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对策

2020-11-09高峰

现代交际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高峰

摘要:礼乐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其核心思想。“00后”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其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网络化的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群体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这些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传统“礼文化”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虽然对于传统“礼文化”大学生普遍有着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但是在“礼文化”的外化于行上还需持续不断地努力。

关键词:“礼文化” 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69-03

和国外之“礼”相比,中国传统“礼文化”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00后”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转移较快,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礼文化”,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强化“礼文化”理论认同;发挥“礼文化”熏陶作用,增强情感认同;还要引导大学生将“礼文化”外化于行,转化为行为认同。这也是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中国为礼仪之邦,“礼”为中华文化之标志

世界文化从一定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原生文化和次生文化。原生文明即为在第一代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沿着世界第一代文明的方向,独立发展或者基本呈前进发展态势的文化。而当第一代文明受到外部压力抑或打击后,发生了中断或断裂,而后再发展起来的文化,可以视为次生文化。尽管西亚、北非、南亚及欧洲地中海沿岸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但都没有逃脱受外部打击而遭受毁灭的命运,这些文明已属于次生文化。而中华文明,在汉之前基本不与外界发生关联,基本处于自主独立发展的状态。

虽然,中华文化是少有的原生文化,但它却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不仅如此,中华文化对本土乃至周边地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华文化作为古代水准最高、影响深远、技术先进的文明,它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是遵循怎样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呢?

揭开中华文化生成之谜,对于历史科学来说,对于中华文化的未来和世界文化的走向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涉及的首要问题,即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礼”。“礼”在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无。

在中国,“礼文化”的发展是充分的且形式非常完备。它发展的充分性和形式完备性,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承载工具。整个礼仪系统在文字未出现之前便出现了,同时礼仪和文字一样,在负载传承文化信息方面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因此,文化中诸多方面的内容,均通过礼仪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从而“礼”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总名。

国外之“礼”,与中国起源于相同时期,但其发展并不完备。中华传统“礼文化”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价值功能。外国之“礼”,多为形式之礼,或为交往之礼节。而中国之“礼”,固然重于形式,然则更重视内容与精神,注重于知行之统一。

整个中世纪,包括欧洲,国外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宗教和神学。“礼”仅作为“礼俗”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在上层社会中,这些国家的“礼”仅限于礼仪活动。而“礼”在其他文化中亦没有跳出“礼俗”的范围。而在中国情况则不同,“礼”不但具有礼俗的意味,它还逐渐与政治制度、法律、伦理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结合在了一起。中国的“礼文化”经历了从“礼俗”到“礼制”,继而发展为“礼义”的过程。礼仪、礼俗、礼义、礼制等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遵守的行为规范。礼乐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已久。同时,“礼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礼文化”起源最早,且贯穿至近现代。

二、“00后”大学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00后”具有价值追求个性化、生活学习网络化、處世哲学理性化、人生理想务实化等特点。部分学生也表现出过分看重自我价值、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当“00后”群体步入大学后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1.个性化的价值追求

“80后”追求物质财富、“90后”普遍追求自由。和“80后”“90后”显著不同的是,“00后”群体在价值追求上更加注重个性化。依“00后”大学生来看,集体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包容、发展个体,进而有助于个体个人价值的实现。

2.网络化的学习生活

从生活、学习到娱乐,无不彰显了“00后”大学生的“数媒土著”身份标签。他们具备很强的网络社交力、网络学习力、网络消费力等,这些也决定了他们的兴趣转移很快,他们对网络媒体的要求高,唯有持续不断进行更新,方能引起“00后”的持续关注。

3.务实化的人生理想

在“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中,他们往往将个人的发展和未来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他们也会考虑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他们的人生理想还是比较务实的。因此,和宏观抽象的远大理想比起来,“00后”大学生更加相信未来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奋斗才会拥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通过科学理论的引领、主体能力的激发、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有效途径,善抓机遇、勇于迎接挑战,进而提升“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中国“礼”不仅仅意味着礼貌、礼节,它还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讲,意义非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入手。中国传统“礼文化”教育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基于中国传统“礼文化”问卷的分析与总结

课题组针对“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基本看法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共向两个教学院四个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发放1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0份。根据调查的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1.调查分析

“如今儒家思想已冲出国门,但在国内有些地方却受到冷落,同学们怎么看?”面对这个问题,有45.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不良现象,人们应积极纠正;27%的大学生则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当被问道:“你对‘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79.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推崇。在回答“你认为在校大学生应不应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或兴趣社团等?”这一问题时,有高达95.8%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作为炎黄子孙,大学生应该了解并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当被问道:“你怎么看待仁(爱人)、义(正义)、礼(有礼)、智(求知)、信(诚信)的?”有80%大学生的回答:“是我追求的价值观。”当回答“你认为以‘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作用是?”问题时,85.8%大学生认为很重要,对社会影响广泛且意义重大。

2.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对传统文化有所宣传,但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存在着传统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多数大学生对以“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崇敬感。可见,在认知层面上,大学生普遍非常认同。从传统“礼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讲,新时代的难点问题在于如何推进“礼文化”的外化于行。

四、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强化“礼文化”理论认同

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更加坚定了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心。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之争实为意识形态之争。当下,“00后”作为“数媒土著”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加之多元文化的渗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被撼动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将传统“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要保持政治定力,无论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在一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基础上,有了对以“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有62.5%的大学生认为不应将中国传统“礼文化”简单理解为礼貌、礼节,它还应该包括仁爱、求和、有序等丰富内涵。

2.发挥“礼文化”熏陶作用,增强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政治性较强,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式的单一性,因此理论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方式。当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就是不能很好地吸引大学生,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对其兴趣偏低。

要传承“礼文化”,走进“00后”大学生的内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坚持两个结合的工作基本方针——意识形态引领与内心熏陶相结合、价值观引领与情感疏导相结合。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又要重视“00后”大学生的心灵归属感和情感走向,要将二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引起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情感认同危机的原因可能是某些非主流媒体的不良信息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要增强大学生对“礼文化”的情感认同,授课过程中还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现今解读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如‘国家宝藏‘中华好诗词‘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你有何看法?”这一问题,87.5%的大学生朋友表示赞同,认为它们能够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将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来源,更体会到其博大精深,进而会对国家、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感同身受。另外,要使所授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入脑入心,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同时需要在整体上、专题讲解中、研究型教学中植入。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首先要感动教师自己。

3.引导学生将“礼文化”外化于行,转化为行为认同

礼是人内在的德同外在的行的统一结合体,可以说它既是人为因素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为因素的终点。因此,“礼”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为礼,是内圣外王的基础,讲究的是知、行合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主要的、直接传播者,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将“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道、明道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率先垂范、躬亲践行。

在调研过程中,當被问道:“青年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以‘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上应该怎么做?”83.3%的大学生主要关注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社会并体现其价值。但是仅有13.3%认为,如有可能会投身传统文化事业。弘扬“礼文化”,唯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才能实现其服务实践、改造世界的价值旨归。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未来可以投身传统文化事业或公益事业。这也是我们将传统“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

五、结语

“00后”大学生被称为“数媒土著”,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网络社交、网络生活、网络学习等能力。中国传统“礼文化”具有礼制和礼义两个对应的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礼”对自身进行保护,发挥其礼制作用的一面。他们的校园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但是他们的社交接触比较广泛,对于校园以外的复杂人际关系往往不能正确应对,常常会轻易相信他人,以前也出现过许多起“校园贷”等事件。而另一方面,“礼文化”中的礼义,又会为“00后”大学生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人们参与仪式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文化洗礼与传承发展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说:“传播行为不能独立于背景框架或隐含命题。”也就是说,所有的传播行为都需要群体共同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任何的传播现象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传播。“00后”大学生是非常注重仪式感的群体,学校的“开学典礼”“青马工程”宣誓仪式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等,都令他们印象深刻,仪式感对于“00后”大学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国“礼文化”是可以引以为鉴的。

参考文献:

[1]邹昌林.中国礼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李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2014(11).

[3]王立荣,孙薇,王国武.中华礼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4]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EB/OL].(2012-03-21)[2020-08-10].http://www.moe.gov.cn/sre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21_146660.html.

[5]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