基础。通过该研究,我们想知道基于“互联网+课堂”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自学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自主学习的情况如何? “互联网+课堂”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2 研究的方法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是该研究的主要工具。该问卷由4 个部分组成——个人信息,英语自主学习情感因素量表,英语学习认知及学习方法量表和对英语教师及其教学的评价量表。个人信息部分包含性别,专业班级,过去就读的高中学校,每周课后花费多少时间学习英语,A/B/U级考试成绩。情感因素量表总共有30 个项目,英语自主学习情况量表总共有46 个项目,要求学生在李科特五级量表上只勾选一个选项,五级量表的分值从1 分“非常不符”到5 分“非常符合”;对英语教师及其教学的评价量表总共有28 个项目,要求学生在李科特五级量表上只勾选一个选项,五级量表的分值从1 分“从不”到5 分“总是”。

该研究中,该问卷的可靠性系数为0.901,说明该问卷信度良好。

该研究所得数据将运用SPSS 19.0 和Excel 软件进行处理。

3 调查内容

3.1 基于“互联网+课堂”英语自主学习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见表2、表3),我们发现英语自主学习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A/B/U 级考试成绩的贡献值为12.3 分。可以看出,英语自主学习的情感因素对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习兴趣。我们了解到76.7%的被试的学习动机是顺利通过大学英语A、B 级考试,48.3%和47.5%的被试是为了在专升本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为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21.6%的被试因为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感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同时,25.8%的被试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系统和资源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37.5%的被试认为有时适合,22.5%和13.3%的被试认为不适合或完全不适合互联网自主学习系统。该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导致他们以现代技术支撑的课堂不适应,这可能就是38.8%的被试认为不适合的原因。充分发挥 “互联网+课堂”的优势,加强对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6-7]。

表2 模型汇总

表3 Anovab

3.2 基于“互联网+课堂”英语自学情况的调查

3.2.1 英语自主学习的时间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英语课后学习时间与英语自主学习情感因素、 自主学习情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4),说明情感因素和自主学习情况对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形成明显影响[8-9]。而英语课后学习时间与对英语教师及其教学评价未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英语教师及其教学评价未对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形成明显影响。可以看出,涉农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受自主学习情感因素和自主学习情况影响。

表4 相关性

3.2.2 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互联网使用情况

对涉农专业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主要包含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认知及学习方法等内容,我们注意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并未受到被试充分地认识和合理地使用,以下大部分统计数据均维持在30.0%以下。只有23.0%的被试喜欢在课外进行网络自主学习,22.5%的被试认为网络自主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31.0%认为将网络自主学习纳入学分管理能促进英语学习,23.0%认为通过在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19.0%认为坚持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自主学习者,25.0%经常在互联网自主学习系统里做一些感兴趣的练习和测试,15.0%经常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资源库里观看有关英语学习的一些专题讲座,25.0%在上机自主学习时,能有意识地排除来自其他网页和周围环境的干扰,21.0%经过大学的学习,认为自己适应了基于计算机网络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3.2.3 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教师作用和学校的资源

与互联网使用形成对比的是,英语教师在对涉农专业高职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时,态度比较积极,72.5%的英语教师总是及常常向被试倡导自主学习的观念,帮助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1]。然而,在课堂上,35.8%的英语教师总是及常常教被试如何使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系统和资源,33.3%的英语教师总是及常常给被试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并鼓励其利用网络学习英语,34.1%的教师总是及常常鼓励师生多种渠道交流并监督学习(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

48.7%的被试认为学校上网条件总是及常常良好,设备齐全,环境优美,44.2%教师的教学资料总是及常常全面开放,方便下载或在线观看,48.3%的被试认为链接的学习论坛或英文网站总是及常常便捷健全,有利于学习英语[10-13]。

4 结语

通过该研究,我们发现基于“互联网+课堂”英语自主学习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有显著影响,教师在指导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涉农专业高职生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促进涉农专业高职生的智力活动,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终生学习的学习习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并未受到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农专业高职生的充分地认识和合理地使用,这并不是因为教师对互联网对课堂内容延伸认识的不到位,也并不是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限制,原因有两点:第一,涉农专业高职生在“互联网+课堂”背景下未能调整学习策略,“互联网+课堂” 的适应性不高;第二,教师基于“互联网+课堂”培养涉农专业高职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控。

猜你喜欢

被试高职生量表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Positive Solu tions of Non linear Ellip tic Prob lem in a Non-Sm ooth Planar Dom ain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