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赠李敏修行书条轴赏析
2020-11-10孙静张蒙
孙静 张蒙
新乡市博物馆,书画藏品颇丰,有康有为书法三件(套),两件(套)皆为赠汲县(今河南卫辉)李敏修所作。
《登南五台宿圆光寺》(图一)行书条轴,纸质,纵170cm,横75cm,为二级品,内容为:绝顶双峰峭壁悬,翠崖丹磴万松喧。下有茅庵禅寂者,先争一觉法方圆。后署:敏修仁兄同游终南绝顶圆光寺与兜率台下峭壁下圆觉茅广与僧谈笑题,天游化人康有为。末有两枚方印,上白文方印“康有为印”,下朱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赠李敏修行书五言对联》(图二),纸质,纵130cm,横31cm,为二级品,内容为:析理辨昭昧,秉心崇塞渊。上联右侧上部小字载“敏修仁兄”,下联左侧下部署“康有为”,末有两枚方印,上白文方印“康有为印”,下朱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一、康有为与李敏修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字广厦,号长素、明夷、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书法家。他进行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16载,归国后支持张勋复辟,立志实现君主立宪制,为人诟病。张勋复辟失败后,康有为政治思想落空,转而寄情山水,遍游全国,顺机游说各方势力,为其政治思想的实现作铺垫。1927年于青岛病逝。
康有为是清代末期碑学运动的领军者,著有书学著作《广艺舟双楫》,前瞻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书坛的沉寂,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他推崇碑学,首倡北碑运动,打破了几千年来贴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书法被称为“康体”。
李敏修(1866-1943年)名时灿,字敏修,号闇斋,河南汲县(今新乡卫辉)人,是清末民国時期河南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光绪18年考中进士,次年任刑部主事。拥护康梁维新变法,曾出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长兼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资政院议员;民国建立后,又出任过河南教育司司长和北洋政府的参议员、众议员等。
光绪28年,李敏修在河南卫辉创办经正书舍,培育学生千人,影响深远。经正书舍作为当时河南省唯一的新型书院,是对“唯科举论”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抗衡与挑战,不仅开阔了时人眼界,还培育了大量英才,为后期河南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李敏修先生一生从事教育,除了创办经正书舍,还曾受聘长垣寡过书院,武陟致用精舍,禹县颖滨精舍,淇县淇泉书院,开封明道书院等。此外,还在洛阳创办“河洛学社”,在开封创办“中州公学”、“劝学总所”等,被称为“一代耆儒”。
除了心系教育事业,李敏修先生也为河南省文献的辑录与保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他花费多年精力,将各地征辑来的资料进行挑选、分类、归纳,按照传统习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整理成《中州文献》。时值战乱,为保护《中州文献》,李敏修冒着炮火将其从北京运往家乡汲县保存。解放后,其子李季和,又将全部文献慷慨献给平原省图书馆(现新乡市图书馆)。李敏修等人征辑整理的《中州文献》,不仅保存了清代中州文献资料,也留存了清代中州文化,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作用。时人称“先生之功,在乡国化洽远迩,固可与日月冈陵同其贞恒”。
二、康李二人同游陕西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康有为的“保皇”思想落空,他开始到处讲学游玩,伺机游说各方军阀,想要找到一个能帮他实现政治理想的人物。吴佩孚是他的理想人选,因此康有为数次拜访吴佩孚,并在1923年吴佩孚50大寿时亲往祝寿。一时之间,康吴二人交往甚密。因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获胜,直系军阀获得北洋军阀政府的绝对控制权,因而作为直系头目的吴佩孚正是权势滔天之际。
1923年秋,康有为再次拜访吴佩孚,希望吴能够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此时吴自顾不暇,便将康推给了当时的镇嵩军统领、时任陕西省长、督军刘镇华。
刘镇华(1883-1952年),字雪亚,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清末曾中秀才,科举废除后又入直隶保定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中州公学(为中州名儒李敏修筹建)任庶务长,1908年参加同盟会。在陕西当政期间横征暴敛,胡作非为,人民怨声载道,发动“驱刘”运动。刘镇华为缓和矛盾,并讨好巴结吴佩孚,便邀请康有为到西安讲学,又请李敏修陪同,康有为欣然前往。
刘镇华对康有为的到来非常重视,派万纯安、张鹏一、李仲三等在潼关恭迎康有为,陪同游览华阴、临潼等地名胜古迹。
11月5日下午,康有为抵达西安。刘镇华亲率各界名流恭候,盛况空前。康有为在西安两个月余,祭文庙,谒周陵,游览泾阳、三原、礼泉、茂陵、富平等地名胜,到卧龙寺讲学,一直宴饮不断,且来者不拒,留下大量的书法墨宝。后因发生“盗经”风波,西安对康有为多有怨怼,康有为不得不在1924年1月8日早黯然离开西安,结束了两月之久的陕西之旅。
李敏修作为陪同人员,与康有为在河南汇合,之后全程陪同康氏陕西之旅两月有余,共同讲学游玩。在西安讲学时,除了康有为讲经谈学,李敏修也常讲做人、治事、治学,并受到西安学子的欢迎。在西安宴饮时,有一次刘镇华向康有为敬酒,康有为摇头拒饮,说:“雪亚(刘镇华的字),你的恩师(指李敏修)在家乡有志于学,办经正书社造福桑梓出了名,可是学成德尊啊!师道尊严,你应该先给恩师敬酒才对”,由此可见康有为对李敏修的尊重与认可。
在此期间,康有为留下大量诗作和墨宝,其中就包括赠与李敏修的诗作。
三、康有为赠李敏修行书条轴赏析
由《登南五台宿圆光寺》行书条轴的署款可知,该行书诗作是1923年李敏修陪同康有为讲学陕西时游览终南山圆光寺赠李氏所作。
康、李二人游览秦岭终南山中段支脉的南五台山圆光寺,边走边交谈学术救国问题。康有为开玩笑说:“敏修兄,你那个书舍名字叫的好:经正,经正,经不正事不成。学绝道丧了,还有什么仁义?上无理下无学,大家都不悦学,我们二人不都失业了吗?还有什么学术?还有什么精神?还有什么学者?”康氏一番言论引起大家共鸣,纷纷称赞喝彩,李敏修也开怀大笑,称赞康氏高论。康有为在圆光寺又与一觉法师探讨宗教问题,最后有感而发,伏案赋诗题词赠与李敏修,即新乡市博物馆所藏的:“绝顶双峰峭壁悬,翠崖丹磴万松喧。下有茅庵禅寂者,先争一觉法方圆”,康有为《登南五台宿圆光寺》诗共四首,该诗为第二首。
该条轴行草兼备,诗书印俱佳,气势开展,浑穆大气,充满阳刚之美。用墨枯润相间,黑白相倚,布局亦有巧思。该幅行书条轴不仅是康有为晚年书法的得意之作,更是康、李二人拳拳情义的见证。
《赠李敏修行书五言对联》内容为:析理辨昭昧,秉心崇塞渊。“析理辨昭昧”源自南朝宋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智哉众多士,服理辨昭昧”,意为分析道理、辨明是非。“秉心崇塞渊”源自先秦《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意为“崇尚实际,踏实深远”。“析理辨昭昧,秉心崇塞渊”囊括了康有为对李敏修的高度评价。该幅条轴字迹平整端庄,体阔势宽,布白得当,疏密相宜,既有魏碑风姿,又含隶书笔意。从书法风格来看,应为康有为晚年作品。结合康、李二人生平,推测该幅行书对联亦为两人同游陕西时赠李所作。
李敏修先生为河南一代耆儒,高风亮节。建国初期,家属秉承遗志,将其珍藏的古玩数百件,悉数捐献给当时的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并发给奖金50元(1000斤小米折价),以示嘉奖。1958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书画等纸质文物移交新乡市博物馆收藏,至此两幅书法作品安家落户。
《登南五台宿圆光寺》行书条轴和《赠李敏修行书五言对联》不仅是两幅珍贵的康体书法墨宝,更是康有为、李敏修两位当世名儒拳拳情义的见证,亦是民国时期动乱时局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作者供职于新乡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