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0-11-10李丽白东清徐海龙谭照君
李丽 白东清 徐海龙 谭照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文章就在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要素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将其融合路径加以论述,即: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设置构建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立足点;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协同为主要原则;课程内容要强调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三维一体;学科专业评价要针对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主视角进行。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价值与关键要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028-04
Abstract: As the reform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ofessionals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work,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as also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path through four aspects, namel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ynerg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should emphasize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s should be aimed a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onducted from two main perspectives.
Keywords: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value and key elements; path
引言
早在2015年,李克強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就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我国高等教育高度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号召,开始摸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实现了体系化发展,正在迈向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道路。为此,如何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就成为了广大学者不断深入思考与研究的新方向,文章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专家、学者、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
(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全面迈向创新创业型成才培养之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会迈向的一个新台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当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主体,承担着高校人才双创素养全面培育的主要任务。而全面做好高校人才专业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如何让这一根本宗旨能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更加熠熠生辉,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进来则是关键所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就会体现在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这显然是我国社会发展最为紧缺的人才,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在。
(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面向学科专业性
面对当今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一时代大背景,“创新”二字无疑是推动时代发展的灵魂所在,不仅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更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创业自然成为大势所趋。面对时代发展大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人才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业精神的全面培育显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加之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高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之相融合势必会形成人才专业性更强,双创素养更加突出的人才培养新局面,这显然是我国各领域迈向并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姿态的动力源泉所在。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兼具系统性和完善性两项
特征
随着我国进入到创新创业发展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随之变得更为艰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从学科教育教学层面展开工作显然不利于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真正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之中方可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此,这也就促成了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自身的系统性与完善性也得到了直观体现,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教育与引导作用更加细化。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要素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具备创新创业属性
伴随2015年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已经迈向了“双创”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学科、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深化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确保能够与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发展之势,而这也恰恰意味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保持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此期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深深立足于人才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的强化,更要在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创业精神的培育上下大力度,构建出一整套适合双创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还是在构建标准上,都要以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为依托,以全面增强创新创业素养为重要出发点,进而充分展现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属性,为高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体现自身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性同步
从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来看,“一专多能”显然是最为根本的任务,也是最难完成的任务,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才专业能力的高尖端培养、大面积辐射的难度巨大,特别是在当前双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在“一专多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这就需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中,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又要展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性。为此,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关注另一个侧重点,就是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相同步,更加直白的讲就是专业课程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进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显然是真正做到二者深度融合关键要素之一。
(三)专业教育评价的范围要涵盖创新创业教育领域
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完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在,但是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必须得到高度关注,这就是专业教育评价工作,因为这是人才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为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中,必须在专业教育评价工作中做出系统性的调整,让评价的范围能够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此期间,无论是在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上,还是评价体系构建的标准、评价方法的制定、评价内容的完善方面,都要体现出推进人才双创素养这一核心目标,由此方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既能具备高尖端的专业素质,同时又能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业精神,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要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立足点
毋庸置疑,教育模式所代表的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合,首先应在教育模式上加以确定。在这里,本研究将专业教育模式作为立足点,强调教育模式的构建要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方向,也就是说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来进行,由此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化,更能具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模式构建原则上,要以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增强双创素养为基本原则。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构建的道路中,必须将明确构建原则放在第一位,因为原则中体现出为什么构建该教育模式,是人才培养大方向的直观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中,教育模式构建原则必须强调人才的专业化发展和双创素质全面培养为基本原则,指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体现出人才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要展现出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培育的侧重性,这是高校人才走向社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二,教育模式构建标准上,要以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和双创型人才培养标准为中心。眾所周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在创新创业教育型人才培养上也有着明确的标准,为此高校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必须将这两项人才培养标准作为重要的依托,从而确保高校专业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彰显出促进人才专业化和增强人才双创素质两个重要大方向。
(二)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协同为主要原则
在明确专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接下来高校就要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做出系统化部署,进而确保人才学科专业业务水平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能够保持相互协同,为高校各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此期间,具体实践操作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课程结构要保持高度的完善。课程设置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这是课程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中,专业课程设置就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其间,在课程结构上,既要将专业课程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也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才能形成一套适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第二,结构内部要体现出系统性和协同性。在明确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针对具体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其间,既要有专业理论课、校内实训课、专业实践课,同时还要包括创业知识理论课、创新能力培育课、创造性思维培训课等等,课程设置要保持相互协同的关系,确保高校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之相匹配。第三,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结构内部的弹性空间。在做好课程内部结构相关课程的设置工作之后,高校专业课程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到课程之间要预留出弹性空间,以便出现课程教学时长延伸或缩短的情况能够合理做出调整,以此为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并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效性。
(三)课程内容要强调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三维一体
就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时代大背景而言,专业教育并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条件,通过以上论述已经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教育模式上,核心课程设置上都已经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为此,在这一高校人才培养大背景之下,课程内容必须加以全面完善,由此方可确保人才培养的过程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色彩,其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三个维度,实际操作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做到内容之间的深入拓展,探明内容的相关性所在。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课程内容普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要确保人才在接受课程内容时能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广大高校专业课教师必须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员共同深入挖掘课程内容,通过相关的拓展让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展现出来,为课程教学的内容相互融合提供根本前提。第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确保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能够启发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在探明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要保持内容设置的“双主体”性,就是课程内容之间要做到能够具有相互的交叉点,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逐步进入到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这显然是创新创业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最为有利,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
(四)学科专业评价要针对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主视角进行
从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往往是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高校人才丰富自身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的最直接途径,但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这就是学科专业评价,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在。为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中,不仅要在专业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做到充分融合,同时还要针对学科专业评价工作进行全面调整,尽力适用于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评价体系。在此之中,主要操作应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在评价原则上,要与专业教育模式构建原则相一致。由于学科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确保人才培养大方向始终保持正确,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评价原则的制定中,必须要以专业教育的初衷为根本,也就是说在创新创业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道路中,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依然要以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增强双创素养为主。第二,在评价标准上,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双创型人才培养标准。从双创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根本目标来看,专业化和双创素养的全面培育显然是终极目标。正因如此,高校在创新创业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中,学科专业评价的标准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而为人才培养树立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第三,在评价方法上,要做到多主体评价。随着评价原则与评价标准发生变化,评价体系构建中的评价方法也必须做出全面的调整。其间,不仅要将学校、教师、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同时还要将政府、社会、创新型企业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参与到各项评价之中,进而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的融合提供有力依据。第四,在评价指标上,要体现出两个重要侧重点的延伸。评价指标作为学科专业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评价结果最终形成的直接作用因素。为此,在构建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才专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养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培育四个方面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同时再根据各项一级指标详细划分出二三级评价指标,由此确保最终评价结果更具指向性和客观性。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观点不难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其价值非常明显,是我国培养适合当代与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有许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去面对。其中,专业教育模式的全面构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学科评价工作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就是最为明显的体现。为此,如何确保上述四项工作的不断深化,就成为不断加深二者之间融合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广大专家、学者、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更是我国高校培养更多高质量创新创业型学科人才的重要保證。
参考文献:
[1]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4-15.
[2]路敏.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2017(7):76-77.
[3]马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5):30-30.
[4]张锦文.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15-18.
[5]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84-8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关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编号:2019SK017)
作者简介:李丽(1981-),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白东清(1970-),女,汉族,河北迁安人,博士,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和科研;徐海龙(1980-),男,汉族,辽宁北票人,博士,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渔业资源生物学;谭照君(1985-),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