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视域下高校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重塑与发展

2020-11-10高锦飚黄桂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5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教学团队教研室

高锦飚 黄桂成

[摘要] 基层临床教学组织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其建设与发展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相关规划设置和职能定位与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变革已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与设计。在医教协同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需要以协同育人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及临床教师教学学术成长为核心,以临床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主要手段,从理念更新、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学术共同体建立等方面推动重塑与发展。

[关键词] 医教协同;基层教学组织;重塑;教研室;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9(a)-0061-04

[Abstract] The basic-level clinical teaching organization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but thei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and the relevant planning and function positioning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so it is urgent to rethink and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and in-depth advancement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s the orientation, an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academic growth of clinical teachers as the core,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as the goal, and tak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s the main mean, from the idea renew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orking mechanis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building, etc, to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remodeling.

[Key words]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 Basic-level teaching organizations; Resto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Teaching team

醫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持续推进。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中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再次强调医教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医学人才培养全面转向“5+3”模式,医学生培养的主阵地从高校(书本)逐渐转移到了医院(临床),临床教学环节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临床教学的基础执行单位,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建设及发展对“医教协同”的深入推进及落地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新时代高教40条[3]明确提出“因校制宜,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因此,关注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是我们高等医学教育者必须重视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基层临床教学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反思

1.1 在组织基本功能方面,行政化倾向显著

基层临床教学组织以临床教研室为主,依托于医院的二级或三级业务科室建立,人员构成以一线临床医生为主,教师队伍都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兼职教师,为便于管理及工作开展,教研室负责人基本由科室负责人兼任[4],其实质上是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的复合体,如何平衡医疗、教学、科研的权重,一直是基层教学组织面临的难题[5]。在实际工作中,囿于教学意识、教学能力以及时间精力分配等原因,学术职能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主要表现是,教研室日常工作以被动组织实施教学,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等相对少见,在教学学术职能发挥方面存在缺位现象。

1.2 在组织建设规范化方面,实际执行不到位

规范化建设是职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尽管有基本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如日常教研活动没有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时有时无,观摩教学、督导听课、教学研讨等流于形式[6];教学规划、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缺少详细记录,教学档案不完备;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激励措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其一,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规章简单套用了学校普通教研室的制度,没有结合临床的特点进行完善;其二,各岗位职责权限以及协同配合等制度不够明晰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其三,执行监督不够,组织自身建设不受重视等,需要以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组织效能。

1.3 在组织创新改革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变化

国家层面“5+3”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实施,都依赖于基层教学组织的最终执行,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而基层临床教学组织因为教改参与度不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始终以不变应万变,缺少对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方面的研究,现有组织架构、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能力等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亟待革新。

2 重塑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必要性

结构决定功能,组织结构的优劣及其发展都将制约整体功能的发挥[7]。医学人才培养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临床教学的质量提升、医教协同的深入推进最终取决于临床教学组织的建立运行是否满足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是否适应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变革要求。进入卓越医生培养2.0时代,如何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其关键基础在于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2.1 顺应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8],高校附属医院逐渐承担了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9-10]、本科毕业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培养)等越来越多的临床教学任务,教学职能愈发凸显,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全面转向医院已是重要趋势。在此大背景下,面对每个阶段的不同教学任务,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工作,保证每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如何加强每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实现一体化融通培养,确保人才培養目标顺利达成,都离不开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有效支撑,这是医学教育规律使然,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持续发展进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

社会发展进步催生医学模式不断演进,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模式,存在着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知识向能力迁移不够、不利于临床思维养成等弊病。为此,国内外不少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试验了新的教学模式,如以系统/器官为中心,或以疾病、问题为中心跨学科的综合性医学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不少经验[11-12]。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临床教学组织机构,因此,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赋予基层教学组织新的内涵,助力优质临床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主动适应医学教学模式变革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

2.3 提升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

临床教师是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教师大多是高校附属医院的一线医生,医学专业知识丰富,但是绝大部分未经过正规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且缺少足够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向临床能力迁移和转化,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2018年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启动[13]标志着强化教学培训已成为提升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教学培训主要是由高校或附属医院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组织层面的传帮带、团队教学研讨等大多有名无实。如何紧贴临床教学实际,充分发挥组织团队在临床教师教学成长中的作用,需要我们思考实践。

2.4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意识的需要

临床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学校及医院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实施,诸多措施如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准入、中期检查及结束考核等,基层教学组织仅是配合完成任务。这样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存在着管理重心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14]。作为教学的最终执行单位,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直面教师和学生,对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天然具备全面及时的优势——能随时掌握了解教学过程的全方位信息、能发现并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根据临床教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开展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因此,让基层教学组织树立责任在我的意识,充分调动发挥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完善以基层教学组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是我们应当努力的目标。

3 重塑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实施路径

在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及高等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下,以深化医教协同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师教学学术成长为核心,以临床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主要手段努力构建基层临床教学生态系统,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的重塑与发展。

3.1 加强理念建设,营造协同育人氛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理念上达成一致,形成统一共识,才能更好地指引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是充分认识基层临床教学组织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其内涵式发展与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推动教学组织的发展变革,从组织变革中要效益,提升组织工作效能[15]。二是将协同育人理念渗透进基层临床教学组织的各环节各要素,形成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串联起各要素,让协同育人理念在工作环节中充分彰显。三是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组织氛围与组织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氛围有利于组织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发展,因此,积极营造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组织氛围,将有助于确立教学学术地位,在基层教学组织层面形成制度衔接、资源融通、医教互动的良好局面。

3.2 优化组织架构,凸显学术职能

高校现有主流教学组织架构“学校-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研室”是按照行政管理的思路来设置的,利于行政职能的发挥。然而,学术职能的应用却是类似于“学会组织式”[16]的逻辑运行方式,将二者混合在一起必然会引起矛盾冲突,平衡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学术职能为代价。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现有临床教研室的教学学术职能单独剥离出来,成立临床教学团队[17],专门并且只负责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控制、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组织建设以课程为导向,完全服务于教学需要的团队,其可根据教学实际跨学科甚至跨单位灵活组建,同时,将原临床教研室的行政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能整合回归业务科室,由业务科室统筹行使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学科(专科)建设职能,为教学或科研提供支持与保障。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厘清职能定位,让学术更加纯粹,将有利于基层教学组织更好地聚焦于临床教学的开展实施,在提升临床教学效率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紧跟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更加灵活的组建教学组织,为临床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参与跨学科教学提供组织支持[18],如适应整合教学发展趋势而跨学科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等。同时,改革没有打破现有行政管理体系,推行阻力较小,具备可操作性。

3.3 明晰权力责任,保证组织运行顺畅

在优化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上优化整体制度设计,在医院层面通过绩效杠杆、医疗职称与教学职称挂钩等措施强化全员参与教学、重视教学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实行教学团队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首席负责制[7],赋予教学团队负责人与其责任相匹配的权力,如赋予教学团队负责人使用教学绩效杠杆、实施课时分配及认定的权利,以获得调动支配教师参与教学的能力;给予负责人优先晋升高级教学职称的激励措施,调动负责人本身的积极性等。建立实施附属医院主导-团队自愿申报-定期考核-滚动发展制度,促使教学团队始终保持教学活力,形成组织内部要素、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我调节的自组织、自适应系统[19]。

3.4 完善工作机制,多层次协同育人

基于组织架构创新改革的同时,优化协同机制,在教学实践层面强化组织内外部协同,一是在宏观层面,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不同附属医院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的大课程教学团队,制度化、常態化开展集体备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统筹整合各方优质临床资源,通过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立典型病例库等形式,将优质临床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二是在中观层面,加强单个医院内部不同课程教学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如实施教学联合大查房、教学会诊制度,或是适应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发展趋势,组建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团队等等。三是在微观层面,围绕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内部加强研讨设计,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使用课堂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技能训练等教学形式,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各教学环节的前后衔接等,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3.5 构建学术共同体,搭建教学成长平台

医疗、教学、科研是高校附属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互相支持,互为影响。医教研融合是高水平附属医院的重要特征,体现在临床教师身上,就是实现医教研综合学术能力的融通一体。但是,仅仅依靠临床教师个人力量很难做到这一点,需要团队的力量作为支持。正如前文所提出的改革设想,将原有临床教研室的师资培训职能整合回归业务科室,由业务科室统筹培训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层面实现医疗、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有利于临床教师快速成长的学术共同体[20-21],搭建临床教师成长平台,培育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于医教协同育人,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关键支撑。

3.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潜能

教与学是天然不可分割的矛盾体,注重学生能力养成需要教学组织以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组织、管理、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医学生学习成长的特点,围绕临床综合能力养成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临床教学形式,大力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基于实例的学习法(CBL)、以讲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TBL)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及技能训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逐步内化形成临床综合能力。

3.7 评估与激励并行,促进组织建设

现有附属医院教学水平评估基本是从医院整体层面开展评价[22-23],其中有关基层教学组织的评价内容仅仅体现在教学档案建设方面,无法准确全面反映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深化医教协同育人的前提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组织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合理恰当的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估结果反馈指引组织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必要的激励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组织年度优秀基层临床教学组织评选,开展教师节慰问表彰活动等。

4 小结

医学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工程和协同工程,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卓越医生培养进入2.0的新时代下,以基层临床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赋予基层临床教学组织以新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其定位和职能,将是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17-07-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l.

[2]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3]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 887.html.

[4]  毕小燕,王振维.附属医院临床教研室主任职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655-1657.

[5]  娄坤,谢晓东,邓存良.加强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研室建设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606-607.

[6]  叶子冠,徐米清,陶怡.临床教研室管理模式现状和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206-208.

[7]  陆国栋,孙健,孟琛,等.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58-65,91.

[8]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4-6-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11/178832.html.

[9]  李晶晶,纪春岩,司海朋,等.一种三位一体的整体化临床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79-80.

[10]  高锦飚,徐俊良,黄桂成,等.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19-21.

[11]  任牡丹,王渊,和水祥,等.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 11(11):69-70.

[12]  梅武轩,胡振武,彭少华,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618-620.

[13]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8-05-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4/201805/t20180509_335476.html.

[14]  杨菊仙.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价值取向与途径策略[J].江苏高教,2011(6):79-81.

[15]  步社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7):69-73.

[16]  徐毅鵬.质量观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反思与重构——《大学运行模式》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29-35.

[17]  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10,2(2):97-99,108.

[18]  叶子冠,徐米清,陶怡.临床教研室创建内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经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5,96.

[19]  吴小贻.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系统的生态学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45-48.

[20]  韩旭,汪悦,张来根,等.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床边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57-59,63.

[21]  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30(10):57-61.

[22]  邓卫红,王志龙,张珍,等.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20, 58(7):149-151.

[23]  张宏如,黄桂成,文庠,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2):96-97.

(收稿日期:2020-02-19)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教学团队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