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在护理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020-11-09王思婷马秋平何凤秦明芳韦丽华李朝晖
王思婷 马秋平 何凤 秦明芳 韦丽华 李朝晖
摘 要: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支点践行教学改革,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临床情景模拟法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本科课程教学进行实地研究,着力于“行为研究导向”在护理本科教学应用模式的探索,将护理专业课程外语教学与专业教育有机对接,建设适应中医药院校需求的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护理双语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行为引导;双语教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130-05
Abstract: Tak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fulcrum, adopting the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BL and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he research conducts field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nursing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ing the applying patterns of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nursing, connect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build a new cooperative autonoumous learning model for bilingual teaching in nurs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bilingual teaching; nursing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美国教育家兰祖利1986年提出了优化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必须形成良性互动方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基于优化教学理论中“构建-探究式”教学实践模式而创建。
广西中医药大学根据优化教学理论,以国内外学者对护理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在国内其他高校已有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结合护理学院多年护理双语教学的方向和特点,开展适合民族地区中医药院校发展的护理双语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探索,以PBL结合临床情境模拟为主要方法,探索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侧重“教”与“学”的效果,实施了情景式PBL在护理双语教学的应用,构建了情景式PBL在护理专业临床双语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关注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中,从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突出对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和主创性的培养,使护理双语教学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二、教学理念
20世纪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论”认为,真正好的学习是要从“做”中学,教学应该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行为引导型课程教学模式借鉴杜威的新“三中心论”的教育思想,根据美国教育家兰祖利1986年提出的优化教学理论中“构建-探究式”教学实践模式而创建。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侧重人性化“教”与自主性“学”的效果,扎根人本主义,从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突出对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和主创性的培养;解绑纯理论教育,使“情境化”和“人性化”实践教育生根发芽,培养了学生“自发求证”的科学精神。
学校遵循“护理专业课程解绑纯理论教育,完成实践教育裂变”的原则,应用杜威的新“三中心论”教育理论,即“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建了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侧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围绕教育主体、教育路径、教育平台建设等开展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构建了教师教育“三者融合”(即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以及学生学习“四性合一(即主体性、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学实践
自2015年开始,广西中医药大学从实际出发,以培养国际化中西医护理双语人才为宗旨,探索了国际一体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对双语教学运作模式进行定位,并从涉外护理课程内容设置、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涉外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本院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护理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评价。选取护理本科学(英语方向)以及护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实践,探索了实景模拟临床情景下PBL在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在护理双语教学引入了PBL的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科学构建了一套适合贴近护理本科学生,符合教学现状的双语教学运作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想学、要学、能学、好学的习惯,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全面提高了涉外护理的双语教学质量。
行为引导型课程教学模式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心态,在教学方式和思维培养中多角度融入探究性成分,以期通过师生间人性化的教学互动以及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催化学生的自主感、创新思维以及求知本能,激发其被传统教育体制局限住的好知、切问和求证的科学态度和潜力,使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完善自主选择意识,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精准发掘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融入护理双语教学,凸显双语教学之“三性”
遵循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法,以护理专业教学与专业英语教育有效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实施护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教学内容整合把握“务实”原则,基于20世纪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论”,真正好的学习是要从“做”中学,教学应该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塑造学生学习主体性为中心,以护理工作真实问题为基础,建构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为核心理念的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承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要素,从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突出对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培养,使护理本科教学与综合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的功能,优选实训项目,将PBL教学法引入护理双语教学,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打破传统学科型知识结构体系,按学科的特点和功能,护理学院与临床附属医院护理部统一规划教学,立足于涉外护理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整合和优化,采用模塊化的内容安排,构建护理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融合的双语教学模块,同时注重将临床工作中的中医护理新技术、中西医结合护理新技能以及国内护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前沿信息吸收到教学模块中,使教学能够反映出最新的临床实践动态,凸显了双语教学的“实用性”。重点依托护理本科专业必修考试课程《内科护理学》进行研究,选取涉外护理本科专业以及护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实施教学实践,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临床情景模拟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完成了“知识传递”的四种转化:1.通过教师言传及学生听讲,完成了明确知识向明确知识的转化;2.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放手学生在“做中学”,完成了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3.通过PBL训练推动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实现教育理念的内化,完成了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4.通过临床实践的外显方式检验学生知识的顺应性,完成了默会知识向明确知识的转化。
教学方法体现以能力开发为本位,以实践为支点,以知识体系构建为框架。教师把学生置于临床问题情境中,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护理课程进行行为引导型教学,在教学中创造性地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临床情景模拟法,重点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能力以及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归纳能力,训练学生发展较高层次的自主思维技能,建构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基础,行为引导型教学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应变态度,达到了教以融汇,学则贯通的目的,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两个转向:一是由注重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由学习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后续自学,凸显了教学之“实践性”。
实践教学选择学校附属医院作为护理实训基地,遴选临床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掌握一定外语水平的优秀护士参与对学生的实地教学带教,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活动以科室为单位,以系统疾病护理为主线,应用目标教学、案例教学、同步教学、项目教学的方法,采用理论小讲课、护理查房、情境模拟、学习汇报、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与此同时,在校专任护理双语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学习,第一时间获取知识的更新,以教带研,在研中学,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真实了解临床对护理的最新需求,及护理技术日益发展对高级护理人才规格的要求,按照社会职业需求导向和护理专业理论体系为指导制定带教方案,根据护生思想意识和心理需求状态,有针对性的培养其临床思维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环节彰显鲜明特色,成功营造学习共同体。基于主体性教育论进行优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护理专业技能“用得上”为落脚点,运用临床实践真实素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搭建有效平台,教师灵活发挥“支架”作用,科学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教师陪伴学生充分享受探索与学习的乐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本质不仅非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求知的过程,“育人”犹胜“教书”,凸显了教学之“实效性”。
教学效果实现“专业性”到“人文性”的渗透。探索以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能力以及从实践到理论的归纳能力为导向的护理双语教学实训考核评价方法。每个教学模块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以及认知规律来构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处处体现思想在“行动”、操作在“行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行动化给学生在“做”中“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在“做”中考,以学生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作为背景实行动态化考核,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两个转向:一是由注重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由学习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后续自学。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凸显了双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建构-探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既优化学生教学,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遵循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法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试图从教学者“教”的改革和学习者“学”的兴趣培养两方面入手,把教育对象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教师拓宽了教育思路,而学生学会了自行求知,学生主体性得到提高,教师亦在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中得到成长,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更加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更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和创造,愈发激起教师从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中不断求变的内源动机与动力,继续为达到全人育人的境界和终身学习的目的不断努力。
四、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有效地解决多年来传统医学教育累积的通病,包括: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不致用、人文欠缺,教与学双导视觉下护理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其内源性求知本能与未觉潜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想学、要学、能学、好学的习惯,使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护理教师在探索中匍匐前行,成功地完成了“教书”到“育人”的角色转变,由以往单纯的教学大纲拥泵者、忠诚的教材呈现者切换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发现性学习的指导者,建立了“指导-参与”型教学合作关系,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通过富含众多内容的教学过程实时化、动态化互动,把人文精神、探索求变、团队效应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当中;同时在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给学生创造了极大可塑空间,逐渐改变学生被动性学习态度和考试驱动式学习习惯,充分发展锻炼了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学习主体性,学必习之,习以致用。
五、教学成果
基于“重抓1门护理核心课程,重点训练学生临床思维养成技能”的教学改革定位,转变教育思想,精准瞄准教学方法改革,找到一个具体真实的教改载体,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研究支点,践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完整性为原则,有效地解决本校涉外护理双语教学中医学专业术语的外语障碍难以跨越,传统灌输式双语教学的整体课堂效果和质量不够理想,学生学习压力大的突出问题,探索出适合本校护理专业较高效的双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想学、要学、能學、好学的习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普遍提高,创新性思维,科学研究能力逐步提升,多元智能得到长足发展,体现见表1。
护理学院自2005年开始至今一直与泰国孔敬大学护理学院实施互派大学生到对方实习或进修,通过与孔敬大学护理学院的深入交流合作,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增设针对东盟各国的文化课程推进护理双语教学,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先后近150人次的毕业生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巴西工作,有力促进了学校涉外工作的发展。
另外,教师教学团队在教改过程中普遍树立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医学教育的框架桎梏,形成敏锐的信息知识贮备意识,增强了在教学中应用医学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灵活驾驭线上线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临床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实践教学使用的案例仅局限于临床内科常见疾病,缺失学科系统之间的交叉,各系统之间的知识点没能很好的串联起来;与此同时,案例本身缺乏更宽泛的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层面的学习议题,医学人文性与医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契合度不够。
(二)学生学习效果问题
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没有达到能发现问题的水平,或者表达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积极性高但挫败感强,学生对新型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抵触和为难情绪,容易在自我怀疑和否定中慢慢丧失学习的动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在于短期知识的暴涨或者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学生对于这种教学理念必须要有一种完全的认知和自我接受,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领会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精髓。
(三)教师导学的问题
受长期思维定势的影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时不时由于传统“宣教”角色的惯性会控制不住有干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冲动,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引导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本质。
(四)双语教学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案例所提供的资料都是以英文形式呈现,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阅读书面英文材料有很大困难,对于在空余时间需要到图书馆、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文献和资料是学生普遍反映最辛苦的过程,因为他们对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学生都是查询中文资料然后翻译成英文进行讨论,这种用中式思维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和实质内容都跟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了不少的差距。学生在用中文去探讨病例的基础都尚未扎实之前就将学生导入用英文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本末倒置,违背了学习目的的初衷。
七、思考和建议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应从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突出对学生关爱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学生多元文化的适应及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课程教学与跨文化教育有机对接。
双语教师团队应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重组精练教学内容,将课程外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有机对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能应用传统中医护理的辩证观、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力。
此外,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教育方式上更重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教学课时分布,教学评价方式都由各个学校自行设定,尚无统一标准,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整个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性的定性描述以及测验成绩、视频观看时长的定量分析,且教学评价方式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探索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势在必行。建议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双语教学课堂质量评价标准。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应从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突出对学生关爱的培养,对护理本科人才预达到的标准做出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参考文献:
[1]舒康云,陶永元.兰祖利“三元人才理论”及教学模式建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0):86-92.
[2]邹红军,柳海民.杜威的“探究认识论”与探究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5):56-70.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黄钢,关超然.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董卫国.临床医学PBL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王思婷.探究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PBL模式[J].中医药导报,2017,23(06):123-125.
[7]王思婷,李朝晖,马秋平.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引入PBL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2):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