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及阿拉伯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2020-11-09马永萍
马永萍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已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发展为多元化的视角研究方向也更加细致明确。但也存在样本小,代表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阿拉伯语的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克服以上问题,寻求激发动机策略,丰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关键词:外语学习 学习动机 阿拉伯语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93-03
动机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的领域,动机是一个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学习动机作为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虽然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我们仍需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充实。
一、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最早是由Gardner&Lambert(1959)[1]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着手开展相关研究的,他们将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制作了测试外语学习态度动机量表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主要由动机强度、学习愿望、学习态度三部分组成。同时提出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o-Educational Model),强调二语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愿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所付出的努力等内容,其经典模式备受推崇。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模式受到了挑战,许多学者提出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是要进入多元化研究阶段,将动机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作用。
以多元化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有:美国心理学教授Deci&Ryan,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把二语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两类;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动机三层次学说:语言层面(Language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和学习情景层面(Learning Situation Level)该理论不仅研究了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提出了课堂情景也是二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Trembley & Gardner提出动机的“扩展模式”:语言态度,动机成分,动机行为。该理论既体现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在语言态度与动机行为之上增加了“目标显著性、效价、自我效能”等变量,对二语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二、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笔者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共得到文献1217篇,时间跨度自1985年至2020年,从已有文献来看,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5年间发表数量最多,年均达到60篇。从2000年至今一直有学者在理论及实证研究方面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研究发展趋势稳定且一直处于热点状态。按照研究方法划分,国内现有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
(一)理论研究
与“外语学习动机”相关的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早期研究主要引进国外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以综述型、理论型、介绍型为主。最早是由桂诗春(1985)[2]翻译的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这本著作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心理语言学这一门新的学科,开创了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先河。张卫东(1992)[3]谈及了影響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武和平(2001)[4]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主要理论建构等。这个时期的文献主要是搬运国外的理论和研究,且研究方法单一,创新型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学者们开始将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与中国本土环境的外语学习情况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国情下国内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动机类型、动机影响因素、负动机研究等,并以多元化视角,跨学科研究动机的相关理论。例如戴炜栋、束定芳(1994)[5]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影响外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因素,学习过程因素,环境因素。华惠芳(1998)[6]提出中国学生的主要动机为证书型动机,周慈波和王文斌(2012)[7]研究了负动机因素,主要在于学生个体、教师、课堂教学、设备设施等,均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这个阶段的研究明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深度和广度逐渐加深,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也不断增多。
(二)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类型划分,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类的文献主要集中外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激发和调控动机策略、动机减退研究等。根据研究对象划分,主要集中在中国高校本科外语教学、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以及国内高校海外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复杂数据统计分析。
1.中国高校本科外语教学
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较多,尤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居多。如文秋芳(2001)[8]对南京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3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动机、观念、策略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吕中舌、杨元辰(2013)[9]通过对清华大学22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动机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的动机类型与刻苦程度的关系。李炯英、刘鹏辉(2017)[10]以607名本科生为对象,以专业、外语掌握程度、性别为变量研究学习动机。此外,也有针对其他语种的学习动机研究,其中包括郑立华(1987)[11]研究法语学习动机,研究指出个体与教师均为主要影响因素。彭晶、王婉莹(2003)[12]则调查了清华大学日语专业以及非日语专业共85名学生的动机并提出了8种动机类型,其中强迫型动机为专业学生特有动机,成就型动机及日语偏爱型动机是非专业学生的主要动机,并就日语教学情况提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2.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
此类文献资料主要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研究对象覆盖中东地区、欧美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研究方法多以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内容主要为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类型、影响因素及与动机关系分析、并就激发和改善动机策略提出建议。例如周凯峰(2016)[13]通过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12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研究学习动机类型,并对不同变量和不同动机类型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根据结论对如何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赵竹(2017)[14]以日本北海道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研究中发现个体因素影响最大,且性别、年龄、专业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
3.国内高校海外留学生汉语教学
海外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是零起点学习“外语”的一种形式,而“汉语热”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中,因而研究这个群体的学习动机对于国内汉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例如郭茜(2008)[15]在研究来华的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时发现汉语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张南(2013)[16]则调查了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50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在长期学习中逐渐削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从已有文献看,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领域逐渐多元化且研究方法也趋于规范化,研究内容上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一开始只考虑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到现在结合教育心理学、认知学、行为主义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动机内部结构的研究,研究方向更加细致明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样本较小,针对性不强,且没有形成区域性规模研究,所得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目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本科生,而调查对象的多样性更有利于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因材施教。其次,研究内容的深度不够,忽略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个人心理等因素对动机的影响作用,使得研究结果适用性不强。
三、对阿拉伯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阿拉伯语是外语的一种,外语的学习动机研究对其学习动机研究具有普遍意义。自1943年和1946年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以来,阿拉伯语教学正式从经堂教育迈步到正规的高等学科教育,阿拉伯语也逐步发展到今天的高校热门专业。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性的凸显,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增大,对语言人才的需求量直线上升。据统计,目前与阿拉伯国家相关联的高校高达50余所,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不乏许多新办院校。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提升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而针对阿拉伯语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对于个体动机的研究是推进个人为达目标的行为表现的技巧研究,而这些策略的核心就是让动机保持正向持久的影响,从而促使教学顺利开展。然而目前相关文献只有曹笑笑(2015)[17]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因此今后要加强阿拉伯语的学习动机研究,并就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加深横向和纵向研究,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结合,并注重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意志等对动机的影响,对动机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研究,以寻求激发动机的策略,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在选取样本时应涵盖各个阶段的学生,并注重跨校、跨地区研究,使得研究成果具有概括性和实用意义,以为今后的区域内阿拉伯语教学提供参考。
第三,结合中国国情创新更为适合国内学生的动机研究理论,进一步完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体系,以期为今后阿拉伯语甚至其他语种的动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汉、英、法、韩、泰、日等语种,并未覆盖到所有的小语种。而阿拉伯语作为如今高校的热门语种,亟须不断创新和完善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以期对高校阿拉伯语教育教学有借鉴意义,为改善高校阿拉伯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阿拉伯语习得水平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Gardner,R.C.&Lambert W.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
[2]桂詩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张卫东.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J].山东外语教学,1992(Z1):163-166.
[4]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16-121.
[5]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4):1-10+80.
[6]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44-47.
[7]周慈波,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12(1):48-55.
[8]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160.
[9]吕中舌,杨元辰.大学生英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与学习投入程度的相关性:针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118-124.
[10]李炯英,刘鹏辉.我国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63-68.
[11]郑立华.法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J].现代外语,1987(1):56-64+9.
[12]彭晶,王婉莹.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S1):117-121.
[13]周凯峰.苏丹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14]赵竹.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汉阳:汉阳大学,2017.
[15]郭茜.不同类型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比较研究:美国大、中学生及联合国雇员动机调查报告[C]/ 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08.
[16]张南.长期在华留学牛汉语学习动机的消减原因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7]曹笑笑.全国高校阿语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亚太教育,2015(7):255-256+247.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