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创新研究

2020-11-10闫亚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作风创新

闫亚平

摘 要:党风建设既是一个政党的外在形象,也是一个政党内在的生命力之所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占领网络阵地,增强基层党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更有效地加强基层党的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形象,更关切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历史使命的实现。创新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新媒体时代下党建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作风;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01-03

一、新媒体时代下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风建设是黨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工作的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组织的作风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习近平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作风好,党的形象就好,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强。作风出了问题,党的形象就会受损,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会出大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也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愿望、要求和呼声,为领导机关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具体贯彻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基层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基层形象的化身。新媒体时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认可与否。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新媒体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和作风都会通过媒体平台迅速传播,都会对党的形象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务公开信息、杜绝“四风”信息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力带头倡导良好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使人民群众能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于进一步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使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与落实。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执行者和落实者。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能否得到切实的落实和执行,关键是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作风至关重要。其一,基础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带头贯彻和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使党的大政方针能够在基层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党的大政方针,使群众及时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其二,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广泛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展开,做到党的政策不走样。其三,必须注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能借口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而背离党的大政方针。要把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诉求与党的大政方针密切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平台,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的要求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对接起来,并在实践中取得有效成绩。

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同样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在广大的基层,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拥护党的领导,能否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发展壮大、长期执政、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1]。纯洁优良的作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也是党生死存亡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保证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的坚强堡垒,更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

二、基层党组织作风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抓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下,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基层党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党员干部自身的作风问题与党中央的要求,与新时代党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意识不强,公仆意识淡薄

基层党组织面对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更是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得到了大力改进和提升。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仍然还存在群众意识不强、公仆意识淡薄的现象[2]。他们对待群众工作往往存在高高在上,不尊重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有的甚至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一些权责部门甚至存在官僚主义和衙门习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些“脸好看,事难办”。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深入基层主动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在办公室遥控,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体会不到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诉求。有的甚至打着群众的旗号,与民争利严重伤害群众的利益,进而导致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拉大了党群关系的距离。

(二)形式主义严重,实干作风欠缺

杜绝形式主义、树立求真务实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工作中,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缺少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文山会海”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一些单位为了迎合上级和各种的检查,善做“墙上功夫”“数字功夫”。墙上宣传应有尽有,花里胡哨的图表琳琅满目。弄虚作假,以口号代替实际,以表格说明表格,以数据说明数据,特别在近年的扶贫攻坚和城镇化过程中,“被脱贫”“被小康”“被城镇化”的现象已不是孤案。而与此同时,真正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做法而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基层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今年的抗击疫情中,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冲锋在第一线,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来自部分疫情重点地区的领导干部,对于疫情的具体情况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导致部分地区的疫情呈现出“大爆发”的态势。这些干部在防疫工作中就存在十分明显的形式主义和懒散的工作作风。在如此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如此的形式主义作风和懒散作风,已经让很多普通百姓深受其害,让国家的各行各业因为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都纷纷停业。这些做法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三)奢靡之风依然存在,享乐主义未能彻底根绝

近年来,中央除“四风”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部分地区或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依然在“生根”“发芽”。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利益或将公有物质化为私有财富,满足个人或小圈子的贪图享受,甚至一些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保留“小金库”。“小官巨贪”或集体窝案现象在一些地方或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群众中造成在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今年的抗击疫情期间,央视曝光一些地方的基层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私分救灾物质、大吃大喝、私下聚餐、赌博等案例,再次说明基层党员干部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未能得到彻底根除。

(四)不干事、不作为、工作漂浮的现象依然存在

抗疫期间,某市卫健委主任面对中央指导组派出的督查组的询问竟然一问三不知。这充分暴露了一些单位的党员干部,甚至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武汉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在某些方面正是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以及懒政作风的表现。这样的不干事、不作为、工作漂浮的工作作风在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多干多错,不干不错”,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漫延。面对群众的诉求以各种借口加以推脱或避而不见,严重地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对策

党的作风建设,实质上就是党同群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总是直观地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干部的变现来看待中国共产党。因而党员干部作风如何,干群关系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考验。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同样需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新时代的伟大任务,必须把创新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作为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来加以对待,这样才能保证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和各项工作的展开。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样需要不断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基层党员干部由于事情繁多,任务繁重而往往忽视了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进而造成思想落后于现实,理论落后于实践,以至于在开展工作中常常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甚至忘记了党员干部的职责,难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各级党组织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强化对党章的学习、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增强党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注重引導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把理论学习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敢于思考和勇于思考,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转变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拓展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人民群众对经济、民主、法治、教育、环保等都有了新要求、新期待。为了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待,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摈弃那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工作方法。一是要坚决清除“官本位”观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作风民主,办事公道,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合理述求。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办的事必须办,不能办的事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理解,不推脱,不扯皮。同时,要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估,为群众提供切实、周到、满意的服务。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这也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基层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滥用权力等一系列不正之风,这与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不良现象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机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党内生活的各种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这些制度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和落实,以至于一些不良风气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为此,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上,必须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狠抓作风建设。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说到底就是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问题。只有把纪律作风作为一种刚性约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打好这场严明纪律、改进作风的攻坚战,才能真正做到转作风、解难题、办实事,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基层党组織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弘扬优良作风,保持风清气正的本色。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管机制。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和党员干部的作风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上级乃至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也难以在基层得到真正落实。实践证明,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统监督机制起不到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监督机制和监督方法,会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结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创新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对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确保党长期执政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层党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理想信念、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作风,培养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更好地为人民

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联谊报,2017-10-28.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作风创新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