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细微之处实现初中化学有效施教

2020-11-09张嫔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导入合作初中化学

张嫔

摘 要:在当前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为了真正地达到理想状态下的课堂,教师应当从导入、分层、合作等各个教学的细微之处出发,进行教育模式的调整,以便逐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导入;分层;合作

在传统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单向式,教师占据着课堂中的主要位置,将学生置于课堂中的被动、客体位置,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中被动接收知识的机器,以至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被挫伤,学生学习化学内容的效果也逐步降低。因此,为了改善以往化学课堂中的教育弊端,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质量,教师应当切实地从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进行课堂教育活动的优化调整,以便创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化学内容的有效施教。

一、优化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是教师展开教育工作的第一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学生会由课下的玩耍状态转移到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从而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上,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但是,如若学生在导入环节没有对新课产生认知的动力,那么可想而知,在之后的课堂中,教师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新课的教学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当前化学课堂中,为了让课堂在一开始就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教师就可以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让导入环节彰显应有的光彩,以便在抓住学生目光中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例如,在“运动的水分子”中,为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问题教学的方法,促进导入环节的优化设计。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下雨”“下雪”的图片,让学生在色彩丰富且与自身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中,迅速地将目光从课下转移到课堂。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有没有想过天上的雨和雪是从哪里来的呢?”“落在地面上的雨和雪又到哪里去了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投入更多的情感。紧接着,伴随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探究“水”的三种变化。

显而易见,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应用媒体技术和问题教学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地思索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质量。

二、细化分层,个性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也有着属于个人的学习经历,而这些经验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对同样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果较好,而有的学生则会对知识产生一般的学习效果。所以,在传统化学课堂中,教师采用无差别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全体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有效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教育,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中探究化学知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分层学习的模式,从而落实这一教育要求。

例如,在“原子的构成”教学中,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原子的构成”“原子质量的意义”等需要学生进行学习的知识点。之后,教师结合以往化学课程的教育经验,对班级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分析,指出班级中哪些学生的化学学习综合素质较好,哪些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一般等,为之后展开分层教育奠定基础。随后,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教师开展个性的教学方式,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師设定相对复杂的学习方式,以期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为学生设定相对简单的学习方式,以期学生可以完成对“原子的构成”“原子质量的意义”等基础化学知识的认识。

由此看出,在化学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调整合作,有效施教

从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发展沿革来看,不乏一些伟人的突出成就,但是,纵观历史长河,仍旧是团队、集体的合作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偏向于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依靠集体的思维和力量,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但是,反观目前化学课程中应用合作活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经常存在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合作活动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个人思维发展的情况,以至于合作活动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真正地让合作活动具备应用的价值,教师就可以对合作活动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有效施教。

例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教师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人体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为学生设定进行相互合作的主题“钙、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随后,教师先为学生预留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情况,对合作学习的话题进行分析,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紧接着,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以互补性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保持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之后,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讲述自己产生某种见解的原因,使得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当前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对教育结构进行分层,对合作活动进行调整等,都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但是,教师也应当切实地认识到,真正地实现高品质化学课程的建构,提升化学课程的教育实效,绝不是只依靠上述活动就可以落实的。因此,在之后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继续探寻细微之处的缺失,以便在逐步改进细微之处中,让化学课程的教学更精彩,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德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81.

[2]董佩霞.初中化学“感知—精确—高效”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2):13.

猜你喜欢

导入合作初中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