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3-08-15娟,娟,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被试社会化民族

刘 娟, 刘 娟, 张 梅

(1.昭通学院a.教育科学学院;b.科技处, 云南 昭通 657000; 2.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学习社会化是指个体在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多维环境下,将社会要求纳入学习过程,从而使得学习过程和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1]。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过程,出于两点思考,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实际存在且较突出的问题,二是在教育实践中便于操作,本研究将学习社会化操作定义为,以未来职业构想为方向,将社会要求纳入学习过程,使学习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的过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民族杂居区大专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对他们的学习社会化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方案促进其学习社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云南省某高校在校大专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3份,回收率为97.7%。其中男生146份,占49.8%,女生147份,占50.2%;一年级学生100份,占34.1%,二年级学生96份,占32.8%,三年级学生97分,占33.1%;文科专业147份,占50.2%,理科专业146份,占49.8%;汉族学生238份,占81.2%,少数民族学生55份,占18.8%。

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和民族;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内容,共有5类开放式问题,分别涉及大专生的职业构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与评价。要求被试独立、自由并尽可能详尽地回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杂居区大专生的职业构想

“你对未来的职业构想是什么?”根据被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维度进行分析:

职业构想中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角色?一年级有73%的被试、二年级有67.7%的被试、三年级有76.3%的被试在回答中提出明确的职业角色。因该校为师范院校,大多数学生期望的职业角色是教师。

是否有对职业角色扮演有质量要求?一年级有17%的被试、二年级有29.2%的被试、三年级有21.6%的被试对其期望的职业角色扮演有质量要求,他们用“优秀的”、“出色的”、“称职的”等形容词描述自己期望扮演的职业角色。

是否有长期的发展规划?一年级有9%的被试、二年级有13.5%的被试、三年级有7.2%的被试在职业构想中提到了长期的发展规划,他们提到毕业后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发展的大体要求。

是否有对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的描述?一年级有19%的被试、二年级有7.2%的被试、三年级有5.1%的被试回答的职业构想涉及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如有的期望职业角色为教师的学生提到将来要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

是否有对职业角色的权利的描述?一年级有1%的被试、二年级有0%的被试、三年级有0%的被试在职业构想中提到职业的权利,几乎所有大专生都对期望的职业所能享有权利缺乏思考。

是否有对职业的精神收获的描述?一年级有8%的被试,二年级有10.4%的被试,三年级有0.2%的被试在职业构想中提到对精神收获的希望,如有的同学提到被人尊敬、得到认同与肯定以及成就感等。

是否对职业的物质利益的要求?一年级有13%的被试、二年级有15.6%的被试、三年级有9.3%的被试在职业构想中提到对物质利益的要求,他们提到希望的工资水平或房、车等其他物质要求。

是否有对职业的工作环境的要求?一年级有7%的被试、二年级有12.5的被试、三年级有8.2%的被试对工作环境有一定要求,如有的学生希望回家乡工作,有的希望在城市工作。

此外,一年级有24%的被试、二年级有17.7%的被试、三年级有20.6%的被试在职业构想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角色。

(二)民族杂居区大专生的学习目标

“受职业构想的影响,你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年级有69%的被试、二年级有50%的被试、三年级有61.9%的被试的回答涉及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一年级有11%的被试、二年级有6.2%的被试、三年级有10.3%的被试的回答涉及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社会化目标。一年级有35%的被试、二年级有18.8%的被试、三年级有15.5%的被试的回答涉及社会化目标。

文凭等外在目标。一年级有37%的被试、二年级有25%的被试、三年级有13.4%的被试提到文凭、成绩、奖学金等外在目标。

此外,一年级有18%的被试、二年级有28.1%的被试、三年级有27.8%的被试学习目标不明确。

(三)民族杂居区大专生的学习内容

“受职业构想的影响,你大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哪些?”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专业性学习内容。一年级有63%的被试、二年级有59.3%的被试、三年级有62.9%的被试在回答中提到专业性学习内容。

社会性学习内容。一年级有26%的被试、二年级有16.7%的被试、三年级有14.4%的被试提到社会性学习内容。

其他学习内容。一年级有42%的被试、二年级有8.3%的被试、三年级有16.5%的被试提到一些非专业也非社会性的学习内容。

此外,一年级有18%的被试、二年级有25%的被试、三年级有22.7%的被试在回答中学习内容不明确。

(四)民族杂居区大专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受职业构想的影响,你大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主要有哪些?”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课堂学习。一年级有25%的被试、二年级有21.9%的被试、三年级有12.4%的被试在回答中提到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一年级有57%的被试、二年级有29.2%的被试、三年级有55.7%的被试提到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一年级有11%的被试、二年级有6.3%的被试、三年级有18.9%的被试提到合作学习。

实践学习。一年级有15%的被试、二年级有12.5%的被试、三年级有7.3%的被试提到在实践中学习。

此外,一年级有32%的被试、二年级有41.7%的被试、三年级有29.9%的被试学习方式方法不明确。

(五)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受职业构想的影响,你如何评价你的学习结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从评价形式上看:一年级有64%的被试、二年级有41.7%的被试、三年级有34%的被试提到学校的常规评价方式,如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奖学金等;一年级有9%的被试、二年级有8.5%的被试、三年级有7.4%的被试提到利用其他渠道进行评价,如同学互评、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等。

从评价内容上看:一年级有21%的被试、二年级有24%的被试、三年级有35.1%的被试提到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一年级有16%的被试、二年级有8.3%的被试、三年级有12.4%的被试提到对社会化的评价。

此外,一年级有41%的被试、二年级有29.2%的被试、三年级有36.1%的被试对学习结果无论是评价形式或评价内容均不明确。

三、讨论

(一)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

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虽然大部分大专生的职业构想中有明确的职业角色,但他们对职业角色的内涵并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较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第二,有部分学生意识到学习社会化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化列为其大学的学习内容,但在如何学习上却并没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社会化水平。第三,相当一部分大专生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主动自觉地计划、控制、评价和调节的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明确、学习结果评价不明确的大有人在,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其社会适能力令人担忧。第四,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大专生的学习社会化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某些方面有倒退的迹象,也即大专生在校三年学习社会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对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的思考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本研究却发现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存在着严重不足。然而,当前的高校对学生学习社会化的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补上这缺失的一课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学习社会化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笔者认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社会支持,壮大学习社会化的教育队伍。大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内的学习”,而应该是一个面向社会、指向社会、指向未来的开发性的学习。学习社会化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着高等教育要扩大教育队伍,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及运行机制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应该主动与社会联合,争取社会相关方面,特别是职场实践主体支持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的教育。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2、从建构大专生的健康人格的视角进行学习社会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重视大专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学习能力和社会化水平正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将三者整合,立足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心理素养的提高,探索现实社会环境中心理健康视野下的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的指导,使大专生的学习和社会化进程相互促进,共同构建健康人格。

3、对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的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的社会要求及其未来职业走向都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民族杂居区大专生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交织,使得他们的学习社会化发展更为特殊和复杂,对他们学习社会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为必要。应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构想,在职业构想方向性作用下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利用多种资源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为他们在社会中更好的适应提供准备。

[1]刘岚,周仁会,唐梅.大学生学习社会化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4—16.

猜你喜欢

被试社会化民族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我们的民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