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0林西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林西

【摘要】学案导学模式是随着信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是教师设计学案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复习巩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能够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过程中解决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即以“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章为例,对学案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242-01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锻炼学生信息实践能力的一门课,考验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而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提出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案导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学案、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学习学案最后针对问题答疑解惑探究解决的过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一、科学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学案导学法模式的开展第一步需要教师设计学案提出要求,因此先有“学案”才能“导学”。教师只有科学设计出学案后,才能引导学生自学,促进自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牢牢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设计。在设计完成后即可将学案复印一份交由学生,等到学生了解本堂课需要具体掌握的内容后,教师即可根据学案提出相关问题,重点在于“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时,教师即可就章节内容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表格加工处理图表信息,呈现信息

过程与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讲授法

情感与价值:文本应用与图表同等重要,要平衡好两者。

教师在确定好教学三维目标后,即可设置学案。学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预期问题、本课的重难点等等,设计学案时并非课上一定要按照学案进行,在课堂教学上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有调整。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案:

学案目标:掌握EXCEL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即建立表格、录入数据、单元格、行、列、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步骤、表格中公式和函数的运用等。

学案过程:

1.头脑风暴(照镜子游戏)→活跃学生思维

2.思维导图→理清学习思路和目标

3.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讲授→答疑解惑

6.问题、课后练习→复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学案后,即可将学案复印交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后能够了解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照着学案去翻阅课本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带入教师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去思考实践。

如问题:一家百货公司需要根据往年各商品的销售利润来确定来年的进货量和进货时间。为此假如你是老总,你的决策是什么样的?(提供数据)

学生在带着问题去学习学案时,就能在第一阶段“导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随后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学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到下一阶段解答。

二、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惑

当设计导学案、学生自学完毕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根据自己记录下来的问题开展下一个模式“合作交流”。这时教师即可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予学生10-12分钟左右的時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一同讨论预习时遗留下来的问题。有些问题小组内能自我解决,有些问题小组内其他同学也不能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即可根据小组内汇总而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答疑解惑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在合作交流阶段学生们通过上机操作实践,针对“百货公司进货量和时间”等问题,开始建立表格,借助于导学案上提供的数据开始将信息录入进表格中。但是学生录入进去后,在对比数据、表格中函数与公式的运用内容上卡住,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这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带领他们先打开表格工作簿,在“公式”一栏中打开“插入函数”,再引导学生一步步选择函数类别、选择函数等等。通过一步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表格中函数与公式的具体应用。

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须做到“学生不懂的内容精讲”,在精讲释疑中有效充实学生的知识。

三、知识总结归纳,提高复习质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利用学案来总结归纳本章的知识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而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在电脑上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归纳本章的知识点,学生在尝试总结归纳后,教师还可再布置相关的问题,如“统计班上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的成绩,并对三名进步最快的学生予以鼓励”等等。教师提供数据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进而在复习巩固、总结归纳中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模式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合作交流中答疑解惑、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布置复习题等方式,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郝琦蕾,崔久欢.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15):95-97.

[2]林一珊.探析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6):149-150.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