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0陆轶

高教学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实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通过研究同步实施完全学分制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学分制模式下充分融合,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深度融合,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的稳步运行,以期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职业技能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120-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raditional academic year credit system is facing more challenges to satisfy the characteristic demands of the students. Also, the traditional "theory-practice separation" teaching module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mbined reform of full credit system and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tries to build a deeper integration of degree education courses and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therefore helps to improve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high quality and creativeness.

Keywords: full credit system;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模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选课大多在理论课程中开展,而在实践课程中鲜有应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理论教学是实践的基础和知识储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强化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升华。传统的高职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随着飞机维修行业企业对个性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快完全学分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改革进程,以便在理实融合的教学体系中更好地突出行业特色,尊重学生的素质特点和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完全学分制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出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度,依次经历了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两个阶段。2013年,厦门大学陈涛博士在《再探学分制——学分制的形成、发展、问题及展望》中反思了以往学分制改革中“误入歧途”,并从学分制的发展和本质上重新对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研究[2]。2014年,武汉大学朱雪波博士在《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中从课程、师资和管理等角度对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中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3]。2016年,赵琼梅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对学分制进行了探索[4]。到目前为止,理实一体化改革后的学分制应用鲜有研究。在完全学分制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決的问题:

第一,可供选课程数量不足。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目前由于学校教室、实践器材设备等硬件的短缺致使可选课程数量不足,影响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

第二,师资短缺。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配套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够量、够质的师资加以匹配。而优质教师数量,特别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成为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一大短板。

第三,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和设施陈旧。民航业发展迅速,新机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意味着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训设施往往大幅度落后于行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成长。

第四,教学管理难度增大。由于完全学分制倡导自主选课,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学院、跨年级选课,及课程的改选、退选、评价工作大幅增加,致使课程安排、教室安排、实践实训安排、成绩考核、学籍管理等工作量成倍增加。

二、完全学分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传统的学年学分制下,学生仍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弹性不够,致使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选课与授课都比较困难。为提高教学改革质量,必须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真正融合、课程模块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专业课程与1+X证书融合、创新性实践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建设。

(一)理论和实践课程在完全学分制下的高度融合

院校部分专业课程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后,由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边界已经模糊化,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某个理论知识模块后随即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但目前理论课大多采用大班教学,如果由同一位教师包办理论和实践训练教学,会造成实践训练浮于形式,既不能很好地支撑理论教学,还会带来巨大的实训安全隐患。全程化的选课选老师制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院校可组建一个覆盖全部理论和实训教学模块的动态教师库,每门课程的理论部分至少保证有两名或以上的教师可供学生选择,对应的实训教师人数则需更多。学生在学习完某个理论知识模块后,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在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中自主选择实训教师及上课时间,完成对应的实训内容。每一位实训教师的可选学生人数受到选课系统的严格限制,确保实训教学效果,并可较好的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安全。不同的理论、实训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统一评价标准。完成某个模块的学习后,学生继续开始下一个理论模块和实训模块的学习。

为切实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还应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以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为抓手,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引领新时代信息化教学。建立完整的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打破优质课程教师短缺和课程时间冲突等客观限制因素,方便学生自主选课,并可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学习。

(二)拓展学历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与职业技能证

书培训深度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1”是学历证书,“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两个并行的证书体系,而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5]。

因此,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统筹考虑学历教育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训实践项目和标准、师资授课安排等,做到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学历教育课程侧重于知识的积累,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1+X制度实施的最好载体。

由于学历教育和技能证书培训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在制定本专业1+X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同时加入课程列表,并定义为专业选修课。充分利用完全学分制的优点,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学生只需选学一次,成绩互认,使不同需求的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此举既能促进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证书培训课程的有机融合,又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的有机衔接,做到两种体系的互融互通,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同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缩短培训周期,真正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培训的一体化。如图1所示。

在民航维修领域,飞机维修从业人员需考取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飞机维修执照。我校具备民航局飞机维修执照培训资质,也是执照考试的考点单位,可开展飞机维修执照理论与实作部分的培训与考试工作。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专业拓展课设置为面向飞机维修岗位的职业技能型课程包,报考飞机维修执照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进行学习,也可将专业拓展课程即执照培训课程取得的学分与学历教育课程所需取得的学分进行置换,是我院实施民航特色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专业拓展课基于飞机维修岗位调研与职业能力分析,研制出若干飞机维修岗位技能型课程包,涵盖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等专业和执照考试方向,分别代表对应专业目标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从中选择最符合自身兴趣和个性特点的课程包进行学习,在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学分,既能作为取得学历证书的学分使用,也能成为维修执照培训课程的学习经历和评价结果。

(三)创新性实践

创新性实践是高职院校为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属于特色实践课程,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一系列校内、校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融合,营造课堂、企业多维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创新性实践需配合导师制改革,导师不仅可以对学生在选课等学业方面加以指导,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可以指导学生创新性实践方案,确保相应的实践方案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导师还可以将自身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习热情。

创新性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院校应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作为试点,鼓励教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打造创新团队。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逐步完善薪酬制度改革,鼓励创新团队多开课,开好课。

三、构建契合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制度保障

教学管理系统的改革离不开教学管理平台平稳运行的保障,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平台包含课程资源管理、选课系统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和学籍管理五大模块,如图2所示。

其中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包含了PPT、微课、试题等资源的上传和下载;选课系统管理模块负责提供教师信息,供学生选课,也提供了退选和改选功能;教学过程管理包含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模块,课前模块提供了预习功能,课中模块提供了课堂签到、提问、抢答、小组讨论和测试等功能,课后模块提供了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可通过平台进行答疑;教学评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师生互评;学籍管理系统是对完全学分制的支撑,可以实现基于学分制的学分统计,跨学院学分互认等功能。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还可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也纳入学生选课学习及教学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为保证选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须有相应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措施。学分制改革涉及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和考务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制度。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是研究学分制下的教考分离考试制度。为防止学生避难就轻,有效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修读课程的质量,必须将教学与考试分离,提高考试成绩的公平性与可信度。学籍管理是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应根據学生修读课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提前或延期毕业、休学、复学、降转等相关学籍管理规定,确保学分制的高效有序运行。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完全学分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分制教学模式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深度参与院校的教学过程,才能达成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局面。为此,必须建立和健全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设置实训实习项目的合作机制,使学校的教学行为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为依据,为学生量身打造工学交替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及企业跟岗、顶岗实践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同时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学校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的良性对接。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与实践,既能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又能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企业,走上工作岗位。

五、结束语

完全学分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学校要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以完全学分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改革为目标,以大力推进“1+X制度”的实施为抓手,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管理系统建设为保障,实施“理实一体化、信息化、学分制”三位一体化改革,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12-12.

[2]陈涛.再探学分制——学分制的形成、发展、问题及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13(9):58-62.

[3]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文摘,2015(2):63-64.

[4]赵琼梅.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学分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10-114.

[5]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分制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为例”(编号:GDJG2019299,主持人:陆轶)

作者簡介:陆轶(198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航空机械、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