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1-09刘玉军

江西教育B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鸭子课文文章

刘玉军

小学低年级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但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并没有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成绩往往成为判断学生语文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其实,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开启语文学习之路的金钥匙。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低学段阅读的重要性。

一、鼓励学生朗读,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还不多,学生先根据拼音自行拼读、认读生字,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者词语;再认真听教师的朗读来纠正自己错误的读音,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最后,把课文多读几遍。这样,低年级的学生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

学生还要重视重音、停顿、语气,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江南》,通过简单的“戏”字重音,表达鱼儿的快乐和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

学生要学会借助上下文、生活实际、图画理解文章的含义。如学习《树和喜鹊》一课时,要想让学生理解“孤单”的含义,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插图中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中只有一只鸟。这就是孤单的意思“只有一个”)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与后面的插图“多树多鸟,热闹非凡”形成鲜明的对比。

要想让低年级学生坚持阅读,家长和教师要多多鼓励。笔者班上曾有一个小女孩,上课认真听讲,但叫她读课文的时候,她总是用低低的声音,像犯错一样,低着头,红着脸,读得磕磕绊绊。每次她读完文章笔者都告诉她,“你朗读有进步,要是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你今天朗读声音很洪亮,再流利一些就非常棒了” ……慢慢地,笔者发现她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主动站起来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自信、流利、声音洪亮地读完课文,也乐于回答问题了。这让笔者更加坚信,对低年级学生,我们一定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可以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本身是一件较难的事情,學生正处在认字、识字的初步阶段,独自读完一篇文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在创设情境上下足功夫。

(一)讲故事启发学生想象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启发学生,让其发挥想象,达到身临其境之效。在教学《端午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故事导入。端午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屈原主张楚齐联合抗击秦国,但是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反遭权臣陷害,被免除官职,流放边远地区。眼看楚国要灭亡,他十分悲痛,投汨罗江自杀。楚国人民为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形的尖角粽子投入江中。学生听得意犹未尽,原来端午粽背后还有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二)设问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一分钟》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文章最后说元元非常后悔,这一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好奇,并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元元晚起1分钟,最后却迟到了20分钟呢?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并分析段落,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好奇,乐于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明白珍惜时间、管理好时间的道理。

(三)代入游戏增加乐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玩,让学生在游戏中阅读,可增加阅读的乐趣。比如以开火车的方式阅读,同一列座位上的学生依次读文章,直到文章读完。读完后教师评价,给阅读好的学生奖励。或者学生分成几个小队比赛阅读,看哪个小队读得标准、流利、声音洪亮、感情充沛。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其实,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所谓兴趣,就是让他们觉得有意思,学习就像日常做游戏一样,有趣不枯燥。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

阅读的最好状态是积极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达交流等方式积极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感知,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低段的读物往往生动活泼,人物特色鲜明,我们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掌握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和情感。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很欢”的动作和小鸭子找不到虫子时“急得直哭”的动作,学生表演得非常生动。看到小鸭子着急伤心的样子,小公鸡主动捉虫子给小鸭子,可以感受到小公鸡对朋友的关心。学生既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也加深了对文章的把握。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分享阅读心得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班级设置了专门的阅读分享课。先小组内推荐书籍,大家一起阅读,把精彩的地方读给小组成员听,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班级内分享。我们班里分享过法国儿童文学家约里波瓦的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书籍,书中讲了卡梅拉小鸡家族成长的故事,它们不甘心当平凡的下蛋小鸡,想要看星星、看海,这套绘本启迪学生要勇敢地追逐梦想。

四、大量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古代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内容。学校为低年级学生专门编订了经典诵读读本,里面有大量经典古诗词、经典儿歌等,这些经典该如何阅读呢?在学校时,教师利用每天早读20分钟的时间,让所有学生拿出读本,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而后选取一名朗读优秀的学生带领学生阅读,教师监督,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尝试背诵。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内知识链接经典读本中的内容。如在学习《江南》一课时,学生体会到了采莲人的快乐,感受到了鱼儿在莲叶间玩耍的乐趣,我们可以顺势引入经典诵读中白居易《池上》这首诗歌,这样,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就更浓了。

学校引进了和语文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丛书的一部分内容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的,一部分是课下自由阅读的。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同主题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以储备丰富的知识,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总结文章规律,如此获得的阅读体验远比教师就一篇文章面面俱到的讲解效果更好。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储备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从而更好地将这些阅读经验运用到以后的阅读活动中,这无疑是一个质的突破。主题阅读正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日积月累,然后才能厚积薄发;博览群书,而后才能举一反三。学生围绕着同一主题、同一核心素养点,反复训练,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主题阅读是反碎片化阅读,它强调完整性、体系性,它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得出结论。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文本篇目进行研读整合,梳理出学习目标序列,引领学生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大庄中心小学 )

猜你喜欢

小鸭子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