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法初探

2020-11-09毛玉忠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法小学数学

毛玉忠

摘要: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接纳数学,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一发面,新时代的学生接触多,成熟早,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下面我从个人经验出发,就低年级教学方法,浅谈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一个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远不如他自己有兴趣的去探索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要促进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尽量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场景中,在老师的引導下,兴致勃勃地听课。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程《小兔请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小兔、小松鼠、小猴、小刺猬围坐在草地上准备吃果子。画面显示,小兔先端了三盘果子,又端来两盘果子,每盘果子有10个。这时,爱提问题的小兔要考一考其他小动物,并且调皮的说:“只有回答出我的问题才有果子吃。”接着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这时贪吃的小动物们急了,转向屏幕,向小朋友们求救:“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指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算式是:30+20=。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又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的流淌。

其次,数学教学应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先启发学生:1到10这几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接着让学生互相观察,相互交流。最后,学生发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1个脑袋,2只眼睛,10根手指。个别细心的同学还发现:2个鼻孔,衣服上的4个纽扣。又如,在教学“数100以内的数”时,我先启发学生:我们每人有几根手指?学生回答:10根。接着我问:谁能让大家看到100根手指?学生汇报:找10个同学。于是我找10个同学上讲台来,让他们伸出全部的手指,其他同学10个10个地数这100根手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也更好地理解了“10个十是100,100里有10个十”这一概念的含义,对数学有了亲切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从多方面找素材和多让学生找数学,想数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再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现阶段,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其特有的形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尽量满足学生的多种愿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在教学“认识七巧板”这一内容时,我教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副七巧板。首先让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正方形分割成七块再图上不同的颜色,就成了一副七巧板。整个过程,学生不仅积极参与,情绪高涨,对七巧板的组成和认识也更加深刻。对七巧板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图案,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另外,低年级数学中,对于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棒摆一摆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算法。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小棒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算法。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成为数学的点缀而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关注教学的指导策略。让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桥梁,实现动手操作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