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09皮平凡杨高

科教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皮平凡 杨高

摘 要 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湾区意识”,走跨文化融合之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以期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专业热度和人文情怀的服务者。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1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otel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path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clea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ptimiz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ltivate "Bay Area consciousness" and take the road of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build a talent training guarante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to provide more professional and humanistic service provider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Keywords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hotel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举措。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为大湾区人民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的重要战略地位。[1]《纲要》强调粤港澳发展的整体性和分工合作,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还明确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3]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中,教育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区,[4]人才协同发展是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关键一环。[5]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丰富国际酒店工作经验的人才会得到酒店行业的青睐。

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初步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養新路径,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相关教学提供参考,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专业热度和人文情怀的服务者。

1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将创新作为重要指标。比如广东财经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端服务产业管理人才为基本定位,培养适应现代高端酒店及相关服务业需求,同时具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熟悉现代高端酒店及相关服务产业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并未能完全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度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有“复合型”“联合办学”“产学研一体”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能力,还极为强调外语或管理等其它能力;“联合办学”基本采用“2+2”模式,2年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国内学习的2年需修完指定学分,毕业后可获得2-3年的国外签证;“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校企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但部分院校并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办出特色。

(3)人才培养保障及评价体系。师资结构欠缺合理性,科班出身的教师有限,缺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教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指标体系不完善、结果反馈不及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准确度和客观度不高。此外,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欠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缺乏差异性的培养,使得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以及对职业发展的困惑。

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1)湾区文化的继承与融合。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地区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理文化的不断融合而形成了适合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湾区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继承湾区文化,做好文化融合,为推动湾区可持续和跨越性发展打下文化基础。

(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给酒店管理服务行业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了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推动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服务业聚集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为60%左右,而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湾区超过80%,在第三产业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素质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服务业,酒店管理服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①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制度,为培养跨文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带来了挑战。②粤港澳大湾区几乎汇入了全球所有的高端国际酒店集团。据统计,2018广东省旅游收入、酒店类住宿设施数、星级酒店规模均排名全国第一,同年香港旅游收入高达419.77亿美元,入境澳门游客3580万人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提升“湾区视野”。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调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更应在实践中突出创新性,包括酒店产品、技术系统、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酒店人才培养新路径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教学目标。未来酒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关注多语言沟通、酒店创新等综合能力。(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立足地方发展、服务社会经济、顺应酒店业发展趋势为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围绕酒店业的人才需求,还需拓宽学生成长途径,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3)酒店管理专业需培养既拥有国际视野又拥有创新精神、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服务人才。

3.2 培养“湾区意识”,走跨文化融合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岭南文化,以岭南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逐步構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湾区意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文化的传承,还需针对香港和澳门的文化传统和酒店业的政策法规,开设“港澳文化民俗”等相关课程,以培养融合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文化,适应三地酒店业发展的跨文化人才。

3.3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校需注重现有教师的进修提升,可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其它高校或培训机构进修学习,还应鼓励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学校还可引进有酒店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来校担任兼职教师。(2)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酒店管理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通过与实训基地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粤港澳酒店业案例库;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搭建“专业素质培养平台”和“综合素质培养平台”。(3)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首先学校可从政府、业界聘请专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自我诊断,构建自我评价机制;其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机制,可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不仅对在校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和教学满意度评价,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并将评价调查结果引入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最后构建由学院、系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三级”质量管控平台,保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论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人才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本文首先从人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保障及评价体系概述了酒店管理才培养的现状。其次,从湾区文化的继承与融合、高端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湾区视野”、以及人才培养的创新等方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征,初步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湾区意识”,走跨文化融合之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酒店管理要面向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发挥酒店管理的独特优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专业热度和人文情怀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

[1] 陈媛.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2):113-116.

[2] 李一希,袁旭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粤港澳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进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41-47.

[3] 李家新,谢爱磊,范冬清.区域化发展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基础、困境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1):84-90.

[4] 陈先哲,陈雪芹.多中心之下的融合创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挑战与出路[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2):13-19.

[5] 周仲高,游霭琼,徐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理论构建与推进策略[J].广东社会科学,2019(6):91-101.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