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哲学意蕴

2020-11-10赵春珍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媒体

赵春珍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面向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存在共融共生的逻辑关联,内涵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全面体现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严谨治学与高尚做人、教学内容政治性与教学形式创新性、民族与世界以及历史与时代的辩证统一关系。透视这些哲学意蕴,可以进一步引导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六个要求;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25-02

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专门面向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根本遵循与基本规范。这“六个要”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也是合乎规律和目的性的存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哲学意蕴,可以进一步引导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一、“六个要”内涵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得到了较大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出勤率、抬头率和满意率”。这离不开对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问题的重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和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的前提基础[1]。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学目的而展开的合作表演,教师是总设计师或总导演,学生是实质表演者。教师的设计水平或导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演兴趣和效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位,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讨论及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展现出较高教育教学实效。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握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两大方面给予了明确有力的阐释和界定。一是导什么,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遵守大学生成长及认识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哪些方面的主体积极性。二是如何导,即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引导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精心引导和培养其健康良好的思想行为。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帮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培养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开拓视野、引导其站在历史、时代和国际的高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而作为教育教学主导的思政课教师与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身正学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教学者的榜样示范与人格感化是极其重要有效的主导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应该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正是来源于其坚定正确的政治素养和理想信念、自律自尊自爱的工作作风、崇德尚义向善的人格品质。恰如《论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礼记·学记》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一个人只有亲其师,才能乐成其友,也才能信其所道。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思政课主导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才能引导积极主动的学生主体。

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其崇高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家国情怀引导着学生的理想信念、熏陶着学生主体的精神世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坚持四个自信,首先自己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讲好讲透马克思主义真谛。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仁爱之心、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質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事、感染着学生的德行修养,引导着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欲要学生树立道德和法律意识、知廉耻懂荣辱,教师自己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行己有耻”。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尊重爱护、理解帮助等人文关怀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感染力和模范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其扎实学识、与时俱进的新颖思维、蓬勃向上的创造能力、宽阔的历史视野和国际远见,引领着学生求知求新求异。

二、“六个要”内涵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严谨治学与高尚做人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宗旨,内涵着知情意行四个基本方面,要教会学生为学、做人与处事。高校思政课教师欲能担当智育、情育、意育、行育的重任,自身必须处理和把握好治学、为人与处事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严谨治学与高尚做人相统一。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唯有“思维要新,视野要广”,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实事求是地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勇于学习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知识和新思想、新思维和新方法。为学必先为人,为人必先正身。“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道德品质与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是根本一致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政治觉悟更是严谨治学的前提基础。恰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所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人格与职业、道德与学问是统一的。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必须择善而为、向善而行,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三、“六个要”内涵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政治性与教学形式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取决于最为密切的两个关键要素,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展现。教学内容即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即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导向性,它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含糊。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才能严格准确地把握和坚持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性,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讲政治和理论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更不能以势压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就是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善于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信息化平台、灵活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新颖的思维模式和开阔的视野眼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精,从而能够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说服学生,用透彻强大的真理引导学生。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广阔的视野空间,所以更加迫切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坚持把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与教学形式的现代创新性统一起来,以政治统领视野开阔,以思维创新阐释政治。

四、“六个要”内涵着民族与世界、历史与时代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想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同世界相互交融和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要在立足国家利益、坚定民族自信的基础上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文化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相互贯通和渗透中,民族文化是根与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坚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政治立场、民族自信与国家利益的前提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世界性开放包容和互学互鉴。而“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也是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历史与现代的纵向对比、民族与世界的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当然,“一种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的保鲜剂,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高校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就是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和时代思维、民族与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们既要借鉴历史、又要与时俱进;既要立足民族、也要放眼世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继承传统和时代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互鉴和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