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2020-11-09渠立权雍新琴张庆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

渠立权 雍新琴 张庆利

[提要] 虽然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但仍面临角色边缘化、特色不突出、师生结构不合理、学科关系不顺畅、人才培养不连贯等诸多困难。专业发展的首选出路是依托一级学科建设二级学科,改变专业的边缘化角色;次选出路是维持现状,但要强化专业联系,将土地资源管理打造成测绘、遥感、地信甚至城乡规划的技术载体。不管选择哪条出路,都需要重塑专业特色、恢复连续招生、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学生质量、强化社会服务。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发展出路;江苏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21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借鉴前苏联土地管理模式,主要在一些农林类院校开设了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类专业已经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生态学、区域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也从农业土地利用拓展到城鄉用地规划、3S技术应用、耕地保护、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市场与不动产价格评估、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1998年,教育部调整全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目录,将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等相关专业统一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是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含香港)、100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专业设置背景不同,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土地经济、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

众多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开设,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国土规划、耕地保护、城乡建设、不动产评估、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可是,江苏师范大学(下文简称江苏师大)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文简称土管专业)近年出现严重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客观梳理专业生存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发展出路显得尤为迫切。

一、江苏师大土管专业发展简要回顾

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可追溯到1999年徐州煤炭干部学校首次开设的土管专业专科班(徐州煤炭干部学校同年并入江苏师大)。2005年,学校首次招收本科生,同年停招大专生。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硕士点设在哲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文简称哲管学院),实际招生在测绘学院。2016年,本科专业被学校安排隔年招生,单数年停招。

土管专业发展的同时,专任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从1999年的1人发展到如今的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1人,15人中有10人拥有博士学位。

因为专业最初设在徐州煤炭干部学校的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与测绘工程专业有颇深的渊源,所以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有浓厚的工科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偏向土地利用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地复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后来,随着师资队伍的壮大以及教师专业背景的多元化,大学生培养计划几经修改后专业课程覆盖面更加广泛,包括土地政策、土地经济、土地规划、价格评估、测绘、遥感、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自然地,专业原有的工科特色变得不再突出。

2014年,土管专业所在的测绘学院与城市环境学院合并成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下文简称地测学院),专业数量也增加到8个。相对于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等老牌专业或省级特色专业,土管专业不仅缺乏特色,更不具优势。2016年,学校决定对土管专业隔年招生,专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甚至还面临随时被取消的风险。

二、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生存发展困境及形成机制

江苏师大土管专业走到如此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梳理专业生存发展困境及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自始至终的边缘化角色。正如前文所述,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是在测绘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初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仅有测绘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自然前者处于核心地位,后者则处于从属地位。2003年该系更名为测绘学院,同年新增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四个专业在一起,测绘工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关系更加密切。这是因为,遥感是获取地表信息的新手段,是测量方式的进步与革新,它弥补了传统测量空间尺度小、获取信息成本高、数据更新不及时的缺点;而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测量数据和遥感数据的主要方式,同时丰富了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是测绘工作的延续与完善。这种情况下,土管专业显得更加孤立和边缘化。

测绘学院与城市环境学院的合并进一步加剧了土管专业的边缘化。城市环境学院的前身是师大地理系,相关专业开设历史悠久。合并后的学院有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省重点学科,城乡规划、测绘工程两个省级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四个省重点专业,还拥有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城乡规划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显然,这些专业均比土管专业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获取的关注和资源也多得多。相反,土管专业在人才引进、经费争取、职称评审、本科招生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发展愈发困难。

可见,江苏师大土管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扮演边缘化的角色。这种格局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三个:(1)土管专业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缺少关键人物的引领。专业创办至今,未引进一个有教授头衔的人才,专业发展始终不温不火。实际上,土管专业的教师队伍中,直到2004年才引进第一个博士,2018年才评上第一个教授。(2)整个教师团队缺少标志性的科研和教学成果,除了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没有省级以上的学科建设项目,没有省级以上的教学、科研获奖,也缺乏标志性的论文、专著成果和高级别的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由于缺少必要的成果支撑,土管专业无法引起学校重视,从而无法获取发展机会。(3)与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的关系不够紧密,难以参与资源共享。在此情况下,土管专业走进了“边缘化——发展困难——进一步边缘化”的恶性循环。学校对土管专业隔年招生,正是专业边缘化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下一步的专业整合,土管专业也可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面临专业被取消、教职工被分流的巨大风险。

(二)模糊不清的专业发展定位。随着师资队伍壮大和教师学业背景的多元化,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的发展定位越来越不清晰。专业建设初期,工科特色浓厚,学生学习了较多的测量、制图、地理信息等方面的课程,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深受测绘院、勘测院、煤矿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后来,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几经修改,专业发展定位变得模糊不清,专业特色逐渐消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招生越来越困难,招进来的学生转专业出去的越来越多,对口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越来越低,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困难。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1)随着教师队伍壮大带来的教学工作量不足。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每年完成288课时的工作量是硬指标,而且不能用科研工作量折抵。在专业设置初期,土管专业教师极少,不得不借用测绘专业的教师资源,自然开设的测量方面的课程较多。随着不断的人才引进,土管专业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减少测量类课程,增加土管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的课程,从而减少测绘工程专业老师占有的工作量,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课程设置的改变,基本上抹杀了专业工科特色。(2)学院对专业建设缺乏明确的规划,课程设置比较自由。同样是由于专业的边缘化角色,学院对专业建设重视不够,专业发展定位不清,课程规划不明确、落实力度不够,也导致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三)彼此分离的硕士学位点与招生培养点。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的硕士点与招生培养点分别被设在哲管学院和地测学院,两个学院彼此权力不明,责任不清,极易造成相互推诿扯皮现象,非常不利于专业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教育部专业设置政策的原因。如前文所述,与一些经管类院校的土管专业不同,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是以测绘工程专业为建设背景的。然而,土管专业的一级学科是公共管理(硕士点设在哲管学院),所以2012年申报土管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时,是由当时的测绘学院整理支撑材料、以哲管学院的名义申报的。申報成功后,按照学科从属原则,硕士点自然设在哲管学院,实际招生与研究生培养由测绘学院负责,2014年之后,地测学院继续招生并进行研究生培养。

(四)日益畸形的师生比例结构。专业开办至今,在校生人数和教师人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校生人数呈现出典型的三阶段变化,即:1999~2001年是攀升期,由于没有毕业生离校,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115人增加到2001年的205人;2002~2016年是稳定期,在校生人数基本上稳定在170~190人之间;2016~2019年是急剧下降期,在校生人数从192人迅速减少到83人,原因主要有两年停招和相当数量的学生转专业出去。同期,教师人数却不断增加。专任教师(含承担土管专业教学任务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数量从1999年的7人增加到2019年的17人。

师生人数不同方向的变化导致师生结构的显著变化,生师比从2001年的20.5∶1高点逐渐下降到2019年的4.9∶1。1999至2016年间,生师比平均为14.7∶1,师生结构比较合理。但是近年来,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专任教师多,学生却很少,造成了师资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非常不利于专业发展。相关数据详见图1。(图1)

(五)雪上加霜的隔年招生政策。2016年,学校定下压缩专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本基调,同年决定对包括土管专业在内的一批专业实行隔年招生,并且计划2020年进行专业整合,届时将取消一部分专业。土管专业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停招,这不仅打断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连续性,造成了师资资源的浪费,也对招生极为不利,对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实际上,土管专业本不应该成为被隔年招生的对象,因为师资不弱、招生不难、就业不差。师资力量和招生人数前文已经介绍,学生就业方面,约有一半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了政府机关部门,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也较高。以05土管班为例,全班48人中有26人在各地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建局等政府机关任职,占54%,11人在规划设计院、估价事务所、测绘公司等企业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占23%,2名研究生毕业后在高等院校工作,占4%。这样,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高达81%。

学校决定对土管专业实行隔年招生的原因,一是前文提及的专业的边缘化角色;二是学生毕业后短期内的就业率不高。土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到政府机关就业,但根据目前的政策,不管是以公务员身份还是以事业编制身份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均需要通过相关的人才选拔考试。事实上,很少有人一次考取,一些毕业生要经历两次以上的考试,这也造成毕业后短期内统计的就业率不高。

三、江苏师大土管专业发展出路

毋庸置疑,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目前面临巨大的生存发展困难。要走出专业发展困境,从大的方面讲,有两条出路:首选出路是将土管专业从地测学院移至哲管学院。这样,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真正建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面,同时实现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硕士点与人才培养机构的双统一,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改变土管专业的边缘化角色,理顺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的权责利关系,也容易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二级学科一起,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做大做强。次选出路是继续将土管专业设在地测学院,但要把土地资源管理打造成测绘、遥感、地信甚至城乡规划的技术载体和社会服务落脚点,强化专业联系,改变土管专业边缘化的角色。同时,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方面与哲管学院加强沟通,协调关系,明确责任义务,防止推责争功现象发生。不管选择哪条出路,为实现专业持续发展,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塑造鲜明的专业特色。专业特色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根据客观实际打造鲜明的专业特色。如果选择将专业移至哲管学院的出路,需要修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增加管理类课程,突出管理学特色。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地测学院的出路,则需重塑专业的工科特色,强化土管专业学生的测量、制图、空间数据分析技能,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结构同样需要修改与重建,增加测量学、工程测量、房产测量、3S技术及应用等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

第二,必须取消隔年招生,恢复连续招生。这是因为:(1)严重影响生源质量。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总会参考上一年的招生人数、分数等相关信息,如果这种信息空白,多数学生会误以为新开专业,不敢轻易填报,最终录取的往往是分数刚刚过线的学生,生源质量难以保证。(2)断断续续的教学任务增加了工作难度,消磨了教师意志,造成了师资浪费。(3)始终给别人不正常的、病态的印象,增加了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的难度。长此以往,专业发展将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取消隔年招生是当务之急,学校务必当机立断,恢复正常招生。

第三,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土管专业被边缘化关键还是因为教师队伍不够强大。目前,15人组成的土管专业教师队伍已有3名教授,9名副教授,师资力量不可谓不强,但关键问题是缺少领军人物、缺少合作团队、缺少标志性研究成果。为了弥补教授队伍的不足,一是争取从知名高校引进1~2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其带领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知名度。二是根据专业定位,组建若干个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合作,凝聚力量,塑造特色。三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积极申报研究项目,撰写研究论文,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争取形成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以此支撑专业发展。

第四,完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完善土管專业的课程模式建设,一是以土地科学的核心理论和知识体系为根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和理论以及专业特色目标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同时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二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

完善土管专业的教学模式,优化、完善教学过程,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这就要在明确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稳定地开展教学实践。根据付永虎等的研究,将分课堂理念引入实际授课中,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质量。土管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强以及较为复杂的专业,需要学生大量实践,才能够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实践环节在教学体系中比重、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优化实践教学手段等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完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要始终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具体做法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完善实验室建设,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中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动手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考研率、考博率和就业率。

第五,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责之一,土管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服务社会的先天优势。但是,江苏师大土管专业教师承担的社会服务项目较少,是学科发展的一个短板。今后,应该把握社会经济建设热点,相关教师要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企业的项目申报或投标,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土地复垦整理、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给学生创造参与研究设计和动手锻炼机会的同时也为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虽已开设20多年,但是仍然面临角色边缘化、特色不突出、师生结构不合理、学科体系不顺畅、人才培养不连贯等诸多困难,阻碍了专业的正常发展。同时,土地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生存的基础依然存在。在此复杂背景下,土管专业发展的困难与机遇并存。要扫清专业发展障碍,当务之急是果断选择发展出路,同时还要塑造专业特色、恢复连续招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路振华.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4).

[2]付永虎,刘俊青,胡晗,等.对分课堂在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3).

[3]段雯晓.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

[4]高燕,叶菁,朱江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

[5]渠立权,张庆利.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的对策及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