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11-09李云汤婧庞君陈倩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承人工匠精神高校

李云 汤婧 庞君 陈倩清

[提要] 依托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优势,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探索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一批有“木船制造技艺”的准传承人,能够使“非遗项目、传承人、基地”三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校;工匠精神;非遗项目;传承人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舟山木船制造技艺为例”(编号:2019SCG24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15日

随着社会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专门成立非遗文化保护中心,积极探索和推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高职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具有天然的人才和教育优势,以“工匠精神”培養为目的,以传承非遗文化为载体,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既能将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又能创新非遗传承路径。

“木船制造技艺”为舟山市五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我校船舶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依托,与地方政府及非遗传承人进行对接,完成“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从而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引入校园,是非遗传承的新路径。引进非遗项目既是技艺传承,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不仅可以让学生传承手工手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以学校为平台宣传传统文化,对于探索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遗进校园的意义

(一)振兴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办发[2017]25号)》,强调“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加强传统工艺专业建设”,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二)与职业教育融合,建立文化传承。将“舟山木船建造技艺”非遗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入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和高职教育相融合,并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非遗项目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将舟山市职业院校打造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既能很好地解决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性院校在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上的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非遗进课堂,传承非遗精神。在高校开展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不仅可以创新当前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当前学生的文化活动。在“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播中,可以通过社团、展览、甚至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吸引更多的在校非船舶专业学生了解“木船制造技艺”的核心精神,并能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去。甚至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行实践操作,将文化传承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用非遗精神去影响学生。

二、舟山“木船制造技艺”工艺传承现状分析

舟山“木船制造技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和手工技艺特点,造船工艺中,讲求曲直木料区别选用,斧、刨等手工具灵活兼施,木料榫、搭对接因地制宜,钩子、穿钉、螺栓配套安排合理,油灰捻缝细致到位等。船体细部如船尾、船头、船甲板(碧壳)等处,都装饰有传统的精细的木雕工艺和民间绘画。

近年来,随着木帆船在渔业生产中被淘汰,钢质渔船得到普及推广,木帆船修造业日渐衰落。传承人的培养主要依靠的还是父传子,师傅传徒弟的方式,培养对象人数较少,甚至面临着后继无人,没有人愿意学习的局面,传承人的培养困难重重。作为舟山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船制造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特别是地方特色高职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具有天然的人才和教育优势,以“工匠精神”培养为目的,以传承非遗文化为载体,将工匠精神培育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不失为国家非遗项目薪火相传的一条创新之路。

三、非遗传承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随着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促进非遗匠人与高校的合作,同时高校也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路径。

以我校“十三五”船舶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依托,以“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为载体,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开展非遗传承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的培养路径研究,培育一批有志于传承木船制造技艺的准接班人,能够使“非遗项目、传承人、基地”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以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传承人培养模式。(图1)

(一)载体: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传统手工制造技艺与现代船舶制造工艺流程、使用的工具以及材料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学校要将非遗引入校园,首先要提供能够进行技艺传授的场地,目前学校的实训室是依据现代钢制船舶建造工艺进行建设的,因此要实现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首先要解决传承基地问题。

在政府、学校以及非遗传承人多次的对接和沟通下,我校船舶工程技术“十三五”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方案中,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工作室”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调研,了解“木船制造技艺”的主要工艺流程,确定 “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的规划方案,并邀请传承人一起进行方案论证,建立以“非遗工作室”为核心的“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

既要把基地建设成集“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平台,又要把基地建设成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基地,促进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二)核心: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非遗传承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相结合的人才培育途径,提出“传承班”+“普通班”的双通道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图2)

1、传承班:在非遗的传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自愿报名以及选拔的方式,选出一批有志于传承非遗文化的准传承人,形成有特色的“传承班”。引进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省级或市级传承人,建立“非遗工作室”。“传承班”以舟山“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为目的,形成“工匠精神+非遗传承”的课程体系,在非遗工作室中培养准传承人。

2、普通班:在普通班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非遗项目,开发非遗实践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及相关实践教学,定期邀请非遗继承人授课讲课,使学生不仅领略到“木船制造技藝”的艺术之美,更学到船舶结构、船体放样等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完成木船制造;同时通过非遗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非遗老匠人身上的“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

除了将“木船制造技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外,还可定期开展课外培训,向校内外学生或者社会群体传播“舟山木船制造技艺”,同时可以借助课外培训平台,宣传“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使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工匠的精湛技艺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了解非遗,并能积极地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传承并不意味着盲目地传承技艺,还有一辈辈人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用更加能吃苦,更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从而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

(三)传承:建立“学徒制”模式的“准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机制。非遗的传承,既是技术的传承,也是精神的传承,最终落脚点是传承人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天然的传承人优势。

我校作为一个地方特色明显的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又是省级特色专业,在“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项目的培养中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和专业优势,可以遴选出一批学生,在校内成立“舟山木船制造技艺传承班”,课程中通过完成手工制作木船模型项目,来学习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工艺流程,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着重围绕“懂工艺、精技艺、具匠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强调“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小型木船模型制作,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木船制作技艺,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师资保障:教学团队建设。非遗传承的校园传承仅仅依靠传承人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院成立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工作室”,引进一批省级、市级木船制造技艺大师,形成了一支非遗传承人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校内专业教师要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发挥自身优势,不仅学习传统制造技艺,同时要具有开发课程的能力,特别是开发一系列“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专业教材,丰富课程资源,将手把手传承的方式进行革新,提高传承的可实施性。

(五)文化建设:弘扬非遗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传宣传和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很好地传播“舟山木船制造技艺”文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舟山木船制造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高校的课堂形式丰富多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课程开发技术,让更多的学生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高校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建立以“非遗进校园”为主题的校园宣传和体验活动机制,拍摄制作传统工艺纪录片、教学片和宣传片促进传播和普及,借助“职业教育周”开放日活动吸引更多市民体验传统工艺魅力。

四、结论

将非遗的传承与人才培养结合,创新双通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优势,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成立“舟山木船制造技艺传承基地”,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核心,培养非遗传承的接班人。同时,将非遗传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非遗项目的文化宣传,定期举办木船制作作品展览,并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传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颂.“非遗”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传承现状及路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8).

[2]赵旎娜.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9).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6(5).

[4]李文跃,李小龙.基于传承“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证性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9(4).

猜你喜欢

传承人工匠精神高校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