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2020-11-09姜楠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

摘要: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建设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以此实现中高职的协同发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和中高职课程缺乏统一性等问题,导致接受中高职连续教育的学生,无法有效衔接中高职所学内容。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探讨中高职衔接面临的问题,提出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策略,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问题;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亚专业水平人才。然而,从一个教育水平(中职)过渡到另一个教育水平(高职)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职业这个概念意味着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包含着变化和调整。每个人的能力、天赋、价值观、抱负和动机都不同,职业教育反映了这些差异。为了改善学生在连续学历之间的过渡,减少接连不断的教育水平之间的界限,不仅需要处理当前和将来的专业核心任务,而且还需要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就业能力等方面,实现无接缝式人才培养。[1]

1 中高职衔接面临的问题

1.1目标定位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进行的。缺乏有关现在、未来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信息,限制了职业教育的范围。因此,学生在连续学历之间的过渡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可能与选拔学生以及限制后续教育课程的录取有关。由于各个教育组织之间的合作不充分,以及针对连续教育(子系统)的不同立法,可能无法调整连续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技能可能未达到后续计划要求的水平。缺乏学生进行后续计划(或一般教育)的动力;学生可能对可能的后续计划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期望,并且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工作或职业没有清晰的想法,职业导向和指导可能不足等。[2]但究其本质,主要还是由于现阶段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所导致。

1.2课程缺乏统一性

在中高职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论教学中,由于不同阶段和不同院校之间,课程缺乏统一性,使得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把握,及其综合运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对各项独立学科的综合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磨合。[3]此外,教学设备方面,实训室的设备相对比较基础,与各企业不断更新的设备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很多进行连续职业学习的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无法直接上岗工作。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2.1采用新的职业能力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中高职衔接途径,可以定义为“将循序渐进的教育课程合并为新的教育课程,持续的途径以特定能力领域或科目,持续数年且涵盖多个资格水平的课程连续性为特征”。通过这样的持续学习途径,这些新的教育计划,以特定的连续并单独的教育计划,更紧密地联系和整合的方式建立学习,因为在整个计划中,简化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发展,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各个教育计划内容的真正融合。

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广泛采用职业能力标准,取代模块化认证体系。区别于一般性的学校教育,中高职学生的能力应参照职业能力标准,而不应参照通用性的考核标准。现阶段,我国各个中高职院校的考核形式不尽相同,但仍符合60% 的连续性考核和40% 的期末考核。常见的评估形式有测验、小测验、报告、小组讨论和实践,期末考试包括实践考试和理论考试。新的职业教育强调技术或实用的行业实践,具有更强大的学习环境(在学习内容、结构和范围、学习环境、处理活动以及教育计划开始时更广泛的指导方面更强大的元素。)特征。学员修毕课程后,将获职业训练文凭。职业能力标准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知识渊博、自尊和被认可的劳动力,精通并遵守行业标准和就业需求,以及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的认可和接受。

课程标准格式包括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学习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知道和能够做什么的具体声明,涵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学习标准是一种设定标准或学习质量和成就的指标,可以为每一个内容标准进行衡量,而表现标准则是专门针对应该评估的内容和所要求的绩效水平的陈述。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参考包括表现标准(学术)和能力标准(职业)。表现标准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标准,按照文件所设想的既定表现水平,取得有关学生知道、理解和能够做到或已掌握的程度资料。能力标准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是关于学生在一项任务中根据预先确定的能力水平(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获得的能力。

2.2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

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提高中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导向和指导的质量和强度。职业导向和指导应在学校中,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来给予更多的关注,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就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讨论不同的学习和工作观点,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种选择,以帮助他们为特定的教育计划做出选择,并激励他们遵循自己选择的教育途径。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一系列工作,而是構成一生的一系列事件狭义的解释,将职业等同于有序的职业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会进入更具挑战性、更负责任的工作岗位,同时利用之前积累的技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了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重大影响,应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指导,并应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环境的“统一架构”的一部分。然而,就我国的职业教育系统而言,职业导向和指导本身并不能解决与连续级教育课程的内容有关的脱节问题。这需要设计和实施新的持续学习途径,即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

传统的中职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通常是基于教科书、参考资料和其他不符合就业能力要求的材料,学生很少知道他们正在学习什么。这种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书本的章节、单元和其他部分的基础上,教师的授课和演示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很少的反馈,通常要求一组学生在每个教学单元上花费相同的时间。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供高质量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教师所给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间做出反应。与固定的课程体系相比,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是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的重要标准,因此,应该对学生的进度进行持续监控,并与他们定期进行讨论,目的是改变现有中职和高职课程混乱的现状,满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改革需求。

将现有的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按照“基本模块”、“通用模块”和“核心模块”的形式来设置,以此实现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系统化和一体化,实现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说,基本模块涵盖领先的工作场所沟通、领先的团队、谈判技巧、解决与工作活动有关的问题、使用数学概念和技术、使用相关技术、原则和政策等;通用模块涵盖程序,规格和使用说明、技术图纸和计划、执行测量和计算、职业健康与安全要求、安装和拆卸系统组件、定期维护等;核心模块涵盖修理刹车系统、维修汽油系统、维修冷却系统、修理离合器系统、修理转向和悬架系统、修理平衡系统、维修车灯和信号及雨刮器系统、维修柴油系统、修复发动机磨损以及修理点火系统等。这些课程设计与中高职衔接背后的总体思路相对应,更适合该特定目标人群,并提供更多的认知挑战,是缩短学生学习途径,作为有效的持续学习途径的特征的重要部分。

结论

综上所述,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适应汽车服务行业及新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强调克服各个层次之间的差异,在学生一个教育水平到另一个教育水平的学习过程中,做出明确的准备,改善学生在连续学历之间的过渡问题,以保证过渡流畅性。有鉴于此,设计和实施新的持续学习途径,最终的重点与中心还是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教学如何有效实施等方面,目的是确保课程的连续性,从而促进和简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习得以及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陈建,高俊莹.中高职衔接调研报告与结果统计分析[J].现代交际,2019(24):32-33.

[2]范志丹.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9,17(35):242-243.

[3]刘银芳.一体化背景下中高职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148-149.

作者简介:

姜楠(1985-),女,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

猜你喜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