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思维下的传记教学

2020-11-09金卫强

江西教育B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贾老师居里夫人传记

金卫强

《美丽的颜色》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传记,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4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单元要求是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显然,这是基于传记这一类文体而提出的教学要求。传记的理想教学是既能淡化术语性的文体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传记这一类文体的鲜明特点,还能深入“这一篇”,领会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的教学。特级教师贾龙弟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一课,基于文体思维进行深度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启示。

一、扣“体”导课,明晰教学抓手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记谁,是学生阅读时首先想知道的内容;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学生阅读时其次想知道的内容;为什么要读这个人物的故事,是学生阅读时最想弄明白的问题。这些,也是传记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片段一】

(屏幕顯示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的照片。)

师:知道这是谁吗?

生(齐):居里夫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很美!但是,对于一个人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中。

这是贾老师导入新课的教学片段。一张照片、一个问题,简单明了,一箭双雕。学生识别图中人物,既巧妙地点明了这篇传记的记述对象图中的“镭”,又引发学生与居里夫人产生了联系——诺贝尔物理、化学奖获得者,映射了人物的主要事迹。几句引语点明传记学习的方向。先扣题目《美丽的颜色》,点明美丽的对象,明确了阅读内容——“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再依文体,点明阅读人物的方法——“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最后聚焦重点,明确了读传记的目的——读出“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获得人生的启迪。

贾老师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扣传记的文体特点,设计课堂导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构建了传记阅读的知识结构,成了深度教学的抓手,含而不露,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二、围绕传主,聚焦阅读重点

课文以“……”段为界,自然地将选文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传记文体读什么?贾老师从题目切入,用两个问题,环环深入。

问题一:“美丽的颜色”,这五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笔标出来。

问题二:“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前半部分又写了什么?同学们概括一下。

如果问题一仅回答“出现了三次”,然后用笔标出,问题二仅回答“不是,前半部分写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那么,这样的阅读就仅仅停留在对言语内容的表层感知上了。贾老师针对问题一,按三次“美丽的颜色”的顺序,分三次对话,采用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深度阅读,揣摩三次“美丽的颜色”下居里夫人情感微妙变化的三个阶段:期待—确信—惊喜。三次“美丽的颜色”描写的是“镭”,指向的是居里夫人的“情”。请看贾老师第一次“美丽的颜色”的教学:

【片段二】

师:第一次对话,先自由朗读,然后分角色读。(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来读,有请我们的“居里夫妇”。

(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读文中的叙述语。两位同学配合默契,语调温柔,充满期待。)

师:采访一下玛丽,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生:我感觉应该是“热切的好奇”,满怀期待。

师:那么比埃尔,你刚才是用怎样的语言回应爱人的呢?

生:也很期待,是理解,感觉很温暖。

师:为什么感觉很温暖呢?

生(害羞):感觉好像是在和我谈论即将出生的孩子长得怎么样。这里的“它”加了个引号,就是说“它”是有生命的。

师:你关注到了标点。很好!居里夫妇就像在畅想肚子里的孩子,长相如何?漂不漂亮?真是一种温暖美好的期待!

传主是传记的灵魂所在,所以传记阅读始终要以人物为中心展开。虽然美丽的对象是“镭”,但阅读的思路并不是指向“镭是怎样的美丽”,而是启发学生体会玛丽看到美丽的镭会有怎样的情感。如何实现这样的深度学习,贾老师用足、用好了朗读这一阅读方法,特别是以分角色朗读转换读者身份,创设“采访”情境,让学生用心体验居里夫人的内心情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像在畅想肚子里的孩子”。

这样的思路,也贯穿在问题二的教学中。

【片段三】

师:谁能概括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写的是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和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生: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过程。

师:概括记叙性文章的内容必须把握主要事件。谁能概括得更好一点?

生: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艰苦过程。

师:不错,加上了“艰苦”,突出了事件的中心。但是,仅仅是“艰苦”的过程吗?

(生不能回答。)

师:同学们把第1段朗读一下,会有新的发现。(生齐读第1段。)

生:应该是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师:看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要把握关键事件,而且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这是一个 “艰苦”,但却又充满“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传记作为记叙性文章,怎样概括才能更好一点?贾老师连续追问。显然,单纯地概括出传主所做之事还是不够的。居里夫人是大科学家,她与一般科学研究者不同的是对在如此环境下探索镭的态度——“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是这位传主独特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的重点。

看似普通的借用文章题目设计问题、概读内容,但基于文体思维,阅读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即围绕传主读传记。

三、品读词句,凸显“这篇”特质

“传记教学必须两条腿走路,就是所谓的‘双轨思路,一方面要教传记的历史事实,即传主的‘心灵的证据;另一方面要教传记事实,即‘身份寓言。”贾老师巧妙地用三个问题融合“历史事实”“传记事实”,推进教学。

问题一: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圈点勾画,进行批注。

问题二: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美好”与“快乐”?

问题三:为什么说居里夫妇的快乐是“微妙”的?

问题一着眼文章的前半部分,基于研究环境简陋恶劣,研究工作量大、时间长的“事实”,紧扣词句,品读“艰苦”。问题二着眼文章的后半部分,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位科学家独有的“美好”与“快乐”。问题三抓住“微妙”二字,让学生体察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传主的“身份寓言”。

【片段四】

生:“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我感觉他們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非常”?

生:“差不多”“才能”,说明非常寒冷。

师:能从一些修饰词语的角度去品读,很好!还有吗?

生:“完全”“一点儿”“立刻就”这些词语也能说明天气寒冷。

师:这些都是从修饰词语的角度来品读的,还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读一读呢?

生:“即使……也”说明炉子再热也没用,冷到了极点。

师:很好!还能从关联词的角度去品读。

……

师:为什么说居里夫妇的快乐是“微妙”的呢?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来之不易。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是两个人的快乐。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

师:是的,这种快乐只属于居里夫妇。因为——

生:居里夫妇有相亲相爱的美德。

生:居里夫妇有乐观奉献的精神。

生:居里夫妇有坚忍顽强的探索精神。

师:一句话,因为居里夫妇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艰难,在艰难中表现出高贵的人格,所以才能体会到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所以“美丽的颜色”还指——

生:居里夫妇美好的人格。

师:这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

用什么办法驱动学生深度学习,贾老师的教学给出了答案:“采用学生自主批注的方法进行品读,同时注重品读方法的提升,引导学生关注句式、程度副词、关联词、标点、前后文关联等,学生读出了居里夫妇无私无畏、乐观奉献、坚忍顽强、互相扶持的品质,这些崇高的品格集中表现了人性的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是的,抓住这篇传记独特的言语形式,品词赏句,在传记史实中读到传主的精神境界,给学生强烈的思想启迪。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某一类文。”赏读贾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一课,我有这样的领悟:唯有文体思维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才可能实现有深度的教学,学生才可能得到“正规训练”,实现真实的阅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兴秀湖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贾老师居里夫人传记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师恩难忘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大师很幽默
居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